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
8943400000013

第13章 范仲淹为什么被罢免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是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作的《岳阳楼记》里有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为国为民的伟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情操,成为激励后人立身立业的千古名言。然而,他的宦海生涯却几起几落,其治国安邦的大计竟未得以实现,成为终生憾事。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自幼家贫,父亲早亡,随母改嫁到一朱姓人家。他住在一个庙宇里读书,每天只以薄粥充饥,但仍刻苦自学,经常读到深夜,终于成了学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人。后来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朝廷的谏官。

作为谏官,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因此,他得罪了上至太后、皇帝,下至宰相、朝臣,屡遭贬黜,仍正气凛然。

天圣七年,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请太后撤帘归政,触及太后的忌讳,被出判河中府。

明道二年,仁宗赵祯以郭皇后无子为借口,废郭氏为尼,幽居长宁宫。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上疏奏谏,以为郭皇后无大过,不可轻易废立,被赵祯贬为外官。

后来,赵祯因为欣赏范仲淹的为人和胆识,又迁任他为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景佑三年,范仲淹针对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网罗亲信的所做所为,上书论用人之道,条上《百官图》,为吕夷简所忌恨,反诬他交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赵祯不辨黑白,把范仲淹贬到江西饶州。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大功,赵祯觉得他是个人才。正当此时,宋王朝因为内政腐败,加上在跟辽朝和西夏战争中浩大的军费和赔款支出,弄得国库空虚,赵祯就把范仲淹调回京城,任宰相。

范仲淹一到京城,赵祯马上召见他,要他快快提出治国方案。范仲淹深知朝廷弊端太多,积重难返,要一下子除旧布新是办不到的,准备稳妥行事。但是,赵祯急不可待,一催再催,范仲淹只得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它的主要内容是:

对官吏一定要定期考核,按其政绩好坏给以提拔或者处分。

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以减冗滥。

改革科举制度,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经学。

慎重选用地方长官,要任用其才。

还有几条是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等等。

赵祯正在改革的兴头上,立刻下诏,逐一颁布新法,这就是史书上称之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炸开了锅,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群起而攻之,散布谣言,诋毁新政。有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赵祯面前说坏话,说范仲淹等人交结朋党,滥用职权,并极力阻挠新政的推行。赵祯看到反对的人多,对范仲淹等人的戒心和疑虑与日俱增,进而发生动摇。而这时京东地区又发生了兵变,陕西地区发生了农民起义,还有不少地方发生蝗灾旱灾,赵祯把这些都与实施新政联系起来,更失去了推行新政的信心,最后决意牺牲革新派,妥协反对派。赵祯遂以陕西备边为借口,把范仲淹打发到陕西,任河东宣抚使。一些革新派人物也先后被撤职、贬官、罢黜。各项实施着的新政,也先后罢行。

范仲淹提出的新政,前后仅一年左右,便因守旧官僚的反对,赵祯的动摇而失败。皇祐四年,范仲淹在赴任途中病卒。他一生忧国忧民,令人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