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生育使人类繁衍不绝。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抟土造人到今天的“克隆人”,它所繁衍的不仅仅是人类本身,还有人类的文化。
性是动物的本能
性是动物的本能之一,它几乎无所不在。对于人类来说,性这种一对男女之间最亲密的游戏,绝对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叫人往往讳莫如深。性也是自然界最神秘的谜题,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能将其彻底解释清楚,只有随着科学的发展,去一层层地揭开它的面纱。
1.性的起源
性是怎样开始的?从生物学上说,有性繁殖是一对个体把它们的基因物质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跟这两个本体都不同的新个体的过程。也就是说,性是由基因造成的。当一个个体成熟时,修复其有缺陷的或受损的DNA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另一个个体的基因结合,因此,就出现了“性”。
2.性是人类进化的必须和权利
在基因结合的过程中出现的基因互补和基因突变促使了物种的进化和变异。科学家认为,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有利,因为有性繁殖能更快地积累好的基因突变,更快地去掉坏的基因突变,以及更好地抵抗寄生生物。但是,有性繁殖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雄性的代价,在分雌雄两性的物种中,雌性浪费一半资源来繁殖本身不能繁殖后代的雄性个体;重新组合的代价:当一个个体达到繁殖的年龄,它显然已经适应其生存环境了,当它的基因和另一个体的基因相结合时,却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是好的;还有交配的代价,每个个体在寻找其配偶时都要付出代价。但不管怎样,地球上的大多物种都选择了依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其中就包括了人类。从人类历史来看,有性繁殖是利多于弊的,它不仅使人类在生理上进化得更好,而且还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不可否认,性对于人类来说除了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享乐的功能,当人类通过性来繁衍的同时也享受了性带来的快感。因此,性既是人类的必须,也是人类的权利。
3.性的功能
性的功能如何?在人类学的视野中,性的功能一是因生育而具有的传宗接代的功能;二是因婚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功能;三是因单纯的肉体快乐而具有的愉悦的功能;[1]四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
4.从人类学的视角看“克隆”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开始共同关注一个问题:克隆。自从第一只克隆绵羊“多莉”诞生后,有关克隆人的争论一直不断。支持克隆人者认为,克隆人有助于深入认识人的生老病死,体现了科学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科学自由的原则。同时,对于那些无法生育的人和痛失亲人的人来说,生殖性克隆是福音。反对者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强调,为人类造福是科学的最高目的,科学进取精神和自由原则也不能背离这一目的。从极少数无法生育的夫妇看,克隆人也许是福音,但从整体看长远看,克隆将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灾难。到底谁是谁非,难以一时之间下定论,那么不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看克隆到底能够带给人类什么。
首先要肯定的是,治疗性克隆将会大大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例如,需要换肾的病人将不用再苦苦等待合适的肾源,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完全适合他的肾脏。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应该给予推广。但是,如果推广的是生殖性克隆,那么复制出来的就不仅仅是某个器官,而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牵扯到生命伦理道德方面了。目前克隆技术还不完善,如果贸然用到人的身上,克隆出畸形、残疾、早夭的人,是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不尊重和损害。再者,克隆可能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完美无缺,但如果每个孩子的基因都是事先“设计”好的,那将会危及人类基因库的多样性,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最严重的是,克隆人有损于人的尊严。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更是如此。人是目的而非工具,每个人都享有人权和尊严。而克隆人有把人当作产品甚至商品之嫌,既损害了生命的独创性也损害了人的尊严。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等反对克隆人最重要最根本的理由。中国由科技部、卫生部正式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明确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但允许开展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研究。[2]
从早衰的绵羊克隆体可以看出,克隆是存在着种种弊端的。首先人类基因坏突变的几率非常高,如果坏突变在克隆体上迅速积累,人类的寿命将会越来越短。如果女人不愿意照顾其他人的克隆体,只会抚养自己的克隆体的话,女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男人会由于人数大减而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同时,由于无性繁殖不会出现基因混合,人类的相貌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丑。
人类是否能够承受克隆所带来的后果呢?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一争论将会愈演愈烈。但不管怎样,在人类克隆还未健全也未合法的今天,人类还是应该多多关注性以及由性所延伸出来的文化。
二、性与生殖崇拜
人类既然有性,就必不可少地会发展出一系列与性有关的文化。与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动物相比,人类算是较难繁衍的物种。人类妇女孕期长,胎数少,胎儿成活率相对低。这个问题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更为尖锐,于是为了能够平安昌盛地繁衍后代,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神灵,与之相应而生的就是种种求子和生殖崇拜的风俗。
1.原始的生育观
女人为什么会生孩子?这个现在看来十分简单的常识,在原始时代可以说是最尖端的问题。
远古时代,处在原始社会初级阶段的人们“知母不知父”[3],人们认为之所以会有小孩是因为某种灵物投胎所至。在汉族民间普遍流传着种种有关妇女看到异象有感而生的传说和故事,如“少吴宇青阳,母日女节,有大星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少昊”[4],“黄帝母附宝,见大雷绕北斗,枢星光照效野,感而孕”[5]。除了感星而生外,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文献中还记载有感日月而生,感动植物而生,甚至感巨人足迹而生等种种感生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民族的这种种感生习俗的传说和传承,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昔太古常无群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荆,无上下长幼之遭”[6]。这种“知其母,不知其父”[7]的现象真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时代人们对女人为什么会生孩子一无所知,而只好把生育现象的存在附会到动植物乃至月亮和星星身上去了。于是,生育观的无知,造成了感生习俗的流传。
2.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一种以人的生殖器官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崇拜形态。着名的性心理学家霭理士所说:“生殖之事,造化生生不已的大德,原始的人很早就认识,是原始文明所崇拜的最大的一个原则,原始人为了表示这崇拜的心理,设有种种象征,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生殖器官本身。”[8]生殖崇拜分为女阴崇拜和男根崇拜,分别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生育现象的认识。
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人们对于女人生孩子的阴门怀有一种伟大的神圣感。魏勒在《性崇拜》中说过:“所以在古代宗教,阴门这一女人最显着的特点被用来象征整个女人,但不是象征下流的女人,而是象征有道德的女人,甚至象征女神。”[9]所以老子《道德经》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从而形成原始时代最早的女阴崇拜,东北红山文化孕妇形女神陶像的出土就是一例。人们在对女阴的崇拜中,派生出种种女阴崇拜习俗传承下来。如以石洞裂开、石洞,水井、泉水、打儿窝,子孙窑,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以蚌、瓜、葫芦、石榴、鱼等为女阴象征的习俗,无一不是女阴崇拜的表象。
后来,几经历史的沧桑风雨,人类终于明白了女人之所以会生孩子,是由于与男人性交的结果。从此,在人们的生育风俗中出现了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据考古材料所示,我国早在仰韶文化晚期已出现了男根遗物,从中派生而出的男根崇拜风俗也流传至今,如云南大理白族视石笋为男根象征,妇女婚后不育,必到鹤庆朵美的温泉中沐浴,然后接触附近山上的石笋求子。
凡此五花八门的求子风俗与感生风俗,表现了人们的生育观从无知到有知的飞跃。这个飞跃对原始时代的人类来说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与此相应,人们的生殖崇拜也发生了从女阴崇拜到男根崇拜的历史性变迁。宋兆麟先生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听到的一个传说则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变迁。传说远古时期当地有八百个媳妇,原与狗通婚,生育子女,但留女不留男,故俗称“八百媳妇国”。后来留一子,该子寻狗而杀之,妇女才与曼贺山上的石祖交媾,仍可生儿育女。据考察,曼贺为景洪县的一个村寨,背后山上有一石柱,如男根状,过去妇女不育就前往求子。[10]
中国各民族虽然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沧桑,与母系社会相适应的女阴崇拜却没有因父权制的确立而消失;男根崇拜也没有因文明时代取代野蛮时代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凝结、沉淀、层累、整合在中国生育风俗之中。这既是中国生殖崇拜文化变迁的过程,又是中国生殖崇拜文化变迁的结果。
三、生育文化中的人文关怀
繁衍是人类发展的本能,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它既是人类自然属性的表现之一,又是人类文化属性的表现之一。马林诺斯基在其名着《文化论》中曾说:“生殖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文化体系。种族的需要绵续并不是单靠纯的生理行动及生理作用来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的设备活动的结果。”[11]在我国的生育风俗中叠合了多种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1.从孕子到产子
从孕子到产子,是人类繁衍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创造生命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各民族对孕、产过程认识的发展以及历史的积淀,无论是孕子风俗还是产子风俗,都充满着人文关怀。
在孕子风俗中,拿保胎来说,妇女一旦有喜,人们就忙着保胎了。汉族民间流传着很多科学的保胎风俗,如上海郊区女儿怀头胎,盛行母亲“送分床铺”的孕子习俗。女儿到怀孕3个月左右,母亲备好一张单人床给女儿、女婿送去。此俗即岳母暗示小夫妻俩从此应分床各居一段时间,以利孕妇健康,胎儿发育正常,同时也为小外孙的降生准备床铺,可谓一举二得。类似的风俗在中国各地都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