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十年
8980300000018

第18章 “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 (2)

但2006年之后,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美国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与此同时,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亦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更为困难。这一局面,直接导致了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端倪最早浮现于2007年初。彼时,华尔街已有预测称“次贷危机”即将来临。华尔街的“先知”们并不孤独。2006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会议上,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就预言称:次贷危机即将到来,一生一见的楼市泡沫将会拖垮美国经济,引发全球金融崩溃。

看看当时全球股市的红火甚至疯狂之势,许多与会专家对鲁比尼的预言一笑了之,当然了,他们还把“末日博士”(Dr.Doom)的封号送给了他,人们视他为“杞人忧天”或是“危言耸听”,甚至是“乌鸦嘴”。

不过很不幸,鲁比尼是正确的。半年以后,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就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真的来了!

而马云为什么会预先察觉到这些呢?

不能不说,视野宽阔是马云的最大优势之一。但他更大的优势则在于“天生缺乏安全感”,他自己也不否认——“有人突然推门进来,我会吓一跳”。另一个对此形成佐证的是,每次参加论坛,哪怕是高规格的,马云也总习惯于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他自己解释说,这是为了“听台上的人演讲”。

所以,正像草原上的羚羊一样,马云对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非常在意,很显然,这会让他在危险到来之前采取措施,最起码会让大家处于一种警觉状态。此前,他曾于2000年、2005年两度宣布公司处于“危急状态”,而且,阿里巴巴的盘子越大,他的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强烈。

于是,当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初步显现时,他就几乎下定了决心提早上市,赶在“资本狂潮”退去之前,储备下大量资金。

马云的这一决定,无疑是至为幸运的。事实上,他还搭上了“中国互联网企业集体上市第三波”热潮的“末班车”。

自2006年12月15日网盛科技在深圳A股首发上市开始,陆续已有完美时空正式登陆纳斯达克,金山于香港联交所挂牌,巨人网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度公开上市,以及网龙在香港上市等,各路企业前赴后继。

根据当时确认的消息,阿里巴巴上市预计融资78亿港元,而仅B2B业务市值将高达40亿~50亿美元。如果将该集团旗下淘宝网、支付宝、软件业务全部计算在内,整体估值将远远超过上述数字。上市成功,阿里巴巴将有望创下内地互联网公司上市融资规模之最。另外,由于给予员工的期权待遇比例远超其他公司,阿里巴巴一旦上市,产生的富翁数量很可能超过百度、腾讯的“缔造百位富豪”的纪录。

忽然高调

马云准备好了吗?阿里巴巴准备好了吗?

实际上,从2007年元旦以后,马云就忙活开了。

1月26日(瑞士时间),马云现身于瑞士小镇达沃斯,出席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在年会主会场,马云与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主席兼CEO基思·鲁珀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高盛集团主席、CEO布兰克芬(Lloyd Blankfein),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理文妮(Tzipi Livni)一起出席了“谁来制定日程”的分论坛。话题则主要围绕着传媒、政府和商业企业所建立的重要的相互制约作用。

面对那些国际政商界巨头,马云侃侃而谈,“十年前,我向人借了2000美元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没人相信我能成功。当时国内连网上聊天室都不允许,现在则完全没有问题。”当然,他也没忘记“推销”一下阿里巴巴:十多年前,没人想象得到会有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对经济增长、商业进步,以及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

据说,马云还是年会上“最为忙碌的一位中国CEO”,论坛年会本来给他安排了六个主题演讲与讨论,但他推掉了三个。

2007年3月6日,在美国《微电脑世界》(PC World)杂志评出的“全球50位最重要的互联网人物”中,马云排名第20位。马云及阿里巴巴的“彩头”还不止于此。

7月份,在美国《财富》旗下的小企业杂志评选出的“全球企业家们的首选网站”中,阿里巴巴高居首位,同时入选的还包括BDA、CIA's World Fact Book、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世界银行贸易数据库等欧美电子商务网站。其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被列入“对海外的美国商人最有价值网站”之列的亚洲网站。

……

可以肯定的是,马云再度借助其出色的活动能力,传递给外界的信号无疑是积极而有益的,例如其极为国际化的视野及地位,而这当然也将为其上市造势。毕竟,此前一年,外界对于马云及阿里巴巴更多的是质疑——其对雅虎中国的整合被认为是非常不成功的。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高管也各尽所能,忽然高调,对外传递一些积极信号。

在马云飞往瑞士之前的1月23日,卫哲有过一次“高调亮相”——由头是他已“加盟阿里巴巴百日”。

跟马云及“十八罗汉”相比,卫哲的职业经理人气息非常明显。无论挺括的衣着,还是得体的举止,乃至言谈间流露出的气质,都显示着他一贯的“金领”身份。比如,在他离任百安居、加盟阿里巴巴之际,他会说,“我找不到离开百安居的理由,但我能找到加盟阿里巴巴的许多理由。”——既没有伤害前东家,又能让新东家非常受用。

如果你足够了解卫哲,你或许不会奇怪,他怎会如此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十几年前,二十岁出头的他,就依靠自己独到的领悟力与同道的处事技巧,成为“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后来的十余年间,从金融业到咨询业,再到跨国企业的中国区总裁,他一路走得顺风顺水:23岁成为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28岁成为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2000年,卫哲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2002年6月,被任命为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并由此为人们所熟知——他是“最年轻的500强公司中国区总裁”。

他甚至还根据自己的职场经验,写过一本书——《金领》,前言里特地说道,“一定要申明的是,写这本书不是少年得志后自信心极度膨胀的产物。”

当时,根据卫哲提供的数据看来,阿里巴巴2006年的表现还是堪称不俗的。他说,阿里巴巴的B2B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国内贸易,二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会员数,在2006年突破了300万家,产生的交易额也比2005年的将近200亿美元又有提升,达到260亿美元。“由于我们采用的是会员费制度,所以会员在网上交易的时候不会担心根据交易收佣金而隐瞒或者降低他的交易额,所以我们获得的交易金额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国内贸易方面,会员则突破1600万家,“我们网站的单日访问量比2005年提高了90%,其实2005年阿里巴巴B2B中文网站的活跃度已经非常可观……说明我们国内贸易的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供应商的认可。”

人们或许更为关心:卫哲在阿里巴巴做了些什么,以及他能做些什么?他能否像当年带领百安居在中国狂奔一样,再次带着阿里巴巴在全世界发足狂奔?

实际上,2007年1月4日,卫哲就燃起了“第一把火”。当天,马云和卫哲在成都中环广场举杯宣布,阿里巴巴成都分公司成立,一个新的客户服务和体验中心开始运营。

卫哲提出,那只是起步,阿里巴巴还将继续“深入内地”,在2007年增设10个城市的客户服务和体验中心,成都以外还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大连、武汉、重庆、合肥和南京等地。“从这个趋势你就能发现,阿里巴巴的根据地从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和广东,开始向中国内地,尤其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这意味着原来阿里巴巴很多的客户,由于身处内地或者东北而很难被我们服务到,随着这些客户服务中心延伸过去,能够更大范围地就近服务好我们的内地顾客。”为此,阿里巴巴2007年新招募了2000人的团队,其中2/3是第一线的服务和销售人员。

在渠道方面,2007年阿里巴巴扩大了全国诚信通的代理点,并与展览组织、协会加强合作,以及与垂直网站合作。

“阿里巴巴是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我带来的是商务,我在阿里巴巴学到的是“电子”化,电子商务也是商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善于总结的卫哲甚至表示,对于买家需求和心态的把握,将成为其转投电子商务所能体现的核心价值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元旦,履新不久的卫哲还给阿里巴巴的所有国际会员发出英文拜年信,很快,8600多封回信塞满了他的邮箱。卫哲记得非常清楚,第一封回信来自阿根廷,那位零售商非常感谢阿里巴巴,不是因为他在中国采购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通过阿里巴巴在墨西哥采购到了需要的商品。“这代表了一个趋势,阿里巴巴这个诞生在中国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贸易平台。”他说。

同在1月23日亮相的孙彤宇,似乎就显得“尴尬”了些。袖子撸起一半,手腕上的佛珠显露无遗。孙彤宇的这副扮相,在杭州那个灰蒙蒙的冬日里显得不合时令,尤其是,头天晚上下过一场雨,街头甚至有人穿上了羽绒服。他一罐又一罐地喝着可乐,整个上午,他至少干掉了六罐可乐

这位淘宝网的总裁,看起来是在刻意地掩饰着自己激动的心情。早在1个月前,他就应该感受到了那种激动——2006年12月20日,eBay的惠特曼女士与TOM在线的CEO王雷雷一起出现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的皇家宴会厅里,联合发布了eBay与TOM在线合作的细节:两家公司将组建一家合资公司,eBay和TOM在线持股分别为49%和51%。在那场“婚宴”上,尽管惠特曼极力表现出喜悦之情,尽管她表示对中国市场依然非常有热情,但是,业界人士更乐意将之理解为:5年里在中国投入了2.8亿美元的eBay,最终重蹈在日本的覆辙,此时是以一种体面的方式黯然离场。

将eBay拖下水的主力,正是孙彤宇和他的“淘宝游击队”。显然,马云对这位“老部下”打的这场漂亮仗非常满意,“对淘宝来讲,已经不存在任何危险了,从2005年就不再有危险了。所以它(eBay)怎么弄,对我们来讲影响都不大。”事后,马云如此评价说。

孙彤宇显然也非常自得,“未来三年,淘宝网将定位为第二次创业,这次创业比第一次创业的目标要宏大很多。我们在内部开会时说,如果我们再把eBay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我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他这样说或许是有道理和底气的。2006年,尽管经历过“招财进宝风波”的不快,但淘宝网这一年的表现还是给足了孙彤宇面子——网上交易额达到了169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80亿)高出一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