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服饰通览
8873700000005

第5章 性别与服饰

人类服饰的产生之初,男女之别并不明显,仅是满足保暖、防晒、遮羞的需要。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化,服饰材料来源多了,制作形式也日趋丰富。人类社会史上,随着男女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变迁,服饰的性别差异也日趋明显。在中国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不高,这在服饰上也有所体现。古礼俗认为:男为天,属阳;女为地,属阴。根据男女阳阴之别,周代王室的服饰制度为:天子之服九种,祭服六、常服三;王后之服六种,祭服三、常服三。王后没有祭天地、山川、社稷三种祭服。王后常服也有与王不同的。王后着“黄色玄衣”,表示亲躬养蚕,妃子着“白色展衣”,为王后陪王宴请宾客时的服饰;“黑色玄衣”则是王后深居闲处时的便服。后来,卿、士的夫人,都是这种着法。历代服饰的发展,既依据男女礼仪之别,又依据分工之别。早先,古代男女都上着衣,下着裳,后来由于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男子便逐渐淘汰了裳,改着裤,便于户外生产、狩猎、骑马作战。女子则保持穿裳,后来发展为裙。自古以来,中国各族妇女大都喜欢束腰,这符合女性生理特点。另外,古代妇女也有一些独特的人体装饰,如女子戴金、银指环,表示有无身孕;涂擦胭脂,标志经期与否。

总之,女性有一种阴柔之美,其婀娜多姿的身材,往往乐意借助于外在华丽服饰、风情万种的佩饰来装点,以增强女性形体之美。阴柔之美与美艳服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男性之美则为一种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依靠内在力量,不求助于外在的衬托。男性服饰大都较为简单,讲究实用,质料以结实为上乘,款式变化小,色彩单调。因此,相当多的中国民族服饰,女性服饰色彩斑斓,饰物丰富;男子服饰则相对简单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