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料征编】一、精编出版《渭南党委工作纪事》(2008年卷)。全书约60余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7月份已与读者见面。该书内容包括中省领导来渭南考察实录、市委重要决策、党委工作大事记、党委工作概况、典型介绍、执政论坛等六大版块,以党委中心工作为主线,以党委的自身建设为重点,以党委的决策、领导、活动为主要内容,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市各级党委的大事要事、党建工作的创新经验和先进典型,突出党委工作特色和渭南地方特点。二、精编出版《渭南党史专题资料集锦》一书。通过多次下基层调研,查阅大量档案,收集整理撰写《渭南地区的剿匪斗争》、《渭南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渭南抗美援朝运动》、《渭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84年的渭南整党工作》等18个专题资料,共13万余字,于3月份出版发行。三、完成《渭南党委工作纪事》(2009年卷)资料征编任务。2010年2月6日,向各县(市、区)委、市委各部门、市政府各部门党委(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发出《关于编纂(渭南党委工作纪事)(2009年卷)有关事项通知》。6月底,完成资料征集,共约62万字。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完成精编。四、精编出版《中共渭南历史人物传》(第二卷)。共收录党史人物56个,约21万字。9月20日出版,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渭南党史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同时为党史宣传教育提供了一部好教材。五、完成《“三线”建设在渭南》、《渭南90年代的重点村建设》、《渭南三年国民经济调整》、《1957年渭南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渭南地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5个专题,共7.4万字,资政研究迈出新步伐。六、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精编出版《十七路军军史资料(四)》,约12万字。
【党史宣传教育】一、制作《中共渭南党组织发展历程》党史课件,采取多媒体形式开展党史宣传。二、圆满完成红色遗址普查工作。全市共确定革命遗址156处,通过普查基本廓清渭南革命遗址现状,对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进行了基础性准备。红色遗址普查工作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通报表彰。三、编发《渭南党史通讯》特刊一期,刊发2010年完成的部分专题和多篇党史人物鲜活故事。
(王峥)
档案工作
渭南市档案局(馆)
局(馆)长李献文
副局(馆)长李宇峰
【档案资源】按照“三个体系”建设要求,拓宽收集范围,加大接收征集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效果,确保档案安全。一、接收了市煤炭局、市政府办到期档案、资料606卷,接收陕棉13厂、光华纺织厂、二合成制药厂等破产企业档案36000余卷(册),确保了国有企业档案不流失、不损毁,使馆藏档案从7万余卷(册)猛增至11万卷(册),馆藏档案进一步得到丰富和优化。二、接待查档者5600人次,提供档案8100余卷,为机关工作、编史修志、政策研究、机构改革、婚姻登记、落实待遇等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市档案馆及韩城市、白水县、蒲城县、华县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宽了档案服务功能。投资3.4万元购置照像、摄像器材,制定征集、编辑方案,市档案局与富平县档案局联合开展了《习仲勋在陕西》资料征集与实地拍摄工作。三、严格执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开展档案抢救工作。抢救民国时期洛惠局档案198卷,裱糊32195页。四、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体系,定期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强化档案安全保密观念,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推行安全保密责任制,对涉密计算机进行物理隔离和注册登记,落实馆库“十一防”措施,定期检查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性能,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档案信息化】2010年是实施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2008-2010年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普遍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纷纷增置电脑、扫描仪、服务器、移动硬盘等设备,调整充实档案信息录入人员,安排专人负责,协调信息化建设各项事务。全市1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及高新区综合档案室统一安装了“世纪科怡”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并在机关单位大力推广使用。认真执行《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和《文书档案目录交换格式》,市馆完成案卷级目录着录6.5万条,文件级着录28万条,全文扫描132万页,为区域性档案目录中心和全文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和在线查阅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采取刻录光盘、移动硬盘,制作目录备份等防护措施,确保电子文件录入存放安全有序。外出学习考察,聘请有关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并经过反复论证和征得省档案局同意,制定了《渭南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一期工程方案》,计划投入40余万元用于购置软件和有关设备,开展数字档案馆数据融合共享工作。加强档案网站建设,不断设计、修改栏目设置,扩充网站内容,更新信息和图片,宣传报道工作动态,交流档案工作经验,增强网站实用性,并利用网上咨询、网上留言等互动栏目,及时为民排忧解难,开展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使网站功能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充实,设置更加合理,便于提供服务。
【档案业务】一、围绕土地流转、林权承包、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疗、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完善农村基层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服务体系,全市新创建村级档案工作示范点60个。配合省、市林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6个县市的林权改革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贯彻《陕西省社区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社区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建立居民档案、城市低保档案、“零就业”家庭档案、住房困难户档案、残疾人档案等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加强社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全市新创建社区示范档案室53个。二、制定下发了《渭南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建档工作。在韩城召开了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场会,对14户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组织参观了两户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企业,收到了良好效果。三、认真贯彻全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办法,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登记制度,严格验收程序和标准,深入施工现场实施跟踪指导,确保工程建档质量。对关中环线渭南段、渭南洛惠局等5个工程项目档案予以验收,形成工程项目档案验收报告,确保了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安全。与卤阳湖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了档案员培训班,围绕工程项目档案业务进行了专题讲座,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市发改委联合对华阴三秦“一村一品”大观园建设项目、华县垃圾填埋项目、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市交通局高新客运中心建设项目等8个重点项目档案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责令限期整改,强化了项目建设单位的档案法制意识。深入贯彻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国家档案局8号令,着力推进机关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查工作已基本结束,2009年度归档文件整理普遍按照8号令要求执行。四、协调配合税务、养老、监察院系统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证工作。全市共认证单位56个,其中AAA级15个、AA级16个、A级25个。五、开展创卫档案资料指导工作,与市创卫办、市爱卫办联合举办了创国卫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培训班,为建立翔实可靠的创卫档案资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印发了《渭南市创卫档案资料归档与整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三区”和市直部门把年度文件归档整理工作与创卫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同步进行。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被省档案局评为先进集体。
【档案馆库建设】各县市档案部门抓住国家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契机,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蒲城县新馆一期工程已经封顶,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已上报待批。合阳县新馆建设主体框架已经完工。其他县(市、区)相继完成了新馆选址、设计、环评、可研等工作。市档案馆投入资金进行档案楼维修,安装档案密集架、图纸柜,努力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和办公条件。
【档案宣传法制建设】一、采用展板、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印发传单、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档案宣传教育活动。二、加强档案宣传通讯报道,不断扩大档案工作舆论氛围。积极报送档案信息,在各类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刊登、报道文章、消息37篇。《陕西档案》第五期对市档案馆进行了专题介绍。全年编印《渭南档案简讯》12期,刊登稿件70篇。完成《陕西档案》征订任务,在全省档案宣传通讯工作会议上,市档案局获宣传通讯工作组织奖,并作了大会经验交流。三、档案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全市共对321个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对不按时移交档案、档案管理混乱、不按期整理归档等违法违纪行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档案安全、齐全、完整。
(刘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