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渭南年鉴·2011
9033800000034

第34章 人民团体(4)

【会务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市工商联分别在《中华工商时报》、《陕西新工商》、《渭南日报》、《渭南信息》等报刊发表信息及理论文章45篇,大大提升了工商联的影响力。已经建立工商联网站的韩城市、华阴市、潼关县、白水县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不断推进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3月份,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实施方案》,并组织机关人员参加,完成了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2000万元。三是组织民营企业家出外考察。在引导会员“走出去引进来”上下功夫,把先进的理念引进来,把共谋发展的平台建起来,把本土的经济带起来。6月份,市工商联领导带领渭南市民营企业家一行23人到安康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在推介会上,两市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项目推介、企业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华阴市、韩城市、白水县分别组织会员赴欧洲、世博园、义乌等地进行商务考察。四是参加省工商联经济工作座谈会。7月份,市工商联组织部分县级工商联领导参加了由省工商联在商洛召开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五是召开全市工商联主席会议。8月16-17日,市工商联在韩城召开了全市工商联主席会议。会上,传达了省工商联十届七次常委会暨经济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开展“创先争优”、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实现“三个有更大作为”等工作进行了探讨交流。六是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9月14日,由市工商联、市科技局组成联合巡查组对华阴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巡查。据巡查了解,华阴市确定参扶企业11家包扶14个行政村,已完成包村三年计划的上报等工作。七是完成会员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任务。按照省工商联下达的指导计划,截至11月底,全市工商联系统已新建基层(行业)商会6个,共发展会员350个,全面完成了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其中,9月6日,华阴市工商联成立渭南首家女企业家商会,以商会为平台树立新时期女企业家的良好形象,为当地非公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大荔县以典型带动促发展方式,在两宜地区召开基层商会制度现场会,进一步推动基层商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基层商会的履职能力。八是渭南市浙江商会成立。

【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商联会员队伍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渠道作用。结合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在市政协四届一次全委会上,市工商联系统共提交团体和个人提案16件,已全部立案,部分已收到有关部门的复函。向市政协全委会递交的《关于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关于确保县级工商联编制的建议》等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关于加强盐业市场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建议》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蒲城县工商联的《聚全力凝聚众心努力为县域经济服务》的调研文章在全省工商联会议上作了交流。总商会副主席刘英杰获“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非公有制企业家最佳贡献奖。推荐工商界代表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3名,给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推荐非公人士担任省工商联十届常委会委员1名。

【回报奉献社会】积极引导非公人士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光彩事业精神,激发他们以强国富民为已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据统计,全市工商联系统为玉树、舟曲等灾区捐款100余万元。渭南市总商会副会长、西安协和置业董事长成建礼,秉承母亲遗愿回报家乡,他捐出1000万元成立了奉贤慈善协会,奉贤慈善协会拥有了1010万元慈善款本金。每年有101万元发放或投入公益事业。他的这一举措,树立起新时期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省总商会副会长、渭南市工商联副主席、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保平,以个人名义设立了500万元的李保平慈善基金,这在渭南市民营企业家中尚属首例。华县工商联、华阴市工商联在8月分别组织发起“爱心助学”活动,受到当地非公经济人士的积极响应,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社会各界对举办这样的活动给予高度赞誉。

(王喜稀)

渭南市残疾人联合会

理事长董智辉

副理事长任辉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一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顺利出台。市残联认真学习领会中央7号文件、国办发19号文件以及省委9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拟制定了全市贯彻中省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于2010年12月9日出台实施。二是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托养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市残联积极争取项目,已经将渭南市列为全国首批地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建设试点,并与市发改委协商,完成了项目的可研和申报工作。同时筹措资金120万元,购置了占地0.83公顷,有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临渭区原程家乡政府大院旧址,建成了渭南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已集中托养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64名。蒲城、白水、澄城三县依托已有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实行民办公助开展托养服务。合阳、临渭、大荔等县市区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扎实开展以家庭为主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已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家庭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共托养残疾人1388名。三是“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市残联与扶贫、财政、民政等五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渭南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在白水县开展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将城镇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农村特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济、“五保”范围,并在政策上对残疾人给予特别优惠。韩城市在实施新农保中,重度残疾人交费全部由政府承担。据统计,全市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1686人,城镇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32838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残疾人15958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

【残疾人就业培训】“四带法”培训硕果累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市情和残疾人不同特点,探索出了残疾人“四带法”培训新模式(即:带教学方案,带培训标准,带产品技术,带就业订单)。通过“四带法”培训,残疾人在家或在校就地加工产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投资50余万元对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聘请了专业教师,配备了电动平缝机、锁边机、纽扣机80余台;设置了刺绣、缝纫、计算机、皮革护理等就业需求高的专业。通过“四带法”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残疾人498名,其中278名残疾人通过“订单招生、定向安置”形式,与广东、深圳、西安等省内外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220名残疾人在校、在家就地就业,实现结业后残疾人百分之百就业,有了劳动收入。各县市区都以“四带法”培训为重点,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据统计,全市共培训城镇残疾人1380名、农村残疾人2268名,安排880名残疾人就业。“四带法”培训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视察市残疾人培训中心时,给予高度评价。《陕西日报》、《渭南日报》、中残联网站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残疾人婚姻】“爱心建鹊桥”效果显着。在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开展了以“爱心建鹊桥”活动为主题的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全市11个县市区和渭南高新区都组织了此项活动,共有1200余名残疾人直接参与活动,740多名残疾人达成交友意向。自2008年以后,已有106对残疾人迈入婚姻殿堂。合阳残疾人赋《赞爱心鹊桥》诗一首,“爱心鹊桥残联建,残疾朋友聚洽川。今天幸会结情意,明朝喜看并蒂莲。”此项活动得到了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的充分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康复服务】与市卫生局联合实施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全市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工作,免费为3500余名残疾人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20名贫困聋儿免费配戴了助听器;为33名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矫治手术;为20名脑瘫儿童、20名智残儿童开展了康复训练;在临渭、华阴、白水、富平为50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为3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减免住院治疗。向台北曹氏基金会申请捐赠轮椅1200辆。投资20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市级标准化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为105名肢残人安装了假肢。白水县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

【教育救助】将全市5所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政策范围,让残疾学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资助曙光特殊教育学校、胜利聋儿语训学校100名残疾儿童少年免费入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联合市慈善协会、市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及社会各界筹资22万元资助52名大中专生入学深造,并积极通过其他形式资助868名残疾学生。

【扶贫工作】积极完善“一人一策”扶贫模式,在白水县创造性地开展了“爱心小银行”试点工作。全年累计注入资金25万元,通过互助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向170名残疾人发放互助互担无息贷款,解决残疾人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帮助残疾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联合市扶贫办对114户残疾人进行了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副业项目扶持。全年落实康复扶贫贷款1267万元。对47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十一五”以来,扶贫工作覆盖了全市60%的乡镇和45%以上的行政村,有效解决了2.8万余名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困难。

【文体活动】全面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库建设,使登记在册的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达3060名,特奥体育人才达1500名。积极组织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各类全国性体育赛事,共夺得游泳、田径、轮椅竞速等项目金牌4块、银牌3块、铜牌3块。残疾人运动员李刚(大荔籍)、高方(韩城籍)还被选入国家田径队。市残联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6-2010年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渭南电视台、华县电视台开通了手语新闻节目,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获得了全省残疾人好新闻评选专题、评论类二等奖3个。

【基层组织】全市196个乡镇、180个社区残联、3221个村级残协专职委员已全部到位并落实了相关待遇,实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有人问。16个乡镇、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换发第二代残疾证12.1万余本,办证数和换发率名列全省第一。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9月召开的“全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先进经验介绍。

【助残演出】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走进渭南大型特殊文艺晚会,邀请北京、山东两地残疾人艺术团进行了文艺演出。社会各界共计1800多人观看了这场特殊艺术盛会。澄合矿务局、白水县爱心人士鱼王润等7名企业家向渭南残疾人扶贫工作慷慨捐助17万元,晚会节目精彩,现场气氛非常感人。此次活动有力地宣传了残疾人事业,营造了较好的扶残助残氛围。

(郭建龙)

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党组书记杨同玲(女)

主席王安

副主席马筱丽(女)

【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向海外侨胞、华商和企业家推介项目,宣传渭南。一是利用“西洽会”契机,组织市侨界企业家参加省侨联承办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市长论坛”,积极推介招商项目;二是邀请了杨氏知名企业家、社团组织,与潼关县政府共同组织开展了项目推介和洽谈活动。促成世界杨氏联谊会投资兴建了潼关“杨震公祠”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前主体工程竣工。全年已为该项目投入建设资金1000万元。三是接待了香港着名企业家、陕西省侨联第五届名誉主席颜纯炯一行,台湾经济日报百禾文化咨询公司总监鲁晓明一行以及福建省侨联代表团,推介了渭南招商项目,并陪同客人到富平、蒲城等县考察项目。

【侨界公益事业】争取海外捐赠助学资金137万元,在瑞泉中学和尧山中学设立2个“珍珠班”,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三年高中学业,捐赠50万元,用于建设“杨虎城爱心小学”;争取应善良基金会捐赠,资助渭南师院贫困大学生90名;争取海外捐赠资金38万元,为富平县薛镇安党村建设机井1眼,为澄城县王庄镇东丰乐村修建通村公路1.4公里。

【参政议政】市侨联深入群众,扎根基层,聆听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声音,反映侨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肩负起党和政府与侨众沟通的“桥梁”责任。根据市政协的换届要求,市侨联协商推荐3名归侨为市四届政协委员,并与他们进行了专题座谈,帮助他们增强参政议政意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还多次专题商议侨界热点难点问题,协助他们开展了有关调研,提供了提案素材。侨界政协委员向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递交了4项提案,均被列为正式提案。

【侨法宣传与维护侨益】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一二·四”法制宣传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营造依法护侨的社会氛围;参加省侨联举办的“侨界迎国庆联欢”活动,获三等奖;认真接待侨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解决归侨退休待遇、落实“三侨”子女考学优惠政策等问题,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市侨联、侨办法顾委主任委员参加了“全国侨联系统法顾委主任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联络联谊】邀请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团和世界杨氏社团组织以及沿海侨乡侨联来渭考察交流,举行了联络联谊活动,深化了与涉侨社团的联系;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侨联结成友好对子,为构建侨资源共享机制创造条件。针对西部内陆侨联侨资源缺乏的实际,市侨联认真实施“大侨务”战略,与沿海侨乡侨联开展联络联谊活动,同时注重挖掘姓氏文化资源,发挥杨氏、郑氏、符氏祖源地的优势,以地缘、血缘为纽带,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联谊渠道,宣传渭南,促进发展;海内外杨氏、郑氏、符氏宗亲组织分别开展寻根祭祖活动,宣传介绍了在姓氏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开展了联谊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加了世界杨氏联谊会年会、福建杨氏大型迎祖暨民俗文化活动,与一批海外企业家和着名侨领建立了深厚友谊。

【为侨服务】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定期走访了解困难归侨侨眷情况,每年从经费中挤出资金用于慰问年老贫困的归侨侨眷,针对困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12月16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一行慰问了困难归侨,看望慰问了临渭、蒲城等县市区的10余户困难归侨侨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通过扎实深入的走访调查,对全市早期归侨侨眷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统计,并登记在册,严格按照《陕西省侨办困难归侨侨眷补助费使用管理办法》,一次性足额发放48600元专项生活补助。

(袁也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