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圣九年春,大魏黑福山军司共计十六万人。
向蜀中发起进攻,并且于那年清明,度过剑阁。
守备的卫所大军,早先已经赵胤带走,南下江南
是以蜀中此时,兵力空虚,每座城池仅有两千人的乡土团练守护。
大夏号称雄兵百万,其实大半是没什么战斗力的乡勇团练。
听说大魏军卒到了剑阁外,便关闭了各城城门。
所以魏军很快攻破了无人驻守的剑阁。
由于消息来源被掐断,仍然不知道大魏的另外两只大军,已然战败的消息。
一路绵延武州的后勤辎重营,被运河阻隔在大魏之外,黑福山军司成为深入敌后的孤军部队。
赵胤麾下骑兵火速结束另外两方战场后。
仍然还有近五万余的骑兵部队,而杂七杂八临时拼凑出来的二十万步卒军团。
历经连番征战,减员十二万。
此时此刻,不论是大夏,还是大魏,都已经算得上元气大伤。
大魏进攻大夏的三支军团,除了大关固镇军司因为战败,然后撤退活下来的十来万溃兵。
嵪隘口子的十五万人全军覆没。
孤军深入大夏腹地的大魏黑福山军司,还剩下十五万人左右。
赵胤麾下五万悍骑,再加上七零八落的八万余人,共计十三万大军。
将在蜀中,对上大魏武卒十五万人。
没有人能想到,赵胤在大夏最精锐的骑兵只剩下十万不到时。
还能将二十五万步卒运用得出神入化。
要知道,中原混战三百年,还没有哪一国,敢以步卒,直面大魏武卒的攻势。
可赵胤就这么做了,以步兵为主,虽说最后决定了战争结果的还是骑兵。
但是,以大夏步卒稀松平常的战力,已经值得自傲了。
特别是九万京城卫所军,在最后时刻,爆发出来前所未有的战力。
全军覆没固然令人扼腕叹息,但阵斩四万六千人的光辉战绩。
为大夏战争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人只会记得,大夏卫所军,打破了魏武卒步战第一的神话。
却不会有人记得,大夏步卒之殇。
赵胤再一次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策。
放弃了大夏朝堂上下,苦思冥想才决定出来的围剑缺渡的建议。
即打开蜀中大门,任由大魏黑福山军司剩余的十六万人从剑阁进入蜀中。
然后放大开渡河,将黑福山军司的人逼迫至西北大漠。
以陇川骑兵,对战大魏最精锐的黑福山军司十六万大军,将其困死在大夏西北国门高原之下。
剑州多山,且道路崎岖,骑兵先天环境上就被克制,战马还不如驴子跑得快。
而大夏剩余步卒残军,对上魏武卒,除了全军覆没,不会有别的结果。
所以,大夏朝堂上下总结出来的方案,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因为大夏朝堂一致肯定,如果剑阁被封,大魏武卒一定会从渡河突围。
因为渡河道路宽阔,虽说顺渡河出蜀中,想要回到大魏,就得绕上万里路。
必须横渡草原两万里,才能回到大魏本土。
但即便是赵胤,也觉得,如果自己上敌方统帅,也一定会选这个方法。
只因剑阁狭隘,渝水又没办法行大舟。
剑阁五尺道,一次只容两人并肩通过,如果从剑阁突围,只需派一千人队守在出口,便可无虞。
所以剑阁的地势,才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场面,大夏的大军不敢进去,大魏的大军缩在蜀中,不敢出来。
而赵胤否决这个计划的理由是,费时费力。
大夏经不起折腾了,这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大魏也比大夏好不了多少。
那怎么办,不可能不打了吧,且不说大魏军卒深入大夏领土腹地的蜀中,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沾。
而赵胤,也不可能让他们全身而退。
就算是赵胤真的愿意让开了剑阁蜀道,魏军敢不敢回头还是两回事。
所以,决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原本决战之地,只能是在陇川荒原。
偏偏这个决策被赵胤否决,赵胤决意将魏军全歼在蜀中。
但是怎么进蜀中,又是一个大问题,剑阁不敢进。
渡河倒是在陇川荒原,但是陇川兵力不足,四万骑兵,面对骑术更加精湛的异族骑士时不时的来打秋风偷袭已是焦头烂额。
更别说进人蜀中直面魏军,而等赵胤率领麾下步骑十三万大军到达陇川。
魏军也必然出了渡河,到时候整个战局,又回到了原先的结论。
决战还是只能放在陇川之地。
局势正在僵持之时,赵胤剩下的五万骑兵,已经悄悄的消失在了剑州。
没有人知道这五万人去了何处,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而赵胤的骑兵,当然不会消失,而是偷偷南下。
准备“借道”于昭州黔州西南的六诏王朝。
当然,是强行借到,虽然只有五万人,但灭四国之事尚在眼前。
六诏的国君又哪里敢出兵阻拦赵胤的骑兵呢。
六诏与蜀中隔江相望,这个江,便是大江的源头,金江。
过了金江,还有茫茫群山阻隔,想要到达蜀中平原,必须穿过十万大山林莽。
入蜀中的路当然不止剑阁与渡河两条,而是很多条。
但大部分是小路,位于崇山峻岭间,很多地方只能攀铁索而过,大部队是没办法穿过的。
其中一条叫位于六诏境内的,叫做豆沙古路的小路引起了赵胤的注意。
而赵胤的骑兵大部队,正是要从这里渡江,然后从豆沙古路进入蜀中。
这条路,才是赵胤出奇制胜的底气所在。
仅容一人一马穿过的古路,当然比不上从陇川和剑阁入蜀。
但这条路唯一的好处,是离赵胤比陇川更近。
于是,千年不闻马蹄声的蜀中平原上,很突然地,出现了一只全身披挂的悍骑大军。
大夏满朝文武傻眼了,大魏黑福山军司十六万大军傻眼了。
赵胤从来都没想过要以手下八万步卒为主力,去跟魏军作战。
自始至终,赵胤手底下效用最大的,都是骑兵。
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并且来去如风的五万铁骑。
仅用三个月时间,便一步一步蚕食掉了大魏最后的十六万大军。
至此,大夏惨胜,大魏除了溃逃回去的十余万败军,三十万大军全部永远的留在了大夏土地上。
而大夏,也元气大伤,再无力征发余下的晋,燕,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