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割性断线。
产生原因:机针装反或未装到顶;缝厚料时机针太细;由于机器使用太久,使拦线板、穿线孔、线钩、针孔、夹线板存在锐边而割断线。
排除方法:重新安装机针;更换机针;更换已磨损严重的配件。
(2)马尾状断面线。
产生原因:过线部位较粗糙或磨出线槽;缝线与机针配合不当,线的粗细不匀。
排除方法:磨光过线部位;正确选配缝线和机针,缝线要均匀。
(3)卷曲状断线。
产生原因:面线穿错;夹线压力过大;机针装反;梭门簧无弹力;梭床压圈簧装反;梭门盖斜角太长,旋梭尖三角颈不光。
排除方法:重新穿线;调整夹线压力;重新装好机针;换新梭门簧;重新装好;修复梭门盖斜面,磨光旋梭尖三角颈。
(4)轧线状断线。
产生原因:操作不熟练,上轮倒转;面线穿好而梭心套未装好;旋梭托与旋梭出线间隙太小;挑线凸轮或挑线滚柱磨损严重。
排除方法:熟练操作,防止踏倒车;起缝时,先检查梭心套是否装好;调整两者出线间隙为0.35~0.55毫米;更换损坏零件。
(5)一般性断面线。
产生原因:挑线杆磨损严重;大连杆上孔松旷而松动;针杆与针杆孔磨损严重而松动;梭床未装好;挑线簧张力太大;摆梭托簧折断或有裂缝。
排除方法:修磨或更换挑线杆;旋紧松动或修磨大连杆孔;换 针杆或修磨针杆孔;重新装好梭床;调整挑线簧张力;更换磨损零件。
(6)断底线。
产生原因:底线张力过大;梭心套不圆或梭心偏歪;送布牙尖太锐或露出针板太高;压脚压力过大;梭心套内绒毛太多或梭心绕线太薄。
排除方法:调整底线张力;更换梭心套;降低送布牙高度;调节压脚压力;清除绒毛,调整绕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