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小巷总理”
9043100000019

第19章 居委会干部要努力求取知识

有知识,才能有能力;有能力,才能做出一番成绩。知识贫乏,思维迟钝,不可能成为好的居委会干部。

(第一节)居委会干部应具备的知识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他又说:“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要把社区建设好、管理好,居委会干部必须下苦功夫学习,增长自身的才干。

应具备的知识

(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居委会干部除少数必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外,多数应具有名副其实的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是进一步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有关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社区管理专业知识的前提。文化知识中,语文、数学、形式逻辑学、计算机应用知识等最为重要。

(二)较全面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法律知识、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

(三)较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民政学、行政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伦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市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及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人民调解、老龄工作、妇联工作、劳动就业、家庭管理等知识。

(四)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居委会干部要处理各种问题,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就要求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不同层次、不同职别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心理特点和生活特点等。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就会细心观察自己面临的环境,考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风俗习惯、历史的沿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开展社区工作。

忙,也要学习

上面列了20余门科学知识,可能有的朋友认为是太多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看看名人怎样说的。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说:“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中庸》上说:“好学近乎智。”智,就是聪明、智慧;其对立面是无知、愚昧,而无知、愚昧对人们意味着什么?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老一代革命家陈毅则说:“愚昧是个很大的敌人。”

居委会担负着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居委会干部也可以说是社区的管理者。有的学者为了说明知识对管理者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下一个公式:管理者的能力=管理科学知识+管理艺术+经验积累列公式者并认为,管理艺术和管理经验,其功率仅为50%;剩下的50%功率为管理科学知识;而且,管理艺术与管理经验在较大程度上受管理科学知识所制约。丰富的知识能够使我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

居委会干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还不是少数。这些同志要系统地掌握上述科学知识,除了在有关培训班学习之外,主要靠自学,古今中外许多人通过自学而成才,戴笠人同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49年9月,16岁的戴笠人参了军。他没念过书,就自学,他用行军碗装上沙子,用手指在沙土上练习写字,后来又买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识记写,久而久之脱了盲,还当了团里的文化教员。1957年转业后,担任过村支书、教师、记者、编辑。他写散文、写小说、写剧本,十几年后,600多万字、30多部的文艺、科普书籍问世了。他的长达12卷36册共1200万字的《天下趣闻奇观录》,前5册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连版3次,印数达8.5万册,全部销售一空。戴笠人还是一个高产的发明家,他的七项发明已获专利。

(第二节)知识结构要合理

最佳知识结构的原则

居委会干部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时间有限,对所学的知识应区分主次、先后,力求使自己应学的知识得到优化组合。最佳的知识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目标性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或理想)和工作需要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可以少走弯路而节省时间、精力。居委会干部对应掌握的知识,一门一门地检查其有无、多寡,以便明确自己努力学习的方向,不能漫无边际地摸到什么就学什么,更不能把掌握知识当作装璜,甚至用来吓唬别人。

(二)整体性各种知识在构成上,必须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应把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消化,并在实际工作中,以最佳的工作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精湛的工作艺术,来显示其整体性功能。

(三)合理性各种知识的比例要合理,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主干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关系,知识的广博性与专深性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比例关系处理适当,就可以使各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有序性知识的吸收、消化、运用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即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我们对应获取的有关知识,哪个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学得深一些、专一些,哪个一般掌握,要有个科学的安排。

(五)动态性人的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在不断发展中趋于定型、成熟的,要经历一个不断地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如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工作对象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任务的要求等,进行合理的调节。

知识结构的模型

某些学者对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设想(即模型):(一)“T”字型其知识面要广,可用“—”表示;同时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要有造诣较深的专业知识,可用“|”表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也可成为通才。

(二)“X”宇型指系统地掌握两门较系统、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这两门专业知识有一个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具有“X”型知识结构的人有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型人才更显得重要。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既懂社会科学知识,又要精通计划生育管理知识。

(三)宝塔型从塔基至塔尖依次分成4个层次的知识结构:一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专业知识、主攻方向或目标。塔基体积大,因此基础知识应当是面广而扎实,由于潜力大而可以极大地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

(四)蛛网型对一个管理者来说,网的核心是管理科学,管理者要精通;网的中间层是与专业相近的知识,如决策理论、行为科学、心理学、思想教育学等;网的外层是与专业较远的基础理论,如文学、数学、心理学等。

(五)飞机型机头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机身部分:管理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机尾部分:具体的管理理论,如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控制等。两翼分别为数学和外文。

(第三节)怎样求取知识

居委会干部主要靠自学,通过自学不仅学到有关必备的知识,而且通过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求知十要十忌法

这是笔者50来年求知总结的有效方法。

第一,要订好计划,忌信马由缰自学计划一般包括自学的内容、目标、进度等方面,要从自己现有的文化水平及所掌握的知识出发,并考虑客观条件,如每日、每月可挤出的自学时间等。学习要抓住重点,不能多门学科并进,更不能漫无目的。在一段时间内,有重点地集中学习、思考一两个问题,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

第二,要以学为乐,忌畏难怕苦孔子认为,读书学习同其它事务一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仅仅从道理上知道它(需要),不如从感情上喜爱它;一般地喜爱,又不如把它当作一种人生的乐趣好。因此,他主张在阅读中必须首先注意养成好学乐学的心理和习惯。学习不能有畏难情绪,而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新知识。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三,要专心致志,忌心猿意马读书学习只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宋代学者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可见,只有精诚专一,才能深明事理。古人说:“痴迷而成才”,“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痴者,志者”,只要“外物不移”,就一定有所成就。

第四,要善挤时间,忌松懈疲沓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说:“一分时间一分成就……寸阴必珍,寸阴必争。”有的人规定了每天的学习定额来约束自己,有的人随身携带一本书,利用一切零碎时间阅读。雷锋的“钉子精神”,把挤时间学习说得就更形象了。

第五,要会“点金术”,忌方法不当学习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话:一个贫穷的孩子遇着一个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头对路旁的一粒小石子点了一下。它立即化成一块金子,老人把金子送给孩子,孩子却摇摇头。老人又把一块大石头点化成金块送给他,孩子还是摇摇头不要。老人再顺手把对面一座山点化成金山送给他,孩子仍然摇摇头。老人生气了。责问他:金山还不要,你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地说:“我要您的指头。”老人一听笑了。我们在学习上也十分需要这种“点金术”。如果掌握了“点金术”,学习的成绩就会很大。鲁迅先生提倡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脑到、手到”,就是成功的学习方法。

第六,要虚心好问,忌骄傲自满世界上的一切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谦虚好学而不自满。毛泽东同志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形象地把知识比喻为“知识圈”,圈外是疑难问题,知识多的人“知识圈”大,接触到的疑难问题比一般人更多。因此,即使学到某些知识,也要力戒骄傲自满。

第七,要循序渐进,忌好高骛远循序渐进,是人们的认识发展的规律,读书学习应先学习基础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有次序地系统地学习。前面的未学懂,就不要急于学后面的。如果贪多求快,就难以融会贯通,不能消化、吸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第八,要精读细思,忌不求甚解古人曰,“学原于思”,意思是说,学问是从思考中得来的,有所思才有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容易上当受骗,只思考不读书,问题仍然疑惑不解。可见,学习与思考是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为了把思考引向深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向横的方向扩展,或向纵的方向开掘;也可以由一点向四周辐射,也可以由四周向一点集中,还可以进行反思。

第九,要学以致用,忌迷信本本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躬行是求知的归宿。陆游一首诗中有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仅仅从书本上去求得知识是浅薄、不够的,还应当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辨别真伪,去芜存精,领会得深。在学习时要解放思想,不要做书本的奴隶,“尽信书,不如无书”,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能盲从,对的才接受,不对的就扬弃。

第十,要持之以恒,忌浅尝辄止学习是长期的任务,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要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不必要的情绪,使思想的光束集中到书本上,学习要防止“五分钟热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中要不断与自己的惰性斗争,坚持数年,定有长足的进步。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萄子说:“不积跬(kui,半步)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意思是,不是半步半步地积累,就不能走完千里之遥的路程;不汇聚细小的溪流,就不能成为广阔的江海。学习如果“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其结果必然是前功尽弃。

四环式学习法

这是通过由面到点的综合概括,逐步缩小记忆范围,利用较短时间掌握全面知识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包括以下四个环节:(一)精读教材对所学习的内容抓住中心,细心阅读,掌握要点、重点、难点,理解知识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二)编写提纲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进行筛选、概括、组织,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编写提纲,使学习的内容简明地显示出来。编写提纲是写读笔记的一种方法。读书必须要动手。老一代革命家徐特立有一条宝贵的学习经验,叫“不动笔墨不读书。”著名学者吴晗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他总结了治学的“三步法”,即:“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三)尝试背诵对所编提纲,按照顺序反复试背(回忆),遇到不会和不明白的地方,可翻书对照,进行“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记忆薄弱环节,进行第二次“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有效强化用最简洁的语言,抓住概念内涵、实质和材料的核心内容,再对提纲进行压缩(把每句提炼为关键的几个字),使它成为简纲,然后对简纲进行强化记忆,长期印在脑子里。

清朝学者萧伦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人们总结了不少经验,其中有人从反面提出“学风十戒”,即: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识;戒浮,浮则不深;戒躁,躁则无得;戒急,急则不达;戒惰,惰则无进;戒粗,粗则易错;戒袭,袭则无创;戒奇,奇则常谬;戒名,名则难实。

(第四节)重视读“无字之书”

读无字书是清初学者廖燕提出来的。他针对当时那种“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庸俗读书风气,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多“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他认为人们在阅读有字书的同时,要多读点“无字书”,这种主张又被毛泽东同志所看重和倡导。他认为,读无字的书,即是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周恩来同志也重视读无字书,年青时代就撰写这样一付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知识来源于“无字之书”

人的认识总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从客观世界取得感觉经验开始的,即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人们通过实践,接触某种事物,产生感觉经验,认识该事物,从而获得知识。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达尔文《物种起源》是他背井离乡,踏上“贝格尔号”,多年做环球航行考察这种实践的结晶;牛顿创立的力学体系,是他长期躬行实践,废寝忘食地做各种实验取得的成果;李时珍为编写举世闻名的巨著《本草纲目》,带着儿子和学生走遍了大江南北,翻山越岭,花了近30年时间,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这本书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每味后面都有用法和方剂,一共11096个药方。事实很清楚,他们若不参加实践,不去读“无字之书”,那么,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体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不可能问世的。因此,居委会干部一定要把社会实践当成再学习、再提高的大课堂,在深入实际中、深入群众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这方面不如自己,在另一方面可能比自己高明。因此,应虚心向一切人请教。有首《择师》诗说明了这个道理:三人同行路,必有我师在。

择其善者从,其不善者改。

求师无高下,为学无内外。

喜师而善学,他日必成才。

诗的前四句意思是说,三个人一块走路,那其中便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对于那些缺点就改正它。第五六句是说向教师学习不要讲究教师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也不要分什么内外。诗的最后说,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喜师而善学”,那么,将来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春秋时鲁国的孔夫子,是当时一位著名学者和大教育家,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但他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后,总是不耻下问,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甚至还问过少年。

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个人钻研,又不能忽视同别人讨论、向别人请教。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道:“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居委会干部要“不耻下问”,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他有学问,他在某一方面、某一问题上有高见,就应虚心向他学习。不懂装懂者,是自己欺骗自己。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读书、思考、实践,最后要集中到总结上来。通过总结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搞好工作、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许多有作为的干部,都善于从总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总结中,既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通过探索、总结,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预测、决策能力,鼓动、指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

(第五节)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大脑不单纯是贮存器

死读书的人,不习惯也不会动脑思考,往往不自觉地把大脑当做了单纯装载知识的仓库。我们必须抛弃这种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而应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转化呢?

第一,融会知识。学习中不能囫囵吞枣,要领会其精神实质,这才能真正掌握,才能灵活运用。

第二,驾驭知识。不要做书本的奴隶,而要学会综合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第三,超越知识。不能被所学知识框死,不能迷信本本,而应在原来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经过思考、概括、提炼,有新的认识、新的思想、新的创见、新的发明。

古人说:“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学习书本知识,必须苦苦地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学问。有思考才有疑问,有疑问才会迫使我们去想办法解决。在学习中如何思考?一要有目的地思考,在学习中,把精力专注于预先确定的目标上。二要抓住实质性的问题思考,深入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三要大胆地提出一些问题思考,不动脑子地肯定一切,获得的学习效果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四要全面地思考,世界上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顾一面,忽略另一面,而要顾及整体,以避免片面性。五要结合实际思考,客观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即使正确的书本知识,其中有些知识也不一定适于新的情况,这就要灵活运用,不能照搬照抄。六要反复思考,思考的次数越多,收获也就越大。

躬行是求知的归宿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如何把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推动事业前进的力量呢?回答是:实践。《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句是说,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尽细密地探究事物的原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谨慎思考,辨清是非,当获得了真理之后;就要坚决地去实践它。这说明“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躬行”则是“求知”的归宿。唐朝诗人韩愈把“不行”(行,即实践)看做读书成才的“四患”中的一患。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诗中提出要多读(“读书患不多”)、深思(“思义患不明”)、虚心(“患足己不学”)、实践(“既学患不行”)等四项基本要求,做到了就称为“四美”,反之就成了“四患”。他把躬行、实践视为读书、思义的归宿。通过实践,一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试想,一个人只读了关于游泳的书,却不下水,那又怎样学会游泳呢?《政治军官修养》一书的作者余莉莉说得好:知识之树只有扎根于实践的沃土,它才能四季常青,只有长在开拓创新的原野上,才会繁花烂漫、硕果累累。知识一旦离开了实践,就会失去力量,就会成为枯枝败叶。一个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能力,靠别人讲是难以获得的,抄别人现成的结论也是不能奏效的,正确的态度和途径应是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并精心钻研才能获得。

复习思考题

1.居委会干部应具备哪些知识?

2.居委会干部为什么要养成好学精神?

3.建立最佳知识结构应注意哪些原则?

4.什么是“十要十忌”学习法?

5.什么是“四环式”学习法?你有什么学习经验?

6.谈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好处?

7.如何理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