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有句谚语:“甘蔗要慢慢嚼,经书要细细品。”我不是佛教徒,虽然我对佛教略有研究。我品读的不是经书,而是断断续续三次读完傣族长篇小说《南国情天》。由傣族作家方云琴女士(德宏人)、征鹏(西双版纳人)合著的小说《南国情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全书273000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傣族作家所著的反映傣族现代社会变革和现实生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南国情天》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南亚抗战和滇西抗日战争为始,直至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勐畹坝和缅甸勐古一带的傣族生活为背景,表现了傣族末代土司刀承宗与丹瑞传奇式的爱情生活;反映了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土司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小说题材重大、新颖,结构复杂,情节生动,人物个性突出,生活画面广阔,熔东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于一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小说出版以来,在傣族读者和民族文坛产生了较强烈的影响,可谓傣族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和里程碑。
小说女主人公丹瑞·埃利是个意大利人和缅甸傣族人的混血儿,她天生丽质,十五岁时由于弟弟得了精神病无钱治疗,不得不牺牲同英国青年约翰的爱情,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八岁的中国勐畹坝傣族土司刀承宗,即本书的男主人公。二人虽然结婚了,但并未同居,为了填补两人感情上的鸿沟,刀承宗想尽了办法,耐心等待迟来的爱情。来到勐畹后的一次采花节,丹瑞方知自己是丈夫的第七个妻子,刀承宗是她唯一的丈夫,而她不是他唯一的妻子,心中痛苦万分。此后丹瑞屡遭大老婆的蹂躏,心里滴着血,在悔恨交加的情况下,丹瑞曾服毒自杀一次,逃跑两次,均未得逞。当刀承宗不忍心让她受虐待而送她回缅甸娘家时,正值日本飞机轰炸勐古,刀承宗为了抢救丹瑞的弟弟而负伤。丹瑞看到刀承宗不仅深爱她,也深爱她的家人,从而深为感动,便在防空洞里把真正的爱奉献给刀承宗。刀承宗携丹瑞回中国勐畹后,在和他弟弟刀承兴争夺土司权位的问题上节节败退,被迫流落异国他乡避难。身为国军团长的刀承兴在杨旅长的支持下曾多次暗算刀承宗,甚至派人追杀至缅甸的山林别墅。刀承宗在内外交困的逆境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与拯救,他回国后为和平解放边疆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丹瑞虽是异国人,但她深深地爱上了为她播下爱情种子的中国勐畹,爱上了新中国,在丈夫病故后仍留在中国,走上了新生活的道路。
读者阅读欣赏作品,一是通过作品揣测作者,一是了解作者而人手作品。有位大哲学家说过:作家的表现方式与他的知觉方式相同。《南国情天》的作者方云琴女士本身就是一个傣族七司的女儿,(她的妹妹方文琴,现为中学语文教师,也参加过本书的构思和部分章节的创作。)征鹏小时曾当过小和尚,他发表过大量作品,现为西双版纳州政协副主席。两位作者都是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文系和艺术系。《南国情天》经长期酝酿构思,三年写作两易其稿。老编辑黄伊熟悉傣族历史文化和生活,在扶植少数民族文学新秀和编辑中付出了辛劳和心血。可以说《南国情天》的成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资借鉴。
傣族传统文学是诗化的文学,浩瀚神奇丰富多姿。而《南国情天》作为第一部长篇巨制,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以汉文扩大其影响辐射面广,而且以其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人物众多,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故事新颖等特点而吸引广大读者。若要论及小说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在强烈的时代性、独特的民族性、艺术性、东西方文化的熔合等方面颇具特色。
文学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是不移之论。《南国情天》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是现代傣族历史变迁的真实而形象的记录。作品反映的是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滇西和缅甸北部的抗日战争及云南边疆五十年代初期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的历程。通过这些错综复杂、激烈震荡的历史变革,表现了中国傣族人民和上层人物以及缅甸人民、世界人民在这期间的生活、思想、行动和性格,使作品主题突现出来。“文学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精神和生活;文学是一种事实,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个民族所负的使命,它在人类大家庭中所占有的位置,它通过它的存在所表现的人类精神的全世界性历史发展的阶段。”(《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39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这些观点来评价《南国情天》,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不可低估。亦如一些傣族读者在阅读小说后所说的:《南国情天》写出了我们傣族这个跨国民族的柔情、豪情和真实历史,读着感到亲切可信。刀承宗和丹瑞的经历很感动人。
对待战争的态度,最能集中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当刀承宗和丹瑞历尽磨难和曲折获得迟来的爱情时,战火焚烧到美丽的家园。“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缅甸以后,就把魔掌迅速伸向滇缅公路的东北方,妄图与占领我国东北、中原、中南的日军配合,南北夹攻,突破中国的西南大门,从而实现他们鲸吞全中国,甚至全东南亚的迷梦。当占领缅甸的日军北移,企图突破中国西南大门的时候,国民党调遣不少的军队到滇缅公路沿线的要害处驻防,准备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勐畹坝位于滇缅公路的末端,只要迈出这个坝子往南走,便是缅甸领土了。勐畹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国民政府向这里派来了重兵,抵抗日军的入侵。……刀承宗把土司府所有的公房全部让出来做国军的司令部和军营,还腾出几个库房给国军做军火库。”“刀承宗积极配合国军,派各寨民工去滇缅公路的各个关口修筑工事,到各村寨去收购军粮,指定靠山的村寨给国军送柴火,他自己还亲自招待一些高级军官。”小说写刀承宗一方面看到国民党军队在抗日,但对这支军队纪律不严和腐败有些不满;另一方面他和他的民族尝过日本人的苦头感到可怕,对眼前这人数不少,枪支弹药充足又都是中国人的军队寄予希望。然而日本人终究占领了家乡。家事国事天下事、民族上层内部的权位争夺、前途未卜等困扰着他,这个主要人物内心塑造日趋复杂。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父辈的留学、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刀承宗这个民族上层人物不同于一般平民。他深知傣族很早就与内地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上自秦汉唐下至元明清,“刀承宗的曾爷爷、爷爷、父亲都是清朝的官员。国民革命胜利后,刀承宗的父亲和他又是国民政府的地方官员——仍继续担任世袭的土司。傣族地区很早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傣族人民是中华民族成员之一。刀承宗哪肯做对不起自己祖先的事。”“他想,宁肯做一个阴间的鬼,也不能当民族败类。”他终于毅然地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战争而历经艰难坎坷。刀承宗为了抢救丹瑞的弟弟佐耶以至负伤,故事催人泪下。日本人投降了,本以为可以回国重建家园,没想到弟弟刀承兴为了权位之争又诬陷他私通共产党,并与国军勾结,企图谋害他,他又不得不逃离故土,流亡国外。后来,刀承宗真正了解到曾经是他的救命恩人的共产党员段诚和认识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后,他决然表示:“段书记,我这个人不是见风使舵的人,不是墙头草、水中浮萍,我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我希望做个有用的人。”从而积极献身于边疆和平解放的宏伟事业,受到共产党和人民的尊重爱戴。刀承宗这一主要人物的塑造丰满突出起来了。
文学艺术是真实性、典型性、艺术性三大特性的载体,是三者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别林斯基说:“文学中的民族性是什么?那是民族特性的烙印,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标记。”(《文学的幻想》)又说:“任何民族生活都表露在其固有的形式之中,因而如果关于生活的描绘是忠实的,那也就必然是民族的。”(《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中篇小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性,作家熟悉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必然能塑造出特殊的人物来。《南国情天》中的人物群像各自具有自己所属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文化素质,人物的真实性和典型性通过作者的生活积累、长期酝酿和精心结构塑造,让其在特定的民族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历史动荡中表现出来站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格的真实的人。傣族土司刀承宗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既有继承父辈世袭土司传统的淫威的一面,又有傣家人共同的善良人性、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既有受佛教熏陶潜移的一面,又有接受汉文化、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是一个矛盾的多重性格的结合体,他真实而典型的体现了民族性格和贵族性格。他生长生活在既有民族矛盾又有宗族矛盾的斗争漩涡中,在民族矛盾严重关头,他毅然地投向人民一边,勇敢地与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为人民做些善事好事,跟着共产党和人民走光明的道路。他身上有帝国主义的子弹,心上有宗族家庭斗争的伤痕,经受过丧家失国、漂泊异乡之苦,他的思想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都集中地体现其中。这就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历史大变动时期傣族上层人物的真实写照。刀承宗这个艺术典型具有普遍意义,他不仅在《南国情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也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
我们再看看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丹瑞·埃利。她是一个很有复杂个性的妇女,由于她是缅甸傣族人与意大利人的混血儿,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来她与英国青年约翰相恋,最终不得不嫁给父辈般年纪的傣族土司刀承宗,她有东方妇女的气质和品德,又有西方妇女的执着追求气质,自然的历史的民族的传统的因素兼而有之。丹瑞身上有从纯生物学遗传心理学中继承西方父亲的遗传因子,她不甘心做家庭的奴隶和承受爱情的不平等,虽然和刀承宗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心里仍然深埋着对约翰的爱恋,甚至几次想出国投奔他。但年长的丈夫刀承宗对娇小的妻子溺爱到极点,视她如掌上明珠。丹瑞看不出丈夫有任何异心,“由于约翰的影子常留在心中,所以对她来讲,对约翰仍是情人的爱,而对刀承宗却是父辈的爱。不过善良的丹瑞还是想努力跨上刀承宗在他们感情的鸿沟上搭起的金桥。”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虽然丹瑞身上有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她母亲是傣族人,她在傣族的家庭和社会中成长起来,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傣族是个性善良、正直、慈悲为怀,富于同情心人情味,乐于舍己助人,东方文化固有的天命观、伦理观、道德观影响深远。傣族女子对爱情的自由和执着,富于民主意识和人情,在丹瑞母女身上都很突出。东方文化传统以家庭为中心,在个人爱情选择和整个家庭家族命运休戚相关的尖锐矛盾面前,她们母女总是牺牲前者,顾全后者,即使忍辱负重,付出巨大的心灵的精神痛苦也在所不惜。不像西方人那样抛弃家庭,以个人为中心,不顾一切为实现自己的自由民主而斗争。所以在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东方文化战胜西方文化的情况下,丹瑞便只能为了家庭的幸福大局,为了弟弟有钱治病,替母亲排忧解难,她宁愿牺牲个人的幸福爱情,嫁给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土司。其实,在封建土司制度的傣族社会里,这是司空见惯的事。生活迫使丹瑞这样做,个性和文化素质也决定她不得不这样做,无非她与母亲思想感情认识程度不同而已。东方傣族妇女桂香嫁给的是意大利丈夫乔治;混血儿丹瑞虽与英国青年约翰相爱,但不得不嫁与中国傣族土司。在刀承宗病故后,丹瑞仍然爱恋故土中国,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光明的前途。整部小说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安排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广阔战场的背景下,不仅使故事曲折凄婉悲壮,情节生动新颖,而且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充分地展示与发展。小说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熔合的形象图画,也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相汇合的一曲绝唱。由此,我们还可以分析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约翰。
约翰在作品中着墨不多,却有份量。他是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英国人,个性坚毅,追求执着,话语少行动多,具有英吉利民族不尚空谈理论,然充满道德人文主义精神。他对丹瑞怀着一颗炽热赤诚的心,知道丹瑞与刀承宗的结婚是迫不得已的事,加之在他伯父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威逼下,使他离开自己心爱的人回到英国。他俩无力违抗这封建的东方壁垒,双双成了爱情的牺牲品。经过风风雨雨的抗战年月,约翰作为军医中尉又回到他年轻时生活过的远东抗日前线,意想不到的在缅北山区战地与当年的心上人重逢,丹瑞已经有了丈夫和较幸福的家庭。他们只能把爱情深深埋藏着。约翰仍是孤身一人也没再爱过第二人。当丹瑞的母亲桂香感谢约翰救活了受伤的儿子佐耶,她祝愿佛主会赐给约翰一个称心如意的爱人时,约翰回答道:“其实,上帝早赐给了我最美的人,最心爱的人。”道出了他独身的缘由和隐藏的秘密。约翰是一个富于英国文化传统和个性的人,他对丹瑞的爱情至死不渝,又是识大体的热情豪放的青年,他对丹瑞和她的丈夫采取承认现实,宽容大度,冷静正确地处理与刀承宗的关系。尽管丹瑞受到不公的待遇,连约翰的战友福特也看不惯这对不相称的夫妻而打抱不平时,约翰却不以个人恩怨报复刀。刀承宗被日寇的飞机轰炸扫射被压在倒塌的大树下危急时刻,约翰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他,以致自己被敌机轰炸负了重伤,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时,心中仍然念着他的心上人——丹瑞。这种纯洁高尚的爱情,充满了英国人的个性特点和人生哲学,他所追求的爱与恨的标准,不是以个人恩怨的一孔之见一得之功为支撑点,而是把“情敌”与救活抗日队伍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这两者放在天平两端,量出孰轻孰重。他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高尚美好的心灵,使人深受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国情天》没有正面描写战争、战场,只是战争的侧面。这是明智的,也只能这样做,因为作者不熟悉战争,而十分熟悉中国傣族历史文化生活,较熟悉缅甸生活,作者把视野集中到中国傣族土司内部生活、争斗、爱情纠葛上,集中到缅北掸傣生活环境上,转移到英军后勤部队的一个医疗队,镜头时而中国,时而缅甸,以广阔的国际背景和动荡的时代氛围为衬,通过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环境、事件的生动细致描写,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人物,展示了他们的思想心理心态和性格特征,把东西方文化、中国、东南亚文化熔合在一起,谱写出的是一部国际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进步的诗篇,和平主义的凯歌。从这一角度来看,《南国情天》的价值显而易见。另外,小说还以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共产党员段诚为代表和傣族土司刀承宗的友谊、支持和帮助为线,反映了现代我国西南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共同斗争和互相支持,表现了在旷日持久的斗争直至边疆和平解放的伟大变革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于各民族人民的亲密团结和并肩战斗,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胜利。作家以满腔热情透视历史讴歌了民族解放斗争和民族团结进步。
《南国情天》在描写和揭示傣族人的宗教心理气质和其民族性格方面也是很细腻的成功的。仅以艾相宰为例。刀承兴为了与哥哥刀承宗争夺土司权位,在国民党军队杨旅长怂恿支持下肆无忌惮不择手段,以致收买艾相宰为刺客,追杀至缅甸腊戍的山林别墅企图杀害刀承宗。但是傣族人的性格气质及长期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以及历历往事、眼前状况、刀承宗的善良重情、大义正气等,使得艾相宰终于违命自悔,改过求罪放下屠刀,乞求菩萨惩办他这个罪人。这种心理性格的描写不仅真实生动,也是细腻深刻的。此外,在小说的语言上是成功的独具傣族特色的。它既不同于“荷花淀”、“山药蛋”味,也不同于北方民族的“酥油”、“马奶”味,而是独特的“傣味”。例如刀承宗在流落异国孤寂惆怅多思的心情:“他悄悄爬起来,斟了杯凉水,一口喝完。轻轻走到窗口,想借清凉的夜风吹走充塞着他脑子里的如麻的思绪。星星在深夜的空中,显得更耀眼更稠密,那熟悉的星座,千百年来有条不紊地、日复一日地在无垠的太空中运转,谁也碰不着谁。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运转的轨迹,多么令人羡慕啊!要是人间也像星星那样谁也不碰撞谁,该多好啊!可是恰恰相反,人间却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斗争……”这样抒情诗般的语言印证了傣族文学确是诗化的文学。傣族的传统文学如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等都是诗化的。在《南国情天》中,作者善于运用傣族传统文学的手法,熟谙傣族风俗民情,驾轻就熟地运用于新小说的创作中。又由于傣族文化一方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期受印度文化、东南亚文化的影响,甚至西方文化也有影响,作者的文化修养较高,所以小说的语言是通俗化的、傣味的。
《南国情天》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我认为不可回避其缺点和遗憾。由于作者本身的限制,拘泥于真人真事的选材和生活阅历的不足,就反映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从东南亚战争、滇西抗日战争、解放大西南直至边疆的和平解放等还缺乏高层次、纵深度、多角度的俯视透视和展示,社会覆盖面不太广,还谈不上史诗性的作品。对于国民党部队从滇西抗日走上彻底反共卖国的缘由揭示不深,缺乏深层的形象反映,流于概念或有所回避。对主要人物几次流落缅甸的心态写得较肤浅,不能更多地引起读者的震动。对于英军等盟军部队在缅甸的抗战描写不够生动,缺少有重要吸引力的章节与情节。小说写出跨国民族的柔情细腻,而战争的豪情和故事本身的悲壮不足。在结构上基本按时间的发展而展开故事人物,其实也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手法技巧使其更臻可读性、艺术性。小说是一种发现。写小说不外两种,一是“真作假”,一是“假作真”,前者衍化为现实主义,后者衍化为浪漫主义。小说以假出真,迷住读者。真也罢假也罢,意在揭露世相时态人心人性。
最后想说的是,从《南国情天》的价值和特点,我寄希望于各少数民族作家们,努力选取自己民族的历史的现代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选取那些最能表现本民族历史命运、代表本民族的英雄人物的题材进行创作,努力写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史诗性的佳作力作来。是时候了。
1989年8—11月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