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8959800000037

第37章 做好友情规划大师,让朋友都能成为真金朋友(2)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于格鲁希元帅这样的人,这种朋友常常会在你危难的时候选择隐身,常常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隐形人。这种隐形有时候恰恰源于你对他的不信任,源于你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理解,这种信任缺失或多或少都会让对方在行动中有所迟疑,从而直接影响对方的表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总是在你遭遇困难的时候袖手旁观,很显然你不愿意相信他拥有这样的才能,也不愿意给予他这样的机会,你剥夺了他的自信。

此外,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你不信任对方,也不能够理解对方,那么对方肯定也不会信任和理解你,他在帮助你的时候同样会感到为难,同样会觉得很矛盾,甚至对你也会产生误解。如此一来,当你遭遇危机或者困难的时候,对方往往难以站出来为你解决困难,因为在这样一份残缺的友情中,他并没有什么必要来帮助你,为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去付出,这显然不是友情上所规定的义务。

信任和理解是朋友交往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毕竟所有的交往都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也做不到的话,朋友关系肯定会大打折扣,互帮互助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信任是相互交往的基础,缺乏信任的话,朋友之间就会相互防备,甚至是相互攻击,到最后,朋友就只会成为一个空壳。

而理解是一种促进感情的方式,很多朋友之间非常坦诚,平时也是有什么说什么,可是即便如此,友情还是会出现问题,两个人还是难以成为真正的交心朋友。原因就在于彼此缺乏了解,彼此都不能够理解对方,看人看事总是带着有色眼光,总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性,总是带着非理性的感情色彩。我们对于朋友的认知甚至会发生偏差和误差,这种误会往往会成为破坏友情的因素,到最后,朋友很可能会与你反目成仇。如果你能够主动去理解别人,主动去体谅别人,那么朋友没有任何理由弃你不顾。

管仲和鲍叔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好朋友,这两个人原先各为其主,管仲侍奉齐国公子纠,而鲍叔牙则辅佐公子白。当这两位公子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为了维护公子纠的利益和地位,管仲曾经射了公子白一箭。幸运的是白并没有受伤,白当上齐国国君之后,称为齐桓公,而齐桓公很快处死了公子纠,并且准备处死管仲,但是鲍叔牙却替管仲求情,他认为齐桓公不仅不能够杀害他,还要给予优厚的待遇,要重用管仲。

正因为如此,他强烈建议齐桓公封管仲为上卿,而这个职位原本是齐桓公封给鲍叔牙自己的,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非常疑惑,鲍叔牙回答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上卿。”齐桓公最后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

作为管仲的朋友,鲍叔牙并没有因为各为其主而打击对方,相反,他对管仲的为人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他。年轻的时候,管仲生活条件不好,家庭负担比较大,那时候他就和鲍叔牙一起投资做生意,可是从来不出本钱的管仲最后分钱的时候竟然比鲍叔牙要多,鲍叔牙从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生活负担更大,更需要钱,而且管仲也并不是贪图小利益的人。有时候,管仲帮鲍叔牙办事,结果把事情搞砸了,这时候鲍叔牙认为管仲的做法并没有错,并不是认为管仲能力不够,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管仲还数次当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很多人都认为管仲没有真才实学,鲍叔牙则说管仲只是怀才不遇而已。即便管仲在战场上临阵脱逃,鲍叔牙也坚定地维护他的声誉,觉得管仲逃跑只是因为惦记家中的老母亲而已。

有这样一个真心、知心的朋友,有这样一个时时站在身后信任自己、理解自己并支持自己的朋友,管仲无疑是幸运的。当鲍叔牙去世之后,管仲曾经在坟前大哭,他感慨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好朋友往往不是觥筹交错的玩伴,也不是利益捆绑的兄弟,而是真正能够交心的知己,是懂得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同伴。信任和理解是你把握友情的基础,连信任和理解也做不到的话,那么好朋友也就名存实亡。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想要获得一个真正了解自己、体谅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首先就应该主动信任和理解别人,就应该懂得给予对方足够的精神支持,这样才能换回朋友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方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经常换位思考,对方也会体谅你的良苦用心

庄子在《秋水》篇中记载了他与惠子的一次经典论辩,当庄子看到水中的游鱼悠闲自得时,忍不住感叹水里的鱼一定很快乐,他的朋友惠子听完之后立刻质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则反驳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一问一答就是对于换位思考的思考。惠子认为庄子没有站在鱼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所以不能妄下结论就觉得鱼会很快乐。而庄子刚好以此为突破口,认为惠子同样不是自己,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清楚鱼会不会很快乐。

由于个性、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世界观、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出现分歧,对于事情的看法往往会出现巨大的差距,这也是引发争论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朋友如果想要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就要懂得去为对方多做考虑,要懂得换到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其实惠子之所以会误解庄子,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站在庄子的立场上来想问题,而在生活中,这种不为朋友考虑,没有站在朋友立场上看问题的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和朋友之间发生分歧和矛盾。有时候即便是对方做对了,也会引起我们的误解和不满,也会被我们骂得狗血淋头。原因就在于两个人没有站在同一个立场看问题,从而制造了矛盾。如果我们愿意为对方考虑,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那么这些分歧就会尽可能地减少。著名的人际关系学专家张晓涵曾经说过:“朋友之间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印的,没有任何一个朋友会完全支持你,完全认同你的看法,我们只能让彼此的观点靠得更近一些,只能想办法让彼此之间走得更近一些,而这显然需要彼此都为对方多做考虑。”

朋友之间就应该相互谅解、换位思考,当我们在做某个决定时,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应该多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做,如果是我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会拿出怎样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我这样做,他们会怎么看,会怎么去想,会有何种反应”,如果你能够经常多为朋友们考虑一下,那么很显然他们也会反过来为你多做考虑,这种良性的互动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关系,进一步消除了彼此的隔膜。

换位思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体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毕竟我们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而且个人的主观性通常都比较强烈,都对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比较自信,而这种自信往往会伤害别人。所以有人说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就是选择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因为经常换位思考,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朋友的想法,从而有效消除分歧和矛盾。并且我们往往能够做出准确的预判,不仅能够投其所好,还可以事先替朋友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如此周到细心的做法,自然能够得到朋友的认可和信任,对方也会主动体谅你的良苦用心。

1971年,博克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新校长,但是在上任之前,很多人都对他进行质疑和抨击,原因很简单:博克曾经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众所周知,斯坦福是哈佛的死对头,而且因为哈佛自身所犯下的愚蠢错误,才导致了斯坦福的诞生,哈佛人都知道斯坦福大学似乎总是在千方百计地针对自己,从这一个层面来说,哈佛人对斯坦福大学抱有成见和敌意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在1971年,这种敌意却集中爆发出来,谁能够容忍一个对手的学生来自己这儿当校长呢?这不仅隐藏着巨大的阴谋,而且还表现了斯坦福大学对哈佛大学的侮辱,难道哈佛大学的校长还需要让别人的学生来担当吗?

这种阴谋论越传越盛,大家担心这个人会就此毁掉哈佛大学的数百年清誉和名声,以至于博克也觉得自己如果不辞职的话,似乎难以平息众怒。可就在这个时候,哈佛的前一任校长普西忙着劝说众人,他也找到了博克,让他安心留下来,因为他相信博克会是一个出色的校长。与此同时,他也劝说博克应该主动去化解这段恩怨,要懂得体谅那些质疑者的用心,如果不是出于对哈佛热烈的爱,谁会关心谁是校长、谁是叛徒。

几个月之后,博克发表了演说,当时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公开反对他,可是在会场上,博克非常坦率而真诚地说:“我很理解你们对我的厌恶,正如同我当年在斯坦福厌恶你们一样,但当我来到这儿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你们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其他的学生,你们的内心充满了爱。我渴望和你们一样,成为一个正宗的哈佛人。今天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拥有共同的爱,这份爱将让我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走下去。”

这次的演讲或多或少改变了人们对于博克的坏印象,他们也愿意理解和体谅博克,愿意给他一些机会。很快,他们的信任就收到了回报,博克提出了哈佛的“核心课程计划”,这样就使得哈佛的办学理念从单纯的注重知识培养转移为注重教养的培养。毫无疑问,这种教育新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不断的接触中,他们发现博克是一个非常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先替别人考虑,总是能够先满足别人的心理需求,正因为如此,大家开始将博克当成自己的老朋友。博克成为了在位时间仅次于艾略特的哈佛校长,他直到1991年才正式卸任,而在这20年中,他对于哈佛走向现代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人问卡耐基:“为什么你总是能够很好地和人相处,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卡耐基幽默地回应说:“这是因为我每次去钓鱼的时候,不会想我所喜欢吃的东西,而是想这些鱼儿喜欢吃什么。”卡耐基的话实际上就证实了一点,那就是他总是会站到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总是会设身处地为被人着想,这样一来,朋友们自然都愿意信任和理解他,都愿意和他有更深的交流。

儒家有一种说法:“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一个人在通达道理之前,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其实这也是换位思考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懂得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换位思考,都懂得为别人多考虑一些,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提升朋友关系,双方会更加信任、更加亲密。

平时经常串门,朋友才会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