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论(全两册)
8915600000018

第18章 均衡的条件 (1)

1.零利润的条件

我们在前一章中得知,由于利润(Q)是当前产出的价值与其生产成本E之间的差额,因此,我们就能得出:

Q=I-S

因此,如果企业家当前投资的货币价值超过其当前储蓄,那么企业家就获利;相反,如果当前投资的货币价值低于其当前储蓄,那么企业家就亏损了。

因此,我们就知道:利润=产出的价值-生产成本=投资价值-储蓄;利润不仅是生产成本与产出价值之间的差额,也是储蓄和净投资价值之间的差额(都以货币来计算)。

这些利润(不管是正数还是负数)都由两部分构成,我们称为Q1和Q2,即Q1(=I′-S),这是消费产品产出获得的利润;Q2(=I-I′),投资商品产出获得的利润。

均衡状态要求Q1,Q2,和Q都为零。因为如果Q1与Q2中有一个不为零的话,就会诱使某一个阶层的企业家扩大他们的产出;如果利润总额Q不为零的话,企业家就会在他们可能的范围内改变在一定的报酬率下他们提供给生产要素的总投入规模——根据利润是正的还是负的而扩大或者缩小规模。因此W1和P就会处于不均衡状态,并且只要利润(Q1或者Q2)没有回归到零这种状态就会持续下去。

因此,货币购买力处于均衡状态的条件要求银行体系控制其贷款率从而使投资的价值等于储蓄;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企业家在正的或者负的利润的影响下就会增加或者减少他们向生产要素提供的平均报酬率W1,同时,还会受到他们控制的银行信贷的充足性或者不足的影响。但是均衡状态还要求新投资的成本应该等于储蓄,否则,消费商品的生产商在盈利或者亏损的影响下,会试图改变他们的产出的规模。

因此,在均衡条件下,当前投资的价值和成本必须等于当前储蓄总额,并且利润必须为零;在此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以及所有产出的物价水平都会与生产要素的货币效率报酬率相对应(即P=Π=W1)。

读者可能意识到,零利润的条件就意味着利润总额为零。因为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与某些企业家或者某类企业家的利润是正的还是负的完全相容。这就如同它与某些单独商品价的上涨或者下跌是相容的一样。

因此,货币购买力的长期状态或者均衡状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货币效能报酬率;但是实际购买力会根据当前投资的成本是高于还是低于储蓄而在其均衡状态时的水平之上或者之下波动。

本文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我们在寻找衡量物价水平波动是如何产生的方法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线索,不论这种波动是围绕某一稳定的均衡水平上下波动,还是从某一均衡状态转移到另一均衡状态。

一般来说,在表征货币体系下,银行体系可以通过他们贷款的规模和条件来决定商业界的投资率。同时,整个社会的成员在决定多少货币收入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的时候,他们共同决定的总结果决定了储蓄率。因此,根据银行体系允许投资率是超过还是低于储蓄率,物价水平(假定效率收益率没有自动发生变化)会相应上涨或者下降。但是,如果企业家和生产要素之间最普遍的合同形式是按照劳动报酬率W而不是效率收益W1(通常现有的合同都是位于二者之间的)订立的,那么上涨或者下跌的幅度就应该是·p,其中,和我们之前的讨论一样,e是效率系数。

但是投资和储蓄之间的这种差额构成了利润率中的不均衡状态。因此,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在第四篇中提出)进一步表明这一利润不均衡如何影响——除非银行体系采取措施抵消它——基本方程式的第一项,并最终引起货币效率报酬率(或者劳动报酬率)的上涨或者下跌,一直到可以让银行体系建立一个可以与控制该体系的标准相容的新的均衡位置。

2.利息率或银行利率

现在我们很清楚银行利率的变化,或者更严格地说利息率的变化是如果影响货币购买力。

投资的吸引力取决于企业家对当前投资的未来收入相对于他为其生产提供资金时必须支付的利息率的预测;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资本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收入能够实现时所需的利息率。也就是说,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利率越高,资本商品的价值就越低。因此,如果利率上升,P′就会下降,从而降低资本商品生产获得的利润率,并阻碍新的投资。因此高额利率会减少P′和C(各自代表了资本商品产出的物价水平和总量)。另一方面,高利率会刺激储蓄率的上升,而低利率则会抑制储蓄率。因此,利率的上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会使投资率(不管是以其价值还是成本来计算的)相对于储蓄率下降,即使得两个基本方程式的第二项都向相反方向移动,因此物价水平也会下降。

按照威克塞尔的说法,使第二个基本方程式的第二项为零的利率我们可以出于方便考虑称为自然利率,而实际普遍使用的利率则是市场利率。因此自然利率使储蓄和投资价值正好平衡,这样所有产出的价格水平(Π)就完全对应于生产要素的货币效率报酬率。另一方面,市场利率偏离自然利率的话,就会引起第二个基本方式的第二项不为零,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波动。

因此,我们获得了一般数量方程式不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即对为什么银行利率的上升会改变实际有效利率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下跌这一问题简单直接的解释。我们将在第13章和37章中进一步完善银行利率理论的解释。

3.膨胀和紧缩

我们已经得知,主要有两种波动会影响物价水平,并且与第一个基本方程式的两个项目相对应,其中第二种波动可以分为两部分。效率报酬率W1会上下波动,并且与基本方程式的第一项的变化相对应,我们称之为收入膨胀(或者紧缩)。利润总额Q也会有涨落,由于储蓄和投资价值之间的不等同,高于或者低于零,我们称之为利润膨胀(或者紧缩)。

并且,由于Q=Q1+Q2,利润膨胀(或者紧缩)就是Q1和Q2两项的总和,我们分别称之为商品膨胀(或者紧缩)和资本膨胀(或者紧缩)。因此,在参考了Q1和Q2的定义后,商品膨胀衡量了流动消费商品价格相对于他们的生产成本的变化,而资本膨胀则衡量了资本商品价格相对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但是,接下来我们将主要谈论收入膨胀和利润膨胀,而且一般不需要将后者进一步分为商品膨胀和资本膨胀。

因此,整体产出的物价水平∏的变化是由收入膨胀和利润膨胀的总和衡量的,但是货币购买力P是由收入膨胀和商品膨胀的总和来衡量的。我们会注意到资本膨胀或者紧缩并不会影响货币购买力,因为投资成本I′不受其影响。资本膨胀或者紧缩对货币购买力影响的重要性在于资本膨胀或者紧缩迟早会影响资本商品的产出,由此导致商品膨胀或者紧缩。

4.变化的因果方向

读者应该理解上述给出的利润的定义,以及我们称为收入或者收益的产品总价值与我们称为利润的产品总价值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任意给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利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利润的价值为零是我们今天的实际经济世界中货币购买力达到均衡通常所需的一个条件。正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这一真相才使我们所选定的特殊基本方程式有意义,并且使这些基本方程式不仅仅只具有恒等式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体系下,生产要素的货币效率报酬率会由于某一政府法令而突然改变。理论上讲,我认为,在竞争性的个人主义体系下,如果企业家共同预计到货币因素会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工会的突然行动,都会引起生产要素的货币效率报酬率的变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正如我们在本章的下一个部分中看到的一样,价格会因为实际收益率相对于效率发生自发的变化(或者由于固定工资方法发生变化或者由于效率系数发生变化)而产生波动。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引起价格发生变化的最普遍、也最重要的情况就是企业家的行为——受实际正的或者负的利润的影响,企业家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率下增加或者缩减所提供的就业量,因此引起报酬率的上升或者下降。因为利润偏离零是导致俄罗斯之外的现代社会中的工业化国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将利润率按特定方向进行改变,就会促使企业家生产该种商品而不是另一种商品;通过改变一般利润率就会促使企业家改变他们为生产要素提供的平均报酬。

并且,还有一个原因解释了为什么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上述讨论看作是正常的变化机制。因为,当一国的中央货币机构希望改变该国的货币收入水平,从而改变他们所需要的流通中的货币的数量时,该机构并无权命令减少其国民的货币收入;它唯一有权下令改变的就是贷款条件。因此,国民货币收入情况的改变正是通过贷款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贷款条件的变化影响了生产资本商品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投资率相对于储蓄率的变化,而这又会改变消费商品生产商的利润率,因此促使企业家改变他们为生产要素提供的平均报酬率,并实现改变货币收入水平的最终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实现改变货币收入水平的最终目的的唯一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国家通常采用的方法。

因此,一般说来,物价水平向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移动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由利润偏离零而引起的;上述分析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证明了这种均衡条件与以下两点是一样的:[1]储蓄与投资价值的等同;[2]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等同。

因此,如果银行体系能够控制其贷款的规模从而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那么投资价值就会等于储蓄总额,利润总额就等于零,所有产出的价格就会处于均衡水平,并且还有一种动力促使生产资源在消费商品生产和资本商品生产之间流动,除非或者直到货币购买力也达到均衡水平。因此,购买力稳定的条件就是银行体系应该按照这一标准而采取行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短期内这一做法并非总是可行的,因为在短期内有时候自然利率的波动会非常大。

5.企业家行为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假设的都是企业家在他们对未来的营业进行安排的时候,完全受到在销售当前产出时是获利还是亏损的情况的影响。但是,由于生产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并且我们在第六篇中将强调指出在许多情况下生产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企业家在生产阶段的最初就能够预计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对在生产期末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需求的影响。很显然,正是对新业务的预期利润或者亏损而不是业务结束时的真正利润或者亏损影响企业家们决定生产规模为多少,以及值得提供给生产要素的报酬为多少。

因此,严格说来,我们应该说预期的利润或者亏损才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且通过引起适宜的预期,银行体系才能影响物价水平。实际上,我们已经熟知了银行利率的变化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变企业家的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利率的变化导致了企业家对未来的猜测。因此企业家有时候在证明其行动正确性的价格开始变化之前就已经行动了。因为——比如说企业家推测价格将会下跌——在某一单独行业里,成本的降低或者产出的下跌实际上会阻止由于害怕价格下跌而导致的亏损,每一位企业家都会这样希望从而避免亏损。但是,如果全体企业家没有完全停止生产的话,那么不管他们怎样降低成本减少产出,只要储蓄超过投资已成为事实,所有的企业家就不可能都完全避免亏损。

并且,企业家普遍持有的某种预测观点即使除其本身外没有其他依据,但是在短期内也可能自我实现。因为企业家生产活动的减少会减少所需的营运资本,也因此减少投资;而如果企业家扩大生产,就会有相反的效果。

同样的,在此类情况下,要想进行精确的推测非常困难,并且所需的信息远比我们通常能获得的信息多得多,因此企业家的平均行为实际上主要是受到普遍经验的控制,此外,对于银行利率、信贷供应和外汇情况的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有关的问题的概括也影响企业家的平均行为。而且,根据错误推测而采取的行动在相反的实践经验中是不会长期存在的,因此,除了正好与事实相对应的推测之外,其他的各种推测很快就会被事实所掩盖。

因此,当我说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均衡是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时,我并没有否定企业家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是基于先前的经验和各种推测基础之上的。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探讨。当企业家由于某种原因对未来的情况感到灰心的时候,他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法的任意一种:他可以减少产出,或者通常减少对生产要素的报酬而降低成本。但是如果所有的企业家都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的话,他们的损失不可能得到丝毫的减少,除非他们间接地减少了储蓄或者允许(或者引起)银行体系放宽信贷条件,并因此而增加投资(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企业家本身所想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方法都可能降低了投资成本而扩大了他们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