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奥斯曼帝国
8954400000008

第8章 奥斯曼人的对外征服

1326年,年仅20岁的奥尔汉继位,其英武有为,远见卓识不在其父亲奥斯曼之下。奥斯曼在世时,对奥尔汉一直寄托着无限的期望,充满着深笃的厚爱。从小就让他立下宏愿,读尽天下好书,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年轻有为,充满朝气的奥尔汉即位以后,厉行进取,开始了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对外征服。

作为一个加齐国家,奥斯曼人必须南征北战不断地扩张,去夺取新的领土,为信仰武士们的力量找到新的出路。1313年,奥尔汉率领军队从拜占廷帝国手中夺取了尼西亚城;1337年攻占了与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近在咫尺的尼克米底亚城,在不到短短的10年时间里,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已经完全纳人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354年,奥斯曼人到达马尔马拉海岸之后,便立即跨越海峡进入欧洲,并在战略要地加利波利建立起牢固的据点。值得注意的是,奥斯曼人在这一年才开始向东扩张,对小亚细亚的整个地区作全面的渗透,并完全控制了军事重镇安卡拉。此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走势,就像季风那样时面向西,时而向东,但向西发展始终在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过程中占据首位。这一方而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北部,紧靠通往欧洲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天赐良机的时光,使其而对一个摇摇欲坠,分崩离析的拜占廷帝国。另一方面也与这个帝国靠“信仰武士”打天下的传统有关。

奥尔汉在积极开疆拓土的同时,还特别留心政事,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因为在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实践中,奥尔汉逐渐地认识到,虽然奥斯曼入越过伊斯兰国家的边境进行征略,带回了丰富的掠夺品,这些掠夺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使得奥斯曼人有了经济上的生存能力,但是,这种生活方式不是建立在一种可靠的国家经济基础之上,尤其是每当侵征不成功时,整个社会也就衰落瓦解了。奥斯曼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建立起比加齐社会原有的组织更为有效的国家行政组织。奥尔汉仿效突厥塞尔柱人的军事采邑制,对那些烧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者,一律赏赐给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分封,并把突厥塞尔柱人的圣典和统治方式一并接纳了过来,从而使得奥斯曼人的司法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即把原有部落的习惯记录下来,在伊斯兰法与突厥塞尔柱人成文法典的基础上,根据新的需要而酌加损益,编纂成为奥斯曼人自己的成文法典。奥尔汉还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注意为奥斯曼帝国培养人才。当他征服尼克米底亚城之后,立即在那里兴办了奥斯曼人的第一所设备完好的清真寺学校,并且还亲自为这所学校选择了一位德才兼备的首任校长。后来这座城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奥斯曼帝国非常重要的教育中心。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奥尔汉的远见卓识。

此外,在奥斯曼人一系列巨大胜利的感召下,小亚细亚的许多手工业者和商人们蜂拥般地来到了奥斯曼帝国,并且组成了类似欧洲行会的严密团体,奉行着与加齐道德法规十分相似的一种特殊宗教精神。他们与加齐之间的亲密联盟和相互谅解,给与奥斯曼社会一种其他加齐国家所缺乏的经济力量。尤其是奥尔汉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采纳了较为古老的穆斯林习惯,即容许基督教徒和犹太人在缴纳了赋税和特种贡品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居留在被穆斯林征服的土地上。这样一来,在那些被奥斯曼人新侵占的城镇中,社会和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紊乱。这种政策固然使得居民相当混杂,但生活却大致相同。奥尔汉本人就同被奥斯曼人夺取到的一个城市中的基督东正教希腊领主的女儿尼鲁弗尔结了婚。此外,奥尔汉身边的一位希腊私人医生塔罗尼特斯,就一直感觉生活在奥斯曼人当中非常安逸自得。

作为一个对外进行武装征服的封建军事帝国,军队的组织和招募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对外出征的惯例,是那些志愿参加作战和侵袭的突厥游牧民,以及信仰武士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集合。奥尔汉即位初期,全部用突厥人组成了一支步兵部队,按十人、百人和千人编队,然而这种办法在战争实践中证明行不通,于是奥尔汉对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改编,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常备军。奥尔汉组建的常备军有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通过招募组建的正规新军,奥尔汉把获得的战利品的五分之一收归国库,作为新军的薪晌。奥尔汉组建的新军也称为加尼沙里军团(即童于军团),欧洲人称之为近卫军团。新军大约组建千1330年,人数大约为5000左右。新军的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配备了当时最新式的大炮等火器,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核心。他们按十人、百人、千人的单位组织起来,每个单位建制都设有一个负责的军官,新军的最高统帅称阿加(将军),由奥斯曼帝国素丹最信任的人担当。新军最初由战俘和奴隶中的青少年挑选组成,以后随着对外扩张的需要,逐渐变成为了征集巴尔千地区10到15岁身体健壮的基督教少年充任。他们被带到埃迪尔内接受各种艰苦的训练,然后被分配到军营里去。伊斯兰教法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只有穆斯林才能携带武器。为了组建一支由前基督教徒所构成的军队,奥尔汉于是就强迫那些被俘的基督教青年和被挑选的基督教少年改信伊斯兰教。这样,那些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基督教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奥斯曼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受到了奥斯曼人的军事训练并精通各种作战技能。他们体格强健,纪律严明,绝对效忠于素丹,并富有忘我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最初新军的军炯很低,他们只有靠英勇作战,多打胜仗,从战利品中得到丰厚的报酬。此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不断扩张,使得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他们的待遇变得越来越优厚,享有各种特权,可以靠他们的勇敢和战功提升为军事和行政长官。不过他们要终生服役,过集体生活,不得结婚。为了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奥斯曼帝国对新军全体官兵施以特殊严格的军事训练,数年持续不断,其中包括精选的科目和一般的科目,如军事理论、军事知识、军事技能,以及阅读、写作、举止风度、身体素质,等等。另外,还经常向他们不断灌输绝对忠于素丹,为宗教圣战勇于牺牲的精神。奥尔汉依靠这支能攻善战,使敌人胆颤心惊的军队,不仅夺取了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细亚所有的领土,而且还把对外征服的矛头指向东南欧。

当时,东南欧的塞尔维亚王国正在崛起,而拜占廷帝国已经沦为巴尔干地区的二流国家。表现在不仅领土大为缩小,而且政治上也四分五裂,内江迭起,连年混战,民不聊生。1321年,拜占廷帝国的皇帝安德洛尼克二世,因听小人的馋言取消了他的孙子安德洛尼克三世的王位继承权,子是祖孙二人之间兵戎相见,打得不亦乐乎。这场王位继承权的战争一直持续了5年,消耗掉了拜占廷帝国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终以安德洛尼克三世取得王位继承权而宣告结束。1341年,安德洛尼克三世被拜占廷帝国的一位贵族刺杀而身亡,年幼的其子约翰五世刚一继位,贵族坎塔丘济那就拥兵在色雷斯自立为皇帝。子是,拜占廷帝国内部战祸又起,双方厮杀不休,并各自向外乞援。1344年,坎塔丘济那把女儿狄奥多拉嫁给了奥尔汉,双方结成军事同盟,以求得奥斯曼人的援助,抗击拜占廷帝国约翰五世的军事进攻,奥人所得到的好处是取得了对巴尔干地区的掠夺特权。1345年,奥尔汉亲自统帅6000铁骑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插足拜占廷帝国的内部事务,并在攻占拜占廷帝国的军事重镇阿德里亚堡时,起到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此后,奥斯曼人每年总要渡海到色雷斯和黑海沿岸进行劫掠,以积聚大量掠夺来的财富。1349年,奥尔汉再次应岳父坎塔丘济那的请求,派遣两万骑兵渡海助其抗击塞尔维亚人的人侵。从此,奥斯曼人的势力逐渐地由小亚细亚延伸到欧洲的东南部。1354年,巴尔干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地震,毁坏了达达尼尔海峡欧洲海岸线上的格利博卢的城墙。驻扎在附近的奥斯曼军队冲进了格利博卢城,声称伟大的真主已把该城赐给了他们,所以不再返回小亚细亚,并将大量的奥斯曼人迁徙到了该城,因为当地的大部分居民,已因大地震所引起的在巴尔干地区到处蔓延的鼠疫而丧失了性命。统治拜占廷帝国的坎塔丘济那因怕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发展壮大,直接威胁拜占廷帝国在欧洲的统治,所以,曾经想借用塞尔柱人的力量,迫使奥斯曼人从巴尔干地区退回小亚细亚,但最终以军事上的失败而未能实现这一目标,而奥斯曼人则乘胜占领了达达尼尔海峡欧洲沿岸的整个加里波里半岛。此后,坎塔丘济那与奥尔汉的翁婿关系也遂即宜告终止。这样,加里波里半岛就成了奥斯曼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整个欧洲向奥斯曼人敞开了它的大门。

长年的征战和繁忙的公务,严重地损害了奥尔汉的健康,使他身患多种疾病。1359年奥尔汉不幸病逝,穆拉德一世即位。穆拉德一世是奥尔汉和尼鲁弗尔的小儿子,拜占廷帝国的皇帝坎塔丘济那的外孙。穆拉德一世像他的父亲一样,具有一种生龙活虎的性格,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驾驭局势的夭份。他踏着父亲的足迹,率领着奥斯曼人,发起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猛烈地向北方和西方进攻,直指巴尔干地区。此时拜占廷帝国的皇位争夺者,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皇帝,希腊独立的王公们,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诸城邦,基督教的教皇们及十字军,经常为了争权夺利闹得巴尔干地区馄乱不堪,永无宁日,致使穆拉德一世在出征侵占巴尔干地区时,并不用担优他们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他,而在穆拉德一世的营帐中,却时常有许多基督教同盟者。

在奥斯曼人凶猛地攻击下,拜占廷帝国境内的一些重要的城池相继陷落。此时奥斯曼人对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征服,已经是作为国家有组织的军事行动,而非早期,信仰武士的任意出击。奥斯曼人通过武力首先兼并了保加利亚,随后进袭阿尔巴尼亚,并一直打到亚德里亚海岸。长期以来,作为拜占廷帝国中央核心之地的巴尔干地区,现已完全被奥斯曼人所控制,彻底切断了拜占廷帝国与巴尔干地区其余部分的联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几乎已是一座四而楚歌的孤城。1363年,拜占廷帝国的皇帝被迫向奥斯曼人乞和,承认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地区的主权,且被贬为奥斯曼人的一个落属国,按时向奥斯曼人交纳赋税。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奥斯曼人,源源不断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定居在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在1365年至1366年间,穆拉德一世把奥斯曼人的首都,从亚洲的布鲁萨迁至欧洲的埃德尔纳。奥斯曼人的这一重大行动,开始了把他们的政治重心由亚洲向欧洲转移的过程。

此时,穆拉德一世在亚洲也同样积极地进行对外扩张。他率军攻取了小亚细亚的军事重镇安卡拉,并且同时利用威望、实力、金钱和外交等手段,把他在小亚细亚的领地扩大了将近一倍。特别是他指使他的儿子巴耶济德同屈塔希亚突厥公国酋长的女儿结婚,从而把整个屁塔希亚突厥公国作为嫁妆带了过来,并且迫使哈米德突厥公国的酋长,把他领土的大部分出售给了奥斯曼人,并答应把其余部分等其死后无偿地遗留给奥斯曼人。穆拉德一世也率军讨伐过卡腊曼和特克等突厥公国,但成就不大,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穆拉德一世手下的加齐们不愿意同他们认为是“信仰武士”的人作战。所以在征讨小亚细亚的这些突厥公国的战斗中,穆拉德一世主要依靠的那些最忠诚的支持者,是他的斯拉夫盟军和信仰基督教的外国雇佣军。

奥斯曼人在欧洲的对外扩张,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遭到了巴尔干地区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371年,在塞尔维亚国王的领导下,由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联军,共同抗击奥斯曼人对巴尔千地区的征略。在开始的时候,联军凭借着高昂的士气,接连取得了几次战斗的胜利,兵锋几乎迫近奥斯曼人的首都埃德尔纳。然而,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使他们自命不凡,肆无忌惮地轻敌冒进。1371年7月26日,在马里扎河畔的战役中,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的联军,中了奥斯曼人的埋伏。在奥斯曼人凌厉的攻势下,虽然联军也闻讯起兵相迎,并且也经过一番拼死的厮杀,但终因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而奥斯曼人则乘胜追击,侵占了塞尔维亚南部的大片领土。巴尔干联军在马里扎河战役中遭受到的惨败,使得巴尔干地区各国君主深感处境危险,对奥斯曼人有一种彻骨的恐惧。为了迅速改变巴尔干地区各国所处于的极为不利的境地,他们云集各方显要数百人,经过共同的磋商,一致推举塞尔维亚的拉扎尔公爵为统帅,再次组成新的联军,以阻遏奥斯曼人咄咄逼人的进攻。

1389年6月,拉扎尔公爵统帅两万联军与穆拉德一世率领的3万奥斯曼人,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原野展开了一场具有决定性历史意义的大会战。奥斯曼人的大军分三路杀来,中路军由70高龄的穆拉德一世亲自率领,左右两翼的部队分别由他的儿子巴耶济德和杰姆希德担任指挥。双方酣战,累日不断,互有伤亡。6月15日,塞尔维亚的一位爱国者,贵族米洛什·奥比里奇诈降奥斯曼人,乘穆拉德一世封赐他时,行刺了穆拉德一世。数日后,被刺中要害的穆拉德一世,因伤势过重而亡。但是双方之间的战斗并没有因此而受阻,穆拉德一世的儿于,外号“雷霆”的巴耶济德一世接替了奥斯曼大军的指挥权。

拉扎尔公爵指挥的联军一度打得十分英勇,全军将士舍命而战。受到重创的奥斯曼军队,已经出现了军心动摇,弃城溃逃的迹象。但是,在巴耶济德一世严厉的督战下,奥斯曼军队拼死相争,英勇作战,最终扭转了战局,反败为胜,转危为安。在激烈的战斗中,拉扎尔公爵阵亡,许多将领战死,大批士兵被俘,失败的场而惨不忍睹。随着联军一败涂地,巴尔干地区同盟的解体,威风凛凛的巴耶济德一世乘胜长驱直人,使得一踞不振的塞尔维亚被迫称臣纳贡,除赔偿战争损失费外,还要为奥斯曼人的军队提供义务兵员5000人,听凭巴耶济德一世的随意调遣。

此时的奥斯曼人,己由一个小亚细亚边疆信仰武士们组成的突厥小公国,在100年的时间里,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帝国。但这一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还是一个极为松散的帝国,它仅由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两部分组成,是由信仰武士们征服和封建附庸等方式拼揍起来的,其脆弱性在穆拉德一世被塞尔维亚贵族米洛什·奥比里刺杀身亡以后的事态发展中暴露了出来。当穆拉德一世的死讯一传开,小亚细亚一些臣服的突厥公国和巴尔干地区的一些附庸们,便纷纷谋求摆脱奥斯曼人的统治。穆拉德一世的继承人,外号“雷霆”的巴耶济德一世乘机发难,以这种行为实属不忠为理由,把奥斯曼人对外征服的形式,推进到了第二个历史发展阶段,那就是恩威兼施,迅速地平息了各种叛乱,并取消了那些叛乱者以前的附庸地位,对其领土实行直接的控制。为了达到此目的,精明强干,英武盖世的巴耶济德一世,亲自统帅奥斯曼大军,在欧亚大陆之间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地来回穿梭,并通过一系列摧枯拉朽的军事战役,以实现他清剿那些反叛奥斯曼人的突厥公国和巴尔干地区统治者的计划和目标。巴耶济德一世所发动的一系列犀利无比、所向披靡的军事行动,集中于一个伟大的政治目标,那就是顺利地完成他的先辈们功败垂成,还没有完成的征服壮举,创建一个牢固庞大的,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