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密苏里州有一个有趣的雅号——“索证之州”。因为据说该州居民信条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经常把“让我看看”挂在嘴上。
进入密苏里州后,密苏里河便与密西西比阿干流汇合在一起,形成著名曲大密西西比河。从速里往下,密西西比河的流量也迅速增加,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河。因为在独立后的几十年间,美利坚合众国的疆域基本上局限于密西西比河以东。而当美国进军太平洋、不断向外开拓疆土的过程中。这一地区曾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圣路易斯:通向西部的大门
一般来说,两条河流的交汇之处,都会出现规模较大的城市,圣路易斯就是如此。
圣路易斯位于美国最长的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美国大陆本土的中央,几乎处于美国的几何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一片地区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城市也由法国国王得名。美国的经济发展是由东部大西洋岸向西部广大荒凉地区推进的,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人流、货流也不断地从这里涌向西部地区,美国地理学家通常称这里为向西进发的门户。
历史上圣路易斯是印第安人的皮毛交易集市口岸和美国最大的牛市场,后来发展为美国皮革制鞋工业的中心。
1764年,法国冒险家兼商人皮尔·莱克利德从新奥尔良来到圣路易斯的发祥地——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汇流处,当时法兰西帝国日趋衰落,他抱着摆脱英国殖民者控制建立法国式的最后一座城市的愿望,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建立了初期的城市雏形。为了纪念法国国王圣路易斯九世,就将该地命名为圣路易斯。
圣路易斯有一座享誉世界的“大拱门”。“大拱门”的设计师萨裹恩是1923年移民到美国的芬兰人,他的构想起始于1947年,但拱门的施工直到1965年10月28日才竣工,全部造价1300万美元。遗憾的是,没等到“大拱门”剪彩,萨裹恩就在1961年因脑瘤去世了。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必将产生超越技术能力,却表达了‘时代精神’。”
建筑大师沙里南这番话,正是他设计圣路易斯大拱门时的思想写照。这座“西方之门”,是为了纪念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西进活动”所建造,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创意与工程。
如今的“大拱门”已经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比华盛顿纪念塔还要高。根据设计要求,拱门顶端的正常摆动幅度可在46公分之内。但据科学家计算,“大拱门”即使遇到时速80公里的大风,其摆动幅度也仅有5公分。
由于整个拱门是用不锈钢建成的,因此每年都会遭到数百次雷电的袭击,这也创造了超高建筑物被雷电击中的最高纪录,但由于拱门有非常先进的避雷系统,至今没有任何地方损坏或人员伤亡。
1.见证美国的雄心
自美国独立后,美利坚民族便以其特有的冒险精神,不断开拓自己的疆土。为了尽快将自己的疆域向西推进,抵达太平洋地区,许多美国人都投入到这一运动中。
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得地域辽阔的路易斯安那之后,更刺激了美国人对领土的疯狂野心,几乎所有美国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西部。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横越大陆的探险开始了。
这次名叫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是美国国内首次横越大陆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动。领队为美国陆军的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和威廉·克拉克少尉,而该活动的发起人正是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引起美国人兴趣并扩展到美国西岸。但取得一块土地并不代表就能统治它。为了扩大在中西部的影响力,杰斐逊派出探险队对美国西部进行了第一次探索。
购买几个星期后,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主张向西扩张,美国国会拨出2500美元派遣人员10人或12人,去探索西部海洋。他们研究印第安人部落、植物、地质、地形和该地区的野生动物,评估英国和法裔加拿大猎人和设阱捕兽者以及已经在该地区设立的潜在干扰。
此次探险队并没有越过北美,大约在十年后的1793年,亚历山大·麦肯齐探险队,是欧洲人第一次跨越了太平洋。
在加拿大的英国人和仍然占据着得克萨斯以及西南部地区的西班牙人,从来没有对路易斯安那死心,他们煽动当地的印第安人对抗进入这一地区的美国移民。
杰斐逊总统认识到,要想控制这片土地只有依靠武力。于是,他向美国陆军寻求帮助。杰斐逊挑选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领导探险队,此后称为探险军团。刘易斯挑选威廉·克拉克作他的伙伴。由于官僚延误美国陆军,克拉克正式起行时,只有少尉军衔。但刘易斯仍与克拉克共同领导考察队,谈及克拉克总是称为“上尉”。
1804年5月14日,两位指挥官带领队伍开始了远征。于此同时,西班牙大使要求新西班牙(现在的墨西哥)总督、内陆省总司令萨希多“逮捕刘易斯船长和他的手下们”。以冷酷著称的萨希多同时煽动与西班牙同盟的科曼奇人,派遣他们去刺杀刘易斯和克拉克,但是这些印第安人没能找到这支探险队。
8月底,探险队进入印第安部落拉克塔斯人和苏人的领地。这些印第安部落是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的统治者,自称是“勇者之王”。
早在探险队出发前,杰斐逊便给拉克塔斯人送去了亲笔信,说自己敬畏这个民族强大的力量。探险队与拉克塔斯人进行了友好而平静的会面,好客的印第安人邀请探险队员们吸烟。看到这种烟管超长的烟斗时,刘易斯和克拉克很惊异,他们给吸烟的地点取名为“烟斗崖”。
9月25日,在今天的南达科他州,探险队与另外一个拉克塔斯人部落相遇。探险队与酋长托特洪加会面。会面中,拉克塔斯人想突然袭击探险队,但为士兵们勇敢的举动所打动,酋长托特洪加抛却了最初的敌意。
秋季,探险队在密苏里河附近、曼丹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曼丹堡垒,准备在此过冬。春天来临后,4月7日他们重新踏上征途。他们经过密苏里河的支流黄石河,来到密苏里大瀑布。7月之后,他们进入了落基山脉门户的山地。
1805年8月11日,他们与肖松尼人部落的战士相遇。10月,探险队穿越了爱达荷州进入华盛顿州,渡过了北美地区流速最快的河流——斯内克河和清水河。
10月16日,他们到达了哥伦比亚河,并由此经水路前往太平洋。三天后,探险队到达他们梦想的终点——太平洋。日志是这样记录的:“在宽阔的哥伦比亚河口,我们享受着观看太平洋海景的喜悦。”
探险队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考察太平洋海岸、附近的平原,还调查了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部落情况。他们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名为科拉特索普堡的堡垒。
这座堡垒的建成,宣告了美国军事力量的触角第一次延伸到了太平洋沿岸。科拉特索普堡不但成为美国在太平洋边的第一座哨卡,也是美国在西部的地标,这成为刘易斯和克拉克此次历险的最高成就。
1806年3月23日探险队一行踏上归途。也许是由于英国北西皮毛公司的挑唆,在返回的路上,原先友好的印第安人变得充满敌意。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在1806年9月23日中午,回到了圣路易斯,受到全城的热烈欢迎。
2.西进运动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聪明的智慧在美洲大陆上创造出了一些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在某些方面比之东半球的一些古代文明毫不逊色,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但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被迫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而所谓的“西进运动”正是在对印第安人的剥夺和屠杀中达到了高潮。
公元1500年,居住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150万人。这些土著人种的构成,无论从遗传、语言、社会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异。
据估计,15世纪时在格兰德河以北至少存在着400种互不关联、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着多种多样的人体类型和语系。
其中主要有:在极北部是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大多住在由阿拉斯加至格陵兰的北美洲北极海岸。在阿拉斯加内陆地区及加拿大,有阿塔帕斯卡人和阿尔衮琴人。阿尔衮琴人分布很广,从新英格兰到加利福尼亚,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
此外,在美国境内还有易洛魁人、苏人(又名达科他人)、肖肖尼人、穆斯科格人(又名克里克部落)、波尼人以及摩其村落人(又名普埃布洛人)等。
各类印第安人组成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生活方式各异,分别从事采集、渔猎、游牧和农业;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以猎食海象、海豹为生;居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印第安人,主要从事渔业;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靠采集野生果实糊口;达科他人则靠猎取野牛度日;北美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印第安人已经知道从事农业生产。
根据考古发掘,西南部的印第安普埃布洛人,已有一二万年的历史,早在纪元前农业上就已能精耕细作,而且能制作精美的彩色陶器,建造五六层高的城堡式大屋,文化发展水平较高。
在殖民统治时期以前,印第安人一般处在氏族公社制的不同阶段。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已发展为父权制组成的氏族,东部还停留在母权制的氏族社会。氏族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由几个氏族组成胞族,由几个胞族组成部落。
印第安人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土与方言。氏族设有议事会,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具有原始社会的民主。
印第安人对世界文化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北美农业的先驱者,培植出了玉米、马铃薯、木薯、可可、烟草、棉花、番茄、南瓜等,他们留下的农作物种类,约占现在美国全部农作物品种的4/7。
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最初来到北美时,印第安人曾慷慨援助他们,但殖民者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对印第安人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
美国独立后,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方式变得格外毒辣,美国统治集团采取武力和欺诈手段把印第安人从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赶走。
仅在19世纪,美国对各印第安人部落就发动200多次袭击与扫荡性战争,残暴屠杀印第安人,把他们驱赶到西部贫瘠的沙漠地带和一些州的零散的“保留地”内。美国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到1865年,除阿拉斯加外,只剩下38万人。在被驱逐与被征服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对殖民者进行英勇斗争。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了几个世纪。
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第一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那时由于美国政府颁布一系列的土地法令并从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广大地区,移民们感到拓殖活动有了一定的保证,纷纷涌向西部,开拓俄亥俄、肯塔基和田纳西等地区,为后来日益扩大的中西部产粮区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815年以后,两股移民朝着两个方向移动。一股是来自沿海地带和德国的移民,他们汇合起来,朝向大湖平原区迁徙,逐步开拓了俄亥俄河以北的整个地区,建立了美国谷物生产和牧畜业的基地。另一股是来自东南部的移民,他们进入了濒临墨西哥湾介于佐治亚南部与路易斯安那之间的平原地区。在这个地区,起初是一批又一批的小农和小生产者开拓这片肥沃的土地,接着逐渐建立以生产和销售棉花为主的大种植园,从而扩大了南部奴隶制经济。
第三次移民高潮是伴随着19世纪中叶美国领土扩张和兼并到来的。当时,美国的领土扩张朝着两个方向继续推进:在西南方面,它于1845年兼并得克萨斯;在1848年美墨战争中,夺取墨西哥领土的一半;在西北方面,经过与英国长期谈判,于1846年取得俄勒冈大片土地。最后,这两方面的扩张在加利福尼亚汇合,完成对整个大西部的占领。与此同时,由于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激起涌向西部采掘黄金的移民浪潮。后来,一部分淘金人转而务农或开设店铺,成为加州的永久定居者;另一部分则从加州前往西北部地区勘查矿藏。在19世纪50—60年代,由于小农大量移入进行粮食生产和落基山脉以西地区被划分为一些州和准州,开采矿藏的营寨发展成为永久性居住区。
作为一种必然的结果,在西进运动的历次移民高潮中,印第安人的生存都收到了巨大的威胁。
如何对待西部地区的印第安人,是美国政府在西部开发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东部原13州的开发建设中,东部地区的印第安人最后被殖民者以武力赶进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内地山区和森林中。现在,在西部开发将要开始之际,印第安人问题仍然是美国政府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
尽管西部的大片土地常被称作是“自由土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印第安人就是这些土地的真正主人。
事实上,美国政府一开始在表面上也是承认印第安人对其土地的主权。
1783年,美国国会发表了一项声明,阐明了处理印第安人问题的几条基本原则,即:印第安部落是具有全权同美国签订条约的绝对平等的“民族”;以后印第安人一切进一步的土地割让,必须有正确标明各地区界限的专门条约加以认定;一切与印第安人签订的条约,必须由国会和总统批准;禁止私人购买印第安人土地。
在1787年的西北法令中,美国政府又具体规定:不经印第安人同意,不得夺取其土地和财产;不得随意侵犯印第安人的财产、权利和自由;应制定法律防止对印第安人的虐待,努力保持与印第安人的和平与友谊,等等。
然而,尽管美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印第安人问题的原则,但在实际的西部开发进程中,这些原则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
1785年的土地法令颁布以后,美国国会派了几名专员去与俄亥俄地区的印第安部落谈判,劝他们放弃对西北地区的主权。这些专员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迫使部分部落签订了几个条约。
但这些条约激起了许多印第安人的反对,因此很快就被各印第安部落撕毁了。在印第安人与西部边疆居民冲突不断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批准对印第安人进行征伐,使印第安人受到沉重打击。
在1812年一1814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英国战败,使得与英国结盟的印第安人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1830年5月,美国总统杰克逊签署了一项重要法令,规定对印第安人开始实行保留地制度。
这个法令规定,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与该河以东的印第安人交换土地,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的印第安人由军事部门负责组织西迁,到政府指定的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内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