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论语
8935400000025

第25章 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孔子说:“君子帮助别人成全好事,不帮助别人成全坏事。小人却和君子相反。”

君子成人之美,是因为君子有着与人为善的宽阔胸怀,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不成人之恶,是因为君子爱人以德,不愿看到别人受难遭殃,不愿看到别人落水翻船的不幸。而小人就不这样,总是喜欢成人之恶,不愿成人之美。比如别人落水,他就高兴;别人成功、快乐,他就满肚子的嫉妒、怨恨,甚至背后搞小动作,造谣中伤,这种君子和小人截然不同的分别,归结到一点,就是心态和思想境界的不同。

所谓君子成人之美,就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行事并不拘泥于世俗的条条框框,只要是有好结果的事情,他都会去竭力促成,并以此而感到快乐。

沈从文(1902—1988年),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湖南凤凰县,现代著名小说家。1924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就因写过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而在文坛小有名气,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这位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编了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

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合肥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

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对他说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

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请了沈从文。

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

这些难忘的经历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在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师生恋”中,胡适作为校长,并没有以“道学家”的面目出现,兆和的二姐允和也没有以势利的眼光看从文,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并竭力劝当事人,以玉成其事。这种君子成人之美的做法,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