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铁锤,多用于个人防身,不是军队的常备武器。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中荷矛持锤的骑士从车图,表现出汉代侍卫锤与长兵器配合使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用此类兵器。元代蒙古骑兵用的就是六棱形的瓜锤。明代的锤是铜首铁柄,成为“铜瓜”,是元代瓜锤的延续。清代所用都是瓜锤。清军入关前,专设铁锤军。
后来为卫士所执之兵仗。亦被作为刑具。仗端作瓜形,有立瓜,卧瓜两式,以黄金为饰。因棒端呈瓜形,金色,故称金瓜。
017火铳,现代枪炮的“祖先”
火铳又称火筒,为现代枪炮的“祖先”。
火铳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标志着火器发展的新阶段。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用火药发射石弹或铅弹、铁弹,在较远距离杀伤敌人。
火铳初见于宋元之交,明代大量使用。现存的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所制、安放在架上发射的盏口铳,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研制的手铳,分别是当时所制大型火铳和手铳的代表性制品。它们在构造上基本相同,都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是元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
同火枪相比,火铳的使用寿命长,发射威力大。到明初,火铳除了已形成可以看作是枪、炮雏形的手持铳和大碗口铳以外,还开始发展了大口径的铜炮、铁炮,把火炮制造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增加了品种和数量,改进了结构,提高了质量,组建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嘉靖以后,由于中国早期火器的不断成熟,火铳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
018孢是一种什么武器
孢也称抛石机。在火炮出现以前,是攻城守城作战的重要兵器。基本结构包括机架、抛射杆和动力装置,主要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
《武经总要》记载:孢以大木为架,结合部用金属件连接,袍架上方横置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活动杠杆称为“梢”,也就是抛射杆。可以单梢,可以多梢,梢越多,抛出的石弹越重、越远。发射形式多数是将袍架置于地上或埋在地下,固定发射。其中,威力最大的是七梢孢,需二百五十人拽放,发射的石弹重近百斤。另有可以机动发射的车孢,可以旋转发射的旋风袍。
早在春秋时代就已使用孢,东汉以后,成为重要的攻守战具。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攻袁绍时使用的“霹雳车”就是最早出现的车孢。宋代战争频繁,孢的使用更多。蒙古军西征,主要靠孢攻取城垒。孢的作用除了抛掷石弹,有时也用于抛掷圆木、金属等重物。火器出现以后,用于抛射燃烧弹、毒药弹和爆炸弹。宋代曾用于抛射火毯。明末清初被淘汰。
019火炮源于何时
东汉时期,魏国曾发明过一种抛石的机械,它可以把石块抛出很远以杀伤敌人。这抛石机就是最初的炮,“炮”就是“抛”的意思。军事家使用火药以后,人们在石炮的基础上,用火药代替石块发射出去,成了原始的火炮。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药箭,火药箭始于唐末宋初年间。即在箭头上附上火药,点燃后发射出去。我国历史上试制火炮的先驱者是公元l000年的唐福和1002年的石普,他们所制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公元1126年,人们又创造了类似火炮的“霹雳炮”和“震天雷”等武器。《金史》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
世界上第一门金属炮出现在公元14世纪中叶的元朝。金属炮的发明和制造,中间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由于火枪和突火枪的射程有限,人们想通过提高枪膛里的爆炸力,来延长其射程。但由于突火枪的枪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装多了又会炸伤自己人。迟至元朝,终于出现用铜或铁铸成的筒式火炮,这类炮统称“火铳”,又因为它威力大,被人尊称为“铁将军”。
020战车的种类有哪些
洞屋车:用于攻城的战车。南北朝时,侯景曾经用它和它的改进型尖头木驴攻克健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偏箱车:明朝戚继光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战车,一侧的装甲可以作为初步的掩体。
春秋战车: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冲车:诸葛亮攻击陈仓的武器,也是历代进行攻城的时候使用的重要战车,在陈仓,被郝昭用链球式磨盘所破。
巢车:古代的装甲侦察车,用于窥伺城中动静,带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车厢,估计是唐代出现的。
正箱车:三面带有装甲,可以用于推出去进攻了。
塞门车: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
云梯车:云梯可不是一般电影上那样一个简单的梯子,它带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多种专用攀城工具。
塞门刀车:加以改进的塞门车,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021鱼丽阵,最早的古代阵法
鱼丽阵是目前所知在具体战役中使用过的最早的古代阵法。
《左传》记载,公元前707年,郑国子元在缮葛(今河南长葛北)之战中,曾以“先编后伍,伍承弥逢”为原则布阵迎敌。这实际是一种以步卒环绕战车的疏散方阵。战车二十五辆为编,步兵五人为伍,以车为主,辅以步兵,层层补充,交替作战,队形如游鱼逐队,故名鱼丽阵。
022六花阵有何特点
此阵又名七军阵,唐代名将李靖根据诸葛亮八阵图演变而成。六花阵以中军所在圆阵为中心,外由六阵组成,全阵形如花瓣,故名六花七军阵。战斗时,一方面可以集中步兵整体作战,一方面又可指挥骑兵相机出击,调配兵力,转化为曲、直、方、圆、锐五种六花阵,具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
023鸳鸯阵有何特点
是明代名将戚继光在抗击倭寇时所设。每个鸳鸯阵由十二人组成。阵前是两名牌手,牌手身后是两名狼筅手,狼筅手旁边则是四名长枪手,长枪手后面则是两名短刀手,此外还有队长、伙佚各一人。与敌交战时,“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相互配合和支持。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既可多个鸳鸯阵组成大阵迎敌,又可分拆为若干个小阵作战,能够适应不同规模、不同地形战斗的需要,威力很大。
024八阵法各阵名称是什么
八阵法是《孙膑兵法》中提出的八种最基本的阵法,其各阵名称为:一为方阵,用于截断敌人;二为圆阵,用以聚结队伍;三为疏阵,用于扩大阵地;四为数阵,密集队伍不被分割;五为锥阵,如利锥用以突破敌阵:六为雁阵,如雁翼展开用于发挥弩箭的威力;七为钩阵,左右翼弯曲如钩,准备改变队形、迂回包抄:八为玄襄阵,多置旌旗,是疑敌之阵。
古代名将
001主持变法的军事家吴起
吴起(?~前381年),战国前中期着名法家、兵学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学于着名儒家人物子夏与曾申等人。
吴起善用兵,初任鲁将,曾率鲁军击败齐军的进犯。后遭谗离鲁,入魏谋求发展。被魏文侯任为将军,率军击秦,攻拔五城,并协助乐羊攻灭中山,因功出任西河郡守。魏文侯死,吴起继续辅佐魏武侯,曾率魏军伐齐,攻至灵丘(今山东高唐南)。吴起在魏前后27年,经国治军,功绩卓着,因而引起魏国贵戚大臣的妒嫉,终于遭谗而被迫出走楚国。
吴起入楚后被楚悼王任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升为令尹,主持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堵塞私门请托,摒除纵横说客,奖励耕战,以强兵为要,使楚国迅速强盛起来。接连取得“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与救赵攻魏等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不久,楚悼王病故,以阳城君为首的旧贵族发动武装叛乱,杀害了吴起。
002一生从无败绩的白起
白起(?~前257年),秦国武安君,又名公孙起,郿卜(今陕西眉县东)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一位极富智谋的军事家、卓有建树的统帅。
白起十六岁从军,秦昭王十三年,白起任左庶长,率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相国魏冉推荐,白起提拔为左更,率领秦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攻打韩、魏,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全歼韩魏联军24万。
后白起又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攻韩魏歼灭30万,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之名而胆寒。
四十七年(前260年),白起更是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利用赵军统帅赵括骄躁轻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大破赵军,一举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这便是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
白起戎马一生,其指挥的大规模战役共十一起,无一败绩。但他最终却因相国范雎嫉妒,政见不合,并因拒绝攻赵触怒秦昭王,于五十年(前257年)十二月,被秦昭王赐死。
003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没能称霸天下
项羽(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汉之际反秦农民起义军领袖、着名军事家、战略家。
项羽自小胆识过人,力能扛鼎。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在吴(今江苏苏州)中的项梁与侄儿项羽也率子弟兵积极响应,杀死会稽太守并占领会稽郡。
后在定陶之战中,项梁被秦国将领章邯杀死,项羽率楚军救援,渡漳河后破釜沉舟,于巨鹿之战中七战七胜,大破秦军,章邯投降,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秦灭亡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造成割据局面,加以烧杀掳掠,丧失民心,诸侯纷纷叛离。汉王五年(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慷慨悲歌,自刎于乌江。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在反秦斗争中,项羽是指挥起义军的主导者,同时又是摧毁秦军主力的胜利者。虽然项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敢做敢当、勇猛豪爽的个性品格,却为人们留下了不尽的赞叹。
004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军事遗产的韩信
韩信(约前228~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
秦末农民大起义时,韩信投靠项梁、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授职太低欲离去,经丞相萧何力荐,于汉王元年(前206年)被封为大将军。
楚汉战争之时,刘邦采纳其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攻占关中。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相持时,韩信率军数万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领黄河下游。又以数千人在井陉之战中背水为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策略,大破赵军二十万,斩赵军主将赵余,继而又在潍水之战中,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
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败项羽。韩信在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刘邦恐其谋反,故在西汉王朝建立后,便剥夺其兵权,徙封为楚王。后韩信遭人陷害,又降为淮阴侯。吕后乘机与萧何设计,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正月,以谋反罪名,将其诱杀于长乐宫。
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熟谙兵法,自言“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005李广因何被誉为“飞将军”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肃宁县)人,秦国名将李信之后,善于骑射,被称为“汉之飞将军”,西汉着名军事家。
李广武功精湛,勇猛过人,才气无双,射得一手好箭。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英勇杀敌,使汉文帝大为赞赏。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汉营。从此,李广便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的美誉。归朝后,李广被汉武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
次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突出重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攻打匈奴,因违抗军令而自责,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屡战屡胜,匈奴闻风丧胆,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有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高适《燕歌行并序》等。
趣味链接:李广难封
李广战功显赫,诸部校尉以下,才能、名声居李广之下而因军功封侯者有数十人,唯独李广终未封侯。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以“李广难封”概叹功高不酬。
006曾经七次击退匈奴的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中期着名将领。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七次击退匈奴。他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卫青少时为平阳侯曹寿家奴,长于骑射,勇力过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其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随之入宫任建章监侍中。汉与匈奴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后,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受任车骑将军。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匈奴骑兵侵入上谷(今河北怀来)、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杀掠吏民数千人。卫青奉命率四万铁骑,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出发,采用迂回包围战法,绕道匈奴后方,迅速攻占高姻(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歼敌数千人。随后被封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卫青率军十余万,针对匈奴右贤王骄傲轻敌的弱点,乘夜袭击,歼敌一万五千人,后升任大将军。不久,他又两次率军出击漠南单于本部,歼敌两万人,迫使单于远徙漠北。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卫青与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越过沙漠,进击匈奴,以正面钳制、两翼包围的战法,歼敌二万人,追至育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而还,后升任大司马。
卫青治军严明,指挥灵活机动,善于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用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战法歼敌制胜。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七次远征击败匈奴,为维护汉朝的安定和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
007英年早逝的青年统帅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河东平阳县人,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霍去病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骑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