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桂花香,令人心驰神往。我跟大哥放学回家,离永连公路,转山脚小路,风顺山脚吹来,我们便伸长了鼻子,什么东西这么香啊。一里多路,我们就闻着路边的刺蓬找,进了村,风一搅和,那香味儿更浓了。我看看大哥,大哥看看我,我们都奇怪,我们的前面,没有穿花衣裳的姑娘啊,可这风,怎么如此的温软芳香袭人呢?四处看,也看不出任何端倪。田里的稻谷正在冒黄,水边的柳枝还荡着长须,青山还依旧绿着,村里的炊烟,也没有任何的变化,随了风,附着山,升腾而上。地理的白菜萝卜,还是秧秧,崖上的山菊,还看不出有多灿烂啊。而静下来,立在风里,那沁人心脾的香,源源不断,令人陶醉,也令人迷惑。
回到家里,一样的香。问母亲,母亲说:你不知道?这是山上的桂花开了!
有这么香么?好像从来没有这么香过。我好奇地望着母亲,问:到八月十五了?
母亲匆忙的搅着猪潲,说:还有好些天才到八月十五呢。今年的桂花开得早了点儿,还没到八月十五,四处都桂花香了,那香味直让人停了手里的活,闭了眼睛玩。
我笑母亲,怎么突然像了诗人。
母亲在清水里洗了手,红了脸说:什么诗人不诗人?桂花香得本来就那样子嘛。
这时,隔壁有人哼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唱得幽雅动人,像演电影里的一样。母亲说:快去上学吧,过几天就中秋了,学校里又要放假了。
在灶间搜索一遍,除了红薯,什么也没有。于是,吃了红薯,在路上汇合了大哥,向清水桥的学校而去。大哥也知道是山上的桂花开了。每当这个时节,就有同学求我们,让我们帮折几枝桂花,等到十五的时候,挂在门前或房屋里,和着照进门的月光,一起享受那桂花的氤氲入脾的香味。我们的老师也喜欢桂花香,每当这个时节,就对我们特别的友善,忘了我们是从穷乡僻壤里出来的了。而每当给他们折了桂枝,好上几个星期,老师就忘了我们折桂枝的事。
桂花开的时候,菊花也来凑热闹。
山崖上的菊花在开放的时候,比桂花要耀眼多了。向阳的地方开过之后,河畔、庄稼地旁、田埂上的野菊花也一蓬一蓬开起来,黄黄的,在清凉的风里摇摆。桂花小小的,藏在枝叶间,如星空里眨眼的星星,簇在一起,却构成了灿烂星河。它那香味,随风飘十里,一点也不夸张。菊花艳在色,一蓬一蓬,夺人眼目。桂花美在质,细细微微,不事张扬,散发的气味,却经久不散。很多时候,我们站在桂花树下,不知如何下手。小小的花朵,金黄着,脆嫩、稀疏,在绿叶里,无声无息的享受着秋天的天高气爽,一有响动,就随了绿叶翻转,仿佛在说:我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揪不住,就手下留情,留下这枝吧。山上空荡,除了风响,几乎没有任何的声音。看了这绿伞似的桂树,我们都勉强的折一枝,然后告诉老师:有了小桂树,就挖一棵来,种在学校里。湘南所有建筑里的桂树,我想,多半是这样得来的。很多时候,大家选择移植小桂花树,也不忍心去大把大把的劈那桂花枝叶。
秋风吹了几回,稻田里的谷禾欲显黄了。山上的草,也放弃了坚持,显出了疲态,一点一点的老起来。河里的水还是流声不断,但明显瘦了好多。母亲找出去年用剩下的粑粑叶,在水里漂洗了,用碱水泡了,准备包粑粑(粽子)。宁远一种很奇怪的风俗,湘北端午节包粑粑,可湘南却是中秋节包。湘南之外,在中秋节都是备月饼橙子,可湘南却还多了各种不同外形的粑粑(粽子)。
包好了粑粑,放进铁锅,用柴块生了火煮着,那热气冒出来,与桂花搅在一起,让人更盼望中秋。到了中秋,学校不仅放假,父亲还会从邻村买回月饼,每个人分一个。在中秋月圆的夜里,大家坐在门前的空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叔叔还拿来橙子,去了皮分给大家。那夜的月光特别好,满满的,亮亮的,像银子一样撒在大地上,把山、原野、水渠和门前的高大的树,一点不漏的表达出来,让人感觉这秋天的厚实。折了桂花的人家,把桂花挂在大门两侧,用不完的,派小孩拿了,挨家挨家问,送桂花。村人相互见了,用箥箕端了粑粑,请来人挑选品尝。邻村人在门前路过,相识的,也邀进来,拿出粑粑相赠。那时节的乡村大地,被桂花香迷了似的,人心格外的好。
秋天下一场雨,桂花香淡去后,人们开始担心田野里的收成,每天都在叨咕天气,渐渐地,忘了桂花香,桂花便在山间悄悄落了,等待明年秋来,再到湘南的村落里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