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身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并不在意;因而,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乐观;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则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可以说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心理学家说,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应该维持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和记忆力,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保持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但是,有相当一大部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不是如此,这不得不让人叹息。
我们知道人一进入老年期,就会退出了家庭的主角地位,退出了社会的工作岗位;还要有上生理功能衰退,出现了视力和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一系列变化,这些一系列的变化会导致一些老年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生活兴趣低下等,使他们出现生理与心理上不健康的现象,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这“古稀”已成为人类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已从青铜器时代的18岁,一跃成为73岁;而现代人寿命的长远,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可高达90多岁,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的百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我们的老年朋友能做好自己的生理保健与心理保健,成为高达百岁的“老寿星”是不成问题的。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正以发展中国家人口老化最快的速度向老年型社会迈进。据联合国预测,在2000年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将占总人口的11%;老龄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又是核心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具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生理机能衰退,疾病增加,会使人的心理功能老化。人到中年,衰退已经出现;到了老年,衰退现象尤甚。进入老年后,首先是体态和外形的变化。脸上爬满皱纹,头发花白甚至满头银丝,胡须皆白,落发加剧,牙齿也逐渐脱落。
其次,内脏器官细胞数量减少,脏器开始萎缩,会出现脑、运动、消化、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生理机能老化,出现脑血管病症、骨质疏脆易折、慢性胃炎、肝病等病症。此外,全身的各种细胞也在不断损失与功能减退,贮备能力降低和适应能力减弱。这些生理变化,使得老年人感官衰退,智力以不同速度下降,思维迟缓,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减退,记忆障碍,言语准确性低,心理平衡能力减弱,情绪不稳,易伤感易激怒,忧郁悲观,感叹自己大不如前、力不从心等心理老化现象,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有在心理健康前提下的生理健康才是高水平的健康。讲究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是为了谋求老年人的高水平的、全面的健康。使老年人在辛劳一辈子后能愉悦舒畅、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