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下午,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路易丝咖啡馆里,有20多个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等着放映所谓的“电活动画面”。这些人是被好奇心驱使,再加上卢米埃尔兄弟的苦口劝说下,来到这里的。
卢米埃尔兄弟安放好了银幕的放映机后,电影开演了。尽管所放映的片子内容极为简单,而且没有声音,但它还是使全场的观众都看出了神,每个人都为这样的效果惊叹不已。从此,一种新艺术娱乐形式——电影诞生了。
说起电影的产生,还得从人们对“视觉暂留”现象的认识和研究说起。
人的眼睛会产生一种现象,就是当你看了一种发光物体之后,闭上双眼,在短短的二十分之一秒到1秒之间,仍然会感到这种发光物质的存在,这就叫做“视觉暂留”。这一现象是由英国生理学家罗吉特在研究中发现的,他的发现为电影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1830年,英国人霍纳制作了一种“活动画片玩具”。
他用一条30厘米宽的纸带,横着画上动作近似的人或动物的连环画,将纸带贴在圆筒上后快速转动,另从一个小窗看去,画面的连续移动就会使人或动物变得活动起来。
就是这个简单的玩具,启发着科学家们为制作一种可以把形象再现的电影而不断地进行探索。
从“活动画片玩具”跨进电影时代,需要解决三个基本的技术难题,一是电光源方面的技术,二是电影机械方面的技术,三是摄影方面的技术。没有这三方面的技术突破,是不可能跨进电影时代的。
从18世纪末伽伐尼发现不同金属产生电,到伏打发明了电池,奠定了电源技术的基础。此后,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1811年用2000个电池联成的大电池组,制造了碳极电弧,发明了电弧灯。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又发明了电灯。这样,电光源方面的技术发展,为电影技术提供了手段。
19世纪,摄影技术的日臻成熟,则使电影成为现实。
人类的摄影最早萌芽于“小孔成像”。人们通过移动图画或实物与小孔的距离,来放大或缩小影像,这就奠定了照相机的技术理论。18世纪末,科学家们又先后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氯化银和硫酸钠能溶解氯化银,从而发现了摄影技术中的感光原理,显影和定影原理。此后,摄影技术一日千里地飞速发展起来,1802年,原始的感光相纸在英国首先制成。1827—1839年,法国的德克拉又摸索出一套“银板照相法”。
随着照相技术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职业摄影师,他们的实践为电影的诞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877年,美国摄影师梅勃里奇用12架照相机等距离拍摄了一匹奔马的运动照片,使人们开始研制能够连续拍摄的照相机。
1888年,法国人玛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连续摄影机,但拍摄速度还不够快。1892年,英国发明家第米尼和雷诺各自放映了时间极短的活动电影,这是原始电影。1894年,爱迪生制成了一种名为“电影视镜”的装置。这里面可以装一盘15米长的连续照片的胶片,每秒放映46—60个画面。这个装置给法国的米埃尔兄弟以很大启示,经过二人反复调试改进。1895年,他们制成了新型电影放映机,并在这一年的圣诞节后不久,展示了这一发明,电影终于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