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灯光污染严重:灯光色彩杂乱,忽明忽暗,是舞厅的特征之一。这忽明忽暗的灯光会透过眼睛的晶体集中于视网膜上,导致眼内温度明显升高,伤害眼角膜、眼结膜、晶体,使视力模糊、眼睑痉挛、结膜充血。如果长期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有的人会出现头痛、目眩、失眠、精神涣散、食欲缺乏等反应。紫外线灯是每个舞厅必备之物,因为它有治疗皮肤病和杀菌的功能。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若控制不当,紫外线灯也会成为光污染源之一。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强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的蛋白质、酶等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由于这些污染都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无法明显感知或感觉,因而对它的危害性更不能低估。
(3)空气污染严重:经抽样调查表明,大中城市的舞厅在顾客高峰时,平均每15平方米面积的舞池内就有一对舞客在运动。试想,如此密集的人群,若在通风条件欠佳的环境中,空气污染该有多么严重。另外,科研表明,人体本身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散发着各种气体,其中有害气体占l/3。这些有害气体在舞厅中积少成多,不易消除,使空气污染严重。再者,舞厅内温度较高,空气不能对流,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生存,加上人体接触频繁,距离较近,也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成了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场所。
由此可见,舞厅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这些污染有的在短时间内虽不会出现明显危害,但是若经常“泡舞厅”,日积月累,其严重损害就会显露出来。
不宜常听“随身听”
常听“随身听”,会损害听力,不利于健康。
科学实验证明,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听觉就会逐渐发生病变。立体声耳机的音量达85~130分贝,耳机压着外耳道,外耳道处于密闭状态,这种强烈噪声的声压,直接传递到鼓膜上,对人的听觉神经会产生巨大的刺激,易造成听觉疲劳。据研究,每天收听4小时立体声音乐,就会引起听力减退。
另外,立体声耳机所产生的噪声,对人的心脏和大脑也能造成损害,会感到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反应的灵敏度下降、记忆力衰退,甚至出现烦躁不安、缺乏耐心等症状。
不宜随便吐掉唾液
首先要弄清楚,唾液与痰是完全不同的。痰是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往往沾附着呼吸时吸进的一些微生物和尘埃,是一种对身体有害无益的东西,因此喉咙里一旦有了痰,就应及时把它咳出吐掉。唾液则是由涎腺分泌的消化液,是不宜随便吐掉的。
唾液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唾液的生理作用有4个方面:
(1)湿润口腔,使人的发声器官活动灵活;调和食物,使食物容易咽用,且能更好地感知其味道。
(2)有利于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保护牙齿,还可杀死部分病菌、中和部分胃酸、稀释有害的或刺激性强的物质,对口腔和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3)唾液中的淀粉酶,能促进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起到消化淀粉的作用。
(4)唾液中还含有钙盐、铵盐等无机盐类。
总之,唾液是对人体健康有用的分泌物,应珍惜它,不宜随便吐掉。
不宜蹲厕所时抽烟
有些烟民喜欢在蹲厕所时抽烟,以为烟味可驱臭味。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吸进有害气体,对健康不利。
粪便的臭味与香烟冒出的有害气体混合后,会产生更多对人体危害更大的有害气体。抽烟者在吸烟的同时,也将这些多且危害更大的有害物质一起吸入肺内。因此,不宜在蹲厕所时抽烟。
不宜用牙齿开启瓶盖
有的人在喝啤酒、香槟、汽水等饮料时,常常不用开盖器开启瓶盖,而是用牙齿去咬开。这种做法是不当的,是对身体有害的。
这是因为,牙齿是人体消化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咀嚼食物,还有助于清楚地讲话和发音。而用牙齿去开瓶盖,对牙齿的伤害很大。由于咬开瓶盖时受力不均,轻者造成牙齿摇动不固,疼痛难忍,由此极易发生牙髓炎之类的疾病;重者则会使牙齿脱落或碎裂。而一旦牙齿损坏,将会终生不可弥补。因此,从自己的长远健康考虑,不要用牙齿去开启瓶盖。
不宜在清晨开窗换气
一般的家庭习惯于早晨起床后开窗换气,认为这样可以把“脏气”放走,换入新鲜的空气。其实,这不是最科学的。
因为早晨气温最低,而气压最高,是一天中贴近地面的空气污染的高峰期,空气质量最差。地球每天有500万吨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层中,而这些不良气体和微尘在早晨都被高气压压在地面上不能升空,所以这时开窗换气,放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最差。开窗换气的最佳时间是每天上午9~11时、下午2~4时,此时气温已升高,逆流层现象已消失,沉积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己逐渐升空散去。
不宜室内常用芳香剂
有些家庭为防止室内产生污浊的空气,往往以“香”来清除“臭”。
其实,从化学角度来讲,这实际上是加剧了室内空气的污染。大多数芳香剂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害,少数还会导致造血系统损害,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偶尔使用芳香剂不至于造成危害,但它的化学成分复杂,如交叉使用,会产生一些目前还无法预料的化学反应。
不宜在阳光下裸眼观雪景
每到冬天风雪过后,大地披上银装,正是观赏雪景的最好时光。但是,当你观赏雪景时,勿忘保护好眼睛,裸眼在阳光下观雪景是不当的,那会造成“雪盲”。
雪盲亦称太阳光眼炎。由于大地一片雪白,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因而使人感到十分眩目,尤其是在阳光下更加明显。这时,雪地对紫外线的反射量可增加5%~6%。大量紫外线被眼睛角膜与结膜吸收,会使眼睛产生类似电光眼炎的损害。
得了雪盲症的病人通常双眼同时发作,轻者仅感到眼睛不舒服,眼内有异物感;重者则发生畏光、流泪和眼部刺痛等症状。同时,眼睛对光线的敏感性增强,引起功能性视力障碍。
预防雪盲的方法比较简单,即在观赏雪景或在雪地里行走及工作时,最好戴上黑色的太阳镜或防护眼罩。这样就可避免雪地反射的紫外线伤害眼睛。
一旦得了雪盲症,可用鲜人乳或鲜牛奶滴眼,每次5~6滴,每隔3~5钟滴l次。使用的牛奶要煮透消毒并完全冷却了才能用,这样可减轻症状。同时,也可滴用红霉素、氯霉素等眼药水,以防继发感染。
不宜在乘车时闭目养神
当长时间乘坐汽车外出旅行、办事时,不少人习惯于在汽车上闭目养神。其实,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乘坐汽车,车身剧烈地震动,这种震动如果长时间作用于人体,会使脑部血管强烈地痉挛而收缩,产生头痛、目眩、恶心、耳鸣等症状。而人们如果清醒着,大脑就处于兴奋状态,加上不断地接收窗外景物的刺激,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上述震动影响就不会太大。
当然,长途乘车不免会感到疲劳。这时若想休息的话,最好将身子一半仰卧在座位上或俯在前面椅背上小憩片刻,但时间不宜过长。
不宜互相借用手帕
手帕是人人都要随身携带之物,它有着广泛的用途。手帕除了擦汗、擦手外,还常用来擦眼泪、擦眼镜、擦鼻涕;必要时还可用它包食品、糖果,擦餐具及餐后擦嘴;咳嗽、打喷嚏时还要用来捂嘴。由于它的使用率很高,因此它是很“脏”的,它携带的细菌数目惊人。如果把手帕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有数不清的微生物。
有人做过实验,手帕使用两天不洗涤,每平方厘米即有病菌5~8万个。所以说,肮脏的手帕是传播疾病的帮凶。每个人只应使用自己的手帕,而不能互相借用。为了减少染病的机会,一个人最好携带几块手帕,分别放置,分工专用,并要坚持勤换洗、勤煮沸、勤消毒。
不宜在居室中擦皮鞋
皮鞋穿在人的脚上,随着主人足迹的移动无处不到,上面往往黏附着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尘埃。在城市或工厂集中区的居室中,每立方米的空间里,本来就已有各种飞尘微粒500~1000个,如果再在居室中擦皮鞋,将会使室内的飞尘、细菌成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污染居室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容易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不宜在居室中擦皮鞋。
不宜忽视钥匙污染
多数人都没有清洗、消毒钥匙的习惯。其实,据有关部门抽样检测,60%以上的钥匙都带有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真菌等致病菌。人们进家开门,总少不了要摸用钥匙。如果用抓过钥匙的手直接去抓食品,那么染上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几种简易钥匙消毒法如下:
(1)阳光消毒:晴天中午,把钥匙放在太阳下面,大多数细菌可被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
(2)洗烫消毒:将钥匙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和用硬毛刷刷洗一遍,病菌可减少1/3;若用开水烫一次,钥匙上的细菌则几乎可全部杀死。
(3)药物消毒:取1升水,加入5%的新洁尔灭4~8毫升,浸泡15分钟;或用含氯石灰(漂白粉)少许加水浸泡,都可对钥匙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不宜“春捂秋冻”太过
“春捂秋冻”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有一定道理。“春捂秋冻”能够使人体逐渐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健康。但是,“捂”要捂得适宜,“冻”要冻得适度才行。否则,“春捂秋冻”太过,对身体是有害的。
春末,气候已经温暖,若仍然穿着很厚,捂得过度,使人动不动就汗流浃背,不但不能使人免受疾病的侵袭,反而会使人体温调节紊乱,招致一些疾病。秋末,天气已经很凉,仍然穿着很单薄,冻得使人寒颤,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要使身体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春捂秋冻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进行室外活动,或散步,或做操,或练拳,或参加其他体育运动,并要持之以恒。秋冬之交及冬春之交,在加强锻炼的同时,穿衣服要随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以感觉秋不过于寒,春不过于热为宜。
不宜起床后立即叠被子
有些人起床后就立即把被子叠起来,这样做是不好的。
人体本身是一个较大的污染源,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睡眠中,人体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也能排出多种气味的汗渍。据测定,人从呼吸道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9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被子吸收了这些水分和气味,如不让其散发就立即叠起来,不仅会使被子受潮和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产生难闻的气味,而且经常使用受污染的被子亦有害于健康。
因此,早晨起床后不宜先叠被,而是应该先将被子翻个过,打开门窗,使水分和气味自然散发逸出,过一段时间再将被子叠起来放好。此外,被子还应常晒太阳,使其内层的气体逸出,同时将沾附在被子上的病菌杀灭。
不宜让脚受凉
众所周知,人体各部位的体温是不一致的。身体表面温度因散热多而快,所以比深部组织要低些,而且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有一定变化。同时,皮肤温度又因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而有高有低,躯干和头部的温度较高,四肢皮肤的温度从近躯干部到远躯干部越来越低。
再从四肢的生理特点来看,手和脚是人体的“边陲地带”,与心脏的距离最远,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血液循环相对较差,那里的温度自然偏低。加上双手、双脚的皮下脂肪很少,保温性能差,并且掌心、足心没有汗毛,缺乏御寒的“天然屏障”,因而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但是由于人在睡眠时,无论采取哪种姿势,上肢总是紧靠着身体,体热容易传导给手,于是,下肢尤其是脚,就成了温度最低的部位。
也许一般人不了解,脚掌与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着凉,便会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免疫细胞减少和纤毛摆动减弱,不能认真履行其清除细菌、尘埃的职责,致使身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平日埋伏在鼻咽部的致病菌便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使人伤风感冒。另外,脚部受凉还会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血管痉挛,使供血减少,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喜热怕冷等症状。因此,无论冬夏都不宜使脚受凉。尤其冬季睡觉时,应把脚盖得厚些,白天也应注意鞋袜保暖。
不宜用火柴棍剔牙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看到有些人为了图省事,便从抽烟用的火柴盒里抽出根火柴来,用火柴棍剔牙。这种做法是有害人体健康的。
这是因为,火柴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其中,火柴头是用硫、磷、松香等制成的。在火柴棍蘸取化学药液,以及在用机械震动法装盒的过程中,火柴棍往往会受到硫、磷、松香等粉末的污染;同时,还会受到机器油污的污染。因此,看似干净的火柴棍,实际上相当的不干净。如果用它直接剔牙,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硫、磷、松香、机油等的污染。而这些物质,都是有害人体健康的。经常这样做,就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因此,用火柴棍剔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不宜长期使用一种牙膏
平常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喜欢哪种牙膏,他总是成年累月地使用这一种牙膏,从不注意更换。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口腔医学专家建议牙膏最好每月换一种类型。
市场上的牙膏,可分为普通型和疗效型两大类。普通型牙膏主要成分为摩擦剂、去垢剂、泡沫剂、结合剂、保湿剂、调味剂、香精、防腐剂等;疗效型牙膏除含有普通牙膏的成分外,还含有治疗作用的中草药、西药、活性酶、氟化钠等。因而,疗效型牙膏既有普通型牙膏的机械性摩擦、去污、清除部分口臭的作用外,又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如含中草药和西药的药物牙膏,能抑制口腔内多种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生长,包括致龋作用最强的变形链球菌和不致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引起牙龈出血的部分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而加酶牙膏中含有的活性酶,具有溶解细菌的作用,能溶解仅靠刷牙很难去除的菌斑,从而使刷牙效果更为显着。氟化物牙膏虽无抑菌作用,但可使牙釉质的结构由羟基磷酸钙变为氟羟基磷酸钙,使牙齿更加耐摩擦、耐酸蚀,从而起到防治龋齿和抑制龋病发展的作用。
然而,由于疗效型牙膏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部分非致病菌,打乱了口腔内细菌的生态平衡,导致菌群失调。而且长期使用,也会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为保障口腔健康,应经常更换牙膏类型,以一个月更换一次为宜。
不宜让残余牙膏留在口中
大多数牙膏中都含有摩擦剂、发泡剂、调味香料、湿化剂,有些牙膏还含有氟质和防腐剂。摩擦剂主要由磷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组成。有的将浮石、无水磷酸二钙、硅晶粒作为摩擦剂。
医学界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牙膏如果吃到肚里,有的人会引起局限性肠炎,而且非常像克罗恩病,它的症状是腹痛、腹泻、腹部包块,伴有发热、营养障碍、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