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是元祐元年(1086年)五月,苏轼为王安石赠太傅所起草的诰命。当时司马光当政,正逐一废除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但对变法派尚未大加清洗。这一年的四月,王安石病逝,司马光主张对他优加厚礼,因此追赠太傅称号。苏轼当时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这个诰命。后人对这则诰命有不同理解。如选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的邱晔认为:“这些虽然是褒扬的言词,但这些言词都含有讽刺的意思。”而编著《王荆公年谱考略》的蔡尚翔却肯定地说:“这些都是苏轼的真心话,给王安石死后增添了光采。”其实苏轼晚年同王安石有较好的交往,王安石死后,他也写诗悼念。他在这篇奉命用皇帝的口吻写的诰命中,对王安石作了很高的评价。
【原文】敕[1]:朕[2]式观古初,灼见天命[3]。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4]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5]之文,足以藻饰万物[6];卓绝之行,足以风动[7]四方。用能于期岁[8]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具官[9]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10]。罔罗六艺[11]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12]。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13]。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14]。浮云何有,脱屣如遗[15]。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16]。进退之美,雍容[17]可观。 朕方临御之初[18],哀疚罔极[19]。乃眷三朝之老[20],邈在大江之南[21]。究观规摹[22],想见风采[23]。岂谓告终之问,在予谅暗之中[24]。胡不百年[25],为之一涕。于戏[26]!死生用舍之际,孰能违天?赠赙哀荣之文[27],岂不在我!宠以师臣之位[28],蔚为儒者之光。庶几有知,服我休命[29]。
【注释】
[1]敕:皇帝的命令。[2]朕:古代皇帝的自称。[3]灼见天命:清楚地看出天命。这是旧时定命论的说法。[4]希世:世上少见。[5]瑰玮:奇伟,卓异不凡。 [6]藻饰万物:指用多彩的文笔描绘各种事物。[7]风动:影响,推动。[8]期岁:一周年。[9]具官:唐宋以来公文的套语,把应写明的官爵简写为“具官”。[10]瞿聃:代指佛老。瞿,瞿昙,释尊的姓。聃,老子名聃,道家的始祖。[11]六艺:指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12]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是说把各家的旧说视如糠秕,而用创新的解释教化百姓。王安石曾设置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颁行天下,被称为“新学”。[13]冠群贤而首用:熙宁初年,王安石受到神宗器重,被任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14]遽起山林之兴:是说正需要王安石完成治国的功业,却突然产生了隐居山林的雅兴。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保守派的反对,于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九年又第二次罢相,自此退居江宁十年,直到去世。这里说王安石自己要隐居山林,是一种曲为掩盖的说法。[15]浮云何有:是说王安石把富贵看成浮云一样与自己无关。浮云,比喻无关。《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脱屣如遗:对爵位像抛弃鞋子一样毫不惋惜。脱屣,形容容易。《淮南子·主术》:“尧举天下而传之舜,犹却行而脱屣也。”[16]屡争席于渔樵:侧身于渔父樵夫之间。不乱群于麋鹿:同麋鹿做朋友,彼此安然相处。形容王安石不慕荣利,心情恬淡。[17]雍容:儒雅大方。[18]临御之初:开始治理国家。哲宗于元祐元年即位,所以这样说。[19]哀疚罔极:无限哀痛、悲伤。旧时把居丧叫“在疚”。哲宗之父赵顼(神宗)元丰八年死去,这时哲宗正在服丧。[20]三朝之老:指王安石。王安石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21]邈在大江之南:指王安石退居金陵。邈,远。[22]究观:细看。规摹:指王安石治国的方略。[23]风采:指风度仪容。《汉书·霍光传》:“天下想闻其风采。”[24]“岂谓告终之问”二句:是说没想到对你终老的问候,竟发生在我居丧的期间。[25]胡不百年:为何不长寿百年呢。[26]于戏:同“呜呼”。悲叹词。[27]赠赙(妇):对死者赠送财物或称号叫赠赙。哀荣之文:对死者褒奖的文字。[28]师臣之位:指太傅的爵位。[29]服我休命:我说接受这光荣的诏命。
【译文】皇帝命令说:我观察从古代开始,清楚地看出了天道命运。凡是将要发生不平常的大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世上少见的特别人才。他的名气是当时最高的,他的学问能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他的智慧完全可以表达他的道理,他的辩才完全可以实行他的理论;绚丽多采的文笔能完美地描绘各种事物,卓越不凡的德行,完全可以推动影响各个方面。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就顺利地改变天下的习俗风气。
职官王安石,年轻时候学习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晚年崇拜佛教和道家。广泛集诗、书、易、礼、乐、春秋这六艺之外的文章,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把各家的陈旧学说看作糠秕,而用新的观点来教化人民。熙宁初年就得到有作为的神宗皇帝的赏识,把他看作大臣中的顶尖人才加以重用,对他的信任之深,是古往今来所没有的。正需要他完成治国功业的时候,他却忽然产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他把富贵看成与他无关的浮云,把爵位当成脱掉鞋子那样地予以抛弃。多次争取同渔人樵夫一道,与麋鹿安然相处的生活。他有不计较进而为官退而为民的美德,和雍容大方的气度。
朕(指哲宗皇帝)刚继承帝位,开始治理国家,还对先帝的哲世充满无限哀痛。就眷念着你这位经历了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的老臣,还远远地退居在江南的金陵。我仔细研究了你的治国方略,就很想和你见面。殊不知你的死讯传来,正在我居丧期间,你为什么不能长寿百年啊,我为此而流泪。呜呼!面对死和生、需要和舍弃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够违反命运呢?我怎能不赠送褒奖你的文字,封赠你太傅的称号,表彰你是学者的光荣。如果你地下有知,请接受这光荣的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