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
8943100000015

第15章 孔子有没有作《春秋》

《春秋》是流传下来的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人们谈论《春秋》时,往往提到孔子。但《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所作?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春秋》就是孔子所作。它最早由孟子提出来。孟子认为,春秋时社会动荡,各种邪说暴行屡屡出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现代学者指出,孔子之所以作《春秋》,一是因内乱,一是因外患。

孔子作《春秋》以正名分,给诸侯、大夫以严正的褒贬,从心理上来钳制他们,以安定天下的秩序,恢复周王室的政治权力,同时达到“尊王攘夷”的目的。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春秋》不是孔子所作,不过是由孔子整理而成。

有的学者指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教育家。他为了能更好地讲学,搜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重加整理编次,形成《易》、《书》、《诗》、《礼》、《乐》和《春秋》六种教本。

孔子对它们的内容虽有删节,但态度是“信而好古”,也就是尽量保持原有的文字,包括原来的史事内容和表达风格,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此说法,孔子是根据鲁国和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史官的记载略加修改,编写成一部简要的史书。《春秋》中的一些字句都是沿用以前史官的写法,并非孔子的创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根本没有著作或删订《春秋》。“五四”以后,钱玄同主张此说。他认为,“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并没有孔子改动的痕迹。《春秋》应是鲁史旧文,其中如“郭公”、“夏五”之类,都保存了原来的缺简,只不过在长期转写、流传中,难免会有改动。他们又举出《论语》作为例子,说《论语》载孔子生平言行甚详,其中论《诗经》的最多,但对于《春秋》却一字未提;孔子时代《春秋》还是鲁国秘藏的国史,孔子不可能也不必要对这本秘藏的国史进行改编。

有的学者则根据《春秋》记载孔子生年和卒年,认为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因为他不会自称“孔子”,又不能写出自己的卒年。孔子只是曾经把《春秋》作为教材而已。经孔子一用,《春秋》便逐渐流传到了民间,然后再由孔门弟子一代一代地传述下去。《春秋》不是一时而成或出于一人,而是由鲁国史官们在两百多年时间里陆续编纂而成,从而出现了一些前后风格、笔调不太一致的地方。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道理,谁也不能彻底说服谁,遂成文史上的又一桩公案。但不论《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都不会削弱孔子作为文化伟人的地位和《春秋》作为古籍的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