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入存款、商业存款和储蓄存款
现在我们从存款人的角度来探讨银行票据(或者其他货币形式)。一个人总会出于以下三个原因之一而持有货币(或者是银行存款或者是其他的货币形式)。
一个人持有货币可能是为了在未收到个人收入的日子里支付各种费用。如果获得收入和支付花费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那就没有什么必要持有货币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季度结帐日获得收入,并且在同一天支付账单的话,由于人们预计到将会收到收入支票,因此他们开出的用于支付花费的支票能够及时地与收到的收入支票相抵消,这样为了应对未收到收入的日子里支付各种费用而准备的银行存款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如果账单并不是同时支付,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支付的话,那么,尽管在几天内个人拥有的银行存款额会比较高,但是平均下来,整个季度中其实存款额还是保持在低位的。事实上,如果工薪阶层在周六获得工资,并在同一天或者随后的几天内支付账单的话,他们的货币余额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但是,一个人需要支付费用的日期与获得收入的日期总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差,并且,他也不可能总是预想到二者的确切日期。因此,他就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或者银行存款(以便能够随时兑现成货币),从而解决在获得收入和支付账单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人们用个人收入来补充这种存款以及使用存款来支付日常开支,并进行个人储备,我们称之为“收入存款”。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工人和其他人手中持有的现金也包含在内。
同样的,一个生意人(制造商或者投机者)通常也没有办法使收益与开支同时进行。有时候通过货币体系之外的“结算”——比如说,交易所隔周结算——至少他们可以部分抵消收益与开支。但是通常二者之间不能完全抵消。而且有一部分商业交易——该比例随着业务属性的不同而不同——会使支付人出现暂时的现金或者银行票据余额的情况。同样,商业费用与个人费用情况相似,人们无法总是预知支付费用的确切日期。因此,为商业目的而持有的存款我们便称为“商业存款”。
收入存款和商业存款共同构成了现金存款1。
但是人们持有银行存款也不仅仅是为了支付花费,也可以是作为消费储蓄的一个方法,即进行投资。影响人们持有存款的原因有很多种:银行提供的利息很可观;预计其他投资很可能会减少货币收益;看重储蓄有一个稳定的货币价值并且能够迅速变现;希望当持有的小额存款额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最为便捷地转换成其他投资;抑或正在等待时机将存款用于开发自己的事业,等等其他原因。我们称此类存款为“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标准并不是为了支付当前开支,并且如果其他形式的投资对存款人来说更有利可图的话,储蓄存款可以毫不费力地转变成其他投资形式。
2.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现金存款差不多同美国的活期存款相似,我们称之为“经常账户”,而储蓄存款同美国的定期存款相似,我们称之为“有息存款”。储蓄存款也与作为“价值储备”的货币使用相对应,货币理论中就有“价值储备”的说法,主要指的是商品货币,但是二者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在英国,过去有息存款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可以获得利息而后者没有利息,但是这一区别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提供利息的前提都是客户的经常账户额高于规定的最低数额——因此,有息存款和经常账户都逐渐与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银行惯例和客户的不同等级相对应,而与是否获得利息无关2。
在英国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就是人们持有活期存款不仅因为它们可以作为现金用来非常便捷地履行商业交易,而且还能作为一种补偿银行家服务的方法。有时候,客户可以通过佣金的方式来酬谢银行——佣金是按照周转客户的账户以及解决客户其他问题计算的;但是通常的酬劳方式是银行和客户签署一份协议,客户同意维持最低额的账户余额,并且该最低余额不收取任何利息。由于在此情况下保留的余额通常是可以低于双方协议支付利息的最低额的,人们很难决定把它们看作是储蓄存款还是现金存款。不管是看作储蓄存款还是现金存款,这种存款通常不能随意兑现,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总是会保持稳定。
除了银行体系对此很难分类,通常存款人本身也无法清楚地区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尤其是关于应对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存款。因为持有高额储备存款的存款人会觉得自己能够有效地利用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持有的现金存款。因此存款人的部分存款其实上是有两个目的的,而持有人也很难清楚地界定为各自目的而持有的存款份额。但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并且可以这样表达:定期存款数额大小主要取决于存款人对定期存款与其他有价证券之间的优势的比较;而活期存款的数额则取决于存款人收到的支票和用于支付花费的支票的数额和频率,以及收入和花费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度。
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构成了银行公布的存款总和,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对这两类存款在存款总额中各自所占的份额进行精确的统计学估计。在英国,银行甚至不公布这两种存款各自的数据。而在美国,活期和定期存款的数据依照法律是必须进行公布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二者之间的区别与我们在上文中介绍过的区别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所有预先提款通知低于三十天的定期存款在美国都是被看作活期存款的。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有足够的材料能够对这两种存款的相对重要性作粗略的推测,我将在第二卷中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在美国不同的联邦储备地区中,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旧金山的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比例是纽约的两倍,但是整个国家的平均比例一直呈现渐进式的变化——由1918年的23%上升到1928年的40%。但是在战前的英国,据说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比例是相同的3。战争期间,由于受到官方宣传的刺激,部分永久性定期存款用在了对政府事业的投资中,因此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左右。不过在战后的十年时间内,定期存款的比例又逐渐上升到战前的比例——二分之一。因此,如果我们再加上银行中有利息的活期存款和规定的最低额度的存款余额的话,英国的活期存款可能超过了总数的一半;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人们并未一直恪守对存款账户的规定(七天的预先提款期)。
但是读者们一定要记住,我们所给出的这些百分数只不过表明了要讨论的数量大小而已。两种存款在总存款额中的比例也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正是这种变化性才让我们上文的分析在下文的讨论中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上述介绍的分类当然包括了纸币和银行票据。由于纸币没有利息,同银行票据相比,我们更容易认为纸币是作为现金而持有的,而不是一种存款。并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通常认为持有纸币是一种收入存款而不是商业存款,因为生意人之间的交易主要都是以支票来结算的。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百年内,我们一直在渐渐地由使用纸币向使用支票过渡;并且银行票据的比例——不管在哪个国家,我们都认为各自代表了储备存款、商业存款和收入存款——取决于一国在货币发展史中处于的不同阶段。在第一阶段,银行票据的性质主要是投资,绝大多数的支付都是由纸币履行的。而在第二阶段,银行票据部分是作为持有现金的手段,但是如果用来支付开销的话,则通常都会兑现成纸币。在第三阶段,商业交易主要通过支票完成,纸币的使用限制在支付工资和用作零钱的领域。在第四阶段,工资支付也开始用支票来交付,纸币除了用作零钱和在用现金支付费用的情况下使用外,已经很少使用了。大多数的欧洲大陆国家都处于第二或者第三阶段。英国处于第三阶段,但渐渐向第四阶段靠拢,而美国则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之间。很显然,纸币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控制纸币发行量的恰当方法,必须取决于货币发展史中的不同阶段(虽然这一点很少有人意识到)。同样,货币发行量上下波动的重要性也是如此4。
3.存款和透支
我们已经描述了现金存款的特点——随时提供为方便地履行当前的支付交易所需要的货币。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分析是相当复杂的,原因就是现金存款并不是能够随时提供所需货币的唯一方法。透支也同样能够随时满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透支指的是客户同银行之间签订一份协议,规定可以在任何时候在客户的借入账户上借入不超过规定额度的借款,利息按照现实平均债务而不是协议中规定的最大债务额度来支付。银行客户可以凭借其在银行中开立的账户而开支票;但是同样,他也可以凭借其透支而开立支票。因此透支实际上增加了他对银行的借款。
事实上,通过利用银行中的账面记录,将债务由某一账户转移到另一账户从而结算债务,同将信贷由一账户转移到另一账户来结算债务一样有效。通过增加债务人的债务余额并减少债权人的债务余额来进行债务支付,与减少前者的信贷余额并增加后者的信贷余额,效果都是一样的。因此,拥有支票本的客户应该同时拥有银行存款这一点对支票—货币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没有重大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可能全部包括其自身的资本,也可以包括从一类客户手中获得,即这类客户在银行中开有的固定储蓄账户,这与拥有现金账户的客户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现金账户全部是由借贷账户(即透支)构成的,没有信贷账户(即现金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