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密华为
9037100000001

第1章 推荐序汇集天下的云朵来雨来

王育琨

“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任正非2008年底一声吼分外给力。他一下子抓住了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祸根:一个牛哄哄、官僚气的管理高层,压制了公司生生不息的创新。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初,我应邀到日本丰田考察,从丰田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对比中,发现了现代企业这一顽疾。于是我提出了“地头力”和“答案永远在现场”的说法。远大空调的张跃总裁在2008年底见到我时说:“还在6月份,你就说出了美国金融危机根儿上

的病。”

相比我的“地头力”说,任正非的说法一下子把问题说清楚了。去一些大公司培训,高管问什么是“地头力”,老总说,就是任正非说的“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我在2009年10月推出了我的管理着作《答案永远在现场》,其中,重点解读的案例是日本京瓷公司、丰田公司和中国华为。我确信,任正非要让地头力重塑华为。

我发现,一个公司生生不息的地头力或竞争力,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孙悟空,二是充足授权和信任的场域支持。这些我在2011年1月出版的新着《带着爱去工作》中有所论述,而地头力研究的这个新进展,还是没有逃出任正非的视野。

任正非在他2010年的元旦献词中,提到“管理的灰度”,提出了一个在混沌和颤抖中把握平衡和节奏的新视角。为了达到人人都奋进的那种化境,他知道“管理上的灰度,是我们的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对开放、妥协、灰度的更深刻理解,让任正非在2010年底提出了一系列“云时代”生存法则的新构想。

任正非把中国企业家在这个起始点上的忐忑描绘得很传神:“华为20年来,从青纱帐里走出来,一个孤独的‘农民’,走在一条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像当年堂·吉诃德一样的封闭,手拿长矛,单打独斗,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如今打开眼界一看,我们已经不得不改变自己长期封闭自我的方式。”

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张开眼一看,世界已经是个没有院墙的“云时代”了。以前靠咬住西方公司跟进,现在我们也要参与领路了。惶恐、敬畏和自信油然而生。“黑寡妇蜘蛛”的特立独行已经out了,点燃自己的心脏给众人照亮的丹柯才是“云时代”的生存法则。

任正非很警醒,他现在“既没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也没有其他什么感”。他很担心,他个人的麻木会变成10万华为人的麻木!不能再像农民那样头拱地做企业了。他催促华为高管都去开微博,扩大与“云时代”的接触及共振。未来10年做企业要有新的方式,可以简单化到两个东西,一个是管道,一个是云朵。在任正非的视野中,未来“管道”的直径至少是太平洋,绝对不是黄河长江。

以太平洋为直径修建“管道”,已经超出了物理上的“管道”。这个跟我一直强调的“场域”比较契合。管道或场域是横轴,云朵或孙悟空是纵轴,建构一个生生不息的场域,吸引天下的“自由云”,到直径如太平洋的场域中尽情地下雨。当云朵在这个场域集结形成势头,还可以到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去下祥雨。用“场域”替代“管道”,任正非的话就超越实体经济的词汇了:

“建构一个生生不息的场域,让天下的云朵在这里集结下雨,到地球有需要的地方去下雨。”或许,这会成为未来10年“云时代”的生存法则!

华为的每一步都很坚实,值得全方位解读。财经作家余胜海推出的《解密华为》,很值得一读。此前许多财经作者写书,均没有与任正非面对面交流过,余胜海则不同。他从1990开始关注华为,对于创始人任正非和华为有比较深的了解,可以说见证了华为的成长历程。为准备此书,他先后多次赴华为,以朋友身份与任正非进行多次交流,领悟到了华为人思想智慧的

真谛。

余胜海笔下的华为和任正非,有着鲜活的个性。他写出了任正非的纯粹—纯粹的个性魅力无穷。

看上去任正非在做着许多事,而在每一个当下,他都可以聚精会神做一件事。在那一刻,身心灵合一让他走到了所有人未曾抵达的地方。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有些人一年或几年就干一件事,可是一颗漂浮的心,从来就没有安分过,或者想入非非在未来的梦幻里,或者怨恨在过去时。

余胜海的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华为传奇”之谜,将给如饥似渴的中国企业以丰富而有用的启示。值得一读。

(作者系着名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