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小巷总理”
9043100000023

第23章 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能力(三)

本章阐述居委会干部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重视口语表达能力

居委会干部在日常工作与人们交往中,应把话说得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自然得体、简洁明晰,做到传情达意,认人家想听、爱听,愿意接受你所传递的信息。

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基本功

有一个成语,叫做“一言九鼎”。九鼎为古代国家的宝器,传说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这个成语原来是形容说话很有分量,能起决定作用;但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的重要性。

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思维敏捷,说话流利,能够在他的周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促进人际间的交往。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出语得体,言辞明快,表意恰切,能迅速地使对方理解初衷,增强思想的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对一些棘手的交涉,也能够凭借高超的口语修养,使诸多难题迎刃而解。面对他人的痛苦,能像春风送暖,用言语抚慰伤痛,消愁解烦,给人战胜痛苦的勇气和力量。在阐述问题时,能够论析精微,有条不紊,要言不烦,使人疑团顿消,以至觉悟。

成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处人处事艺术的构成要素,是捍卫真理的锐利武器,是宣传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友谊的纽带,是增进理解的桥梁。对居委会干部来说,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离不开口语,口语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的手段。

信息研究者认为,尽管现代通讯手段日益发达,但是人们之间的交际基本是依赖口语的。居委会干部熟练地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居委会干部在工作中应当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运用口语传达信息,把自己的想法说清,使人听懂,令人信服。过去,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的说法,历史实例可以佐证。“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事件却不乏其例。这充分说明语言的重要性。1988年开始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其中,“口语表达能力”是考核、评鉴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表达能力是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必备的一种基本功。

语言的力量难以估量

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说话要讲究方法艺术。同样一件事情,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所谓“一种话,十样说”;同是一句话,也可从很多角度去理解,即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语言运用得当,就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口语的魅力或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脑神经医学的开山祖师、西班牙医生卡哈是1906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然而他小时却是一个被警察拘留、被学校开除、气死父亲、气病母亲的野顽童。尽管周围的人都不理他,他却暗暗爱上了邻居家一位姑娘。有一天姑娘同别人聊天,卡哈故意从她面前走过,想引起她的注意,姑娘却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他只听姑娘说出一句话:“顽童都是弱者。”其实,这并不是姑娘专门说给他听的。但就是这句话却深深刺痛了卡哈的心,使他好几天像死了一样,躺在床上,头脑里一片空白。几天后,他重新“活”了过来,孝敬母亲,重新读书,继承父业,上高中,考大学,25岁就当了解剖学教授,一直走向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奖台。那位姑娘可能根本就不曾记得自己说过那样一句话,然而正是她那六个字的一句苛刻的话,改变了卡哈的一生,造就了一个医学天才。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过程与要求

口语表达的过程

一段完整的口语表达,应包括想、编、说、听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内容不断更新、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成为一体。

想是口语表达前的心理准备阶段。说话,自然先要有说话的需要和欲望,在这种需要和欲望的推动下,通过大脑思维,确定说话的目的、话题、话料以及表达的方式方法。有时有些话脱口而出,实际上也是需要经过脑子想的,只不过想的时间短暂,没有意识到罢了。那种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往往会招惹灾祸的。有些人说,美国总统在竞选时“连一次口头上的失言,都可能是毁灭性的。”

编是用语言对说话内容的具体安排。在想过了要说的内容之后,就要迅速选择词语,编排先后,连缀成话,然后通过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和动觉神经传导,传达到发音器官。编的过程体现着个人素质修养,特别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修养。只有经过有意识的、长期的、自觉的训练,才能做到随想随编,编的得体、完美。

说就是由大脑发出“说”的信号,传达到发音器官,通过运动神经,使之转化为声波,构成语流,向听者输送,从而完成了把说话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任务。

听当说的声波被说话人和听话人各自的听觉器官所接收时,对说话人来说,在说中同时也在审听自己的话,从而能够随时调整和校正表达行为,这种反馈是一种主观检验过程。对听话人来说,则是口语表达反馈的一种客观检验过程。由于口语的双向交流性质,听话人的言、态反应又成为制约说话人表达行为的重要因素。

口语是以声传意,进行双向交流的。事实上,在交谈时说话人也是听话人,听话人也是说话人。说话人应有高超的口语表达技巧,力求做到“言为心声”,而听话人则要用心去听、去领会,做到“心领神会”。这样,口语表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言表达的要求

(一)准确、适用

在汉族人口众多的地区,居委会干部应学会普通话,力求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语言表达要具有立体化的功能,即在发音的同时,要有语气、音量、表情等因素的密切配合与协调,这才能形成完美的语言,才能发挥语言的巨大作用。有人写了以下的公式:语言效用=0.7×言辞+0.1×声音+0.2×面部表情上面的公式表明,语言效用若是100分的话,其中70分来自言辞;20分来自于面部表情;10分来自于声音,包括音量和音调。如果在说话时,因用语、语气、表情等方面不够协调,则会使语言效果大为逊色。例如,本来是一句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但是因为语调过于轻飘,面部表情不够诚恳,就往往无法取得别人的信赖,收不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再如,指出别人的缺点原是一番好意,但是如果语调中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爱护,语言又不够委婉,就会令人难以接受,如再加上冷漠的表情,刺激性的言辞,一就更会使人反感。

如何喊别人的名字及对别人如何称谓,也应考究一番。要用清晰的声音呼唤别人的名字,它意味着对别人持一种尊重的态度。如果含糊不清地叫喊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以为把他看得无足轻重。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立即响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一种最好的欢迎表示。使用昵称喊出别人的名字,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深化。如“老王”、“小李”等,这种叫法简洁中渗透着真挚和亲切。在和一些友人们打招呼时,可以只呼名不喊姓,这意味着和对方的关系已经进了一层,充满了温馨的情愫(su,真实的情意)。对别人的称谓要注意分寸和对方的特点。例如,对女性一般不称“老赵”、“老张”等;对不熟悉的异性不要称呼得过于亲热。不要忘记或记错别人的名字,不然容易引起对方的不高兴。

(二)确切、简洁

1.说话的速度说话的速度即说话时节奏的快慢。比较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每句话的时间应限制在45秒之内,以便于理解,最长为一分半钟,超过了这个限度,听者便会产生烦躁感。

2.声音的量度它是指说话时音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对音量的控制要视谈话的地点(露天还是室内)、场合(有无扩音设备),以及听众数量多少而定。无论将音量控制在什么程度,必须强调说话要清晰有力。如果说话时嘟嘟哝哝,让人听不明白,或声音有气无力,都会给周围人的情绪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日本对此十分重视,他们在考察、提拔干部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求“语势有力”。在面试时,对回答问题不干脆利落以及说话声音特别无力的人,都无情地予以淘汰。

3.发音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声音是否和谐悦耳,富于感染力,以及是否沙哑、沉闷,是否有很重的鼻音或刺耳音等。对居委会干部来说,应努力训练和培养出圆润动听、富有吸引力的声音,避免发出沙哑、沉闷、令人生畏的声音。

(三)逻辑、文雅、亲切

语言表达应符合逻辑规则,即思维要严谨细密,表达要条理清楚,给人以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之感。语言的内容要具有充实、深刻、鲜明、新颖等特征。文雅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要求能体现出严、情、意、美等特色。“严”指语言的严肃性、庄重性;“情”指语言要以情感人;“意”指语言要能表情达意;“美”指语言要言辞优美,具有美感,给人以美的意识和美的享受。

亲切、诚挚的语言,不仅使对方易于接受,而且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出门散步,碰到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伸手到衣袋里摸了好一会儿,抱歉地说:“兄弟啊,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袋也丢在家里了。”那人突然紧紧拉住他的手说:“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屠格涅夫奇怪地问:“你谢我什么呢?”那人答道:“我原来只想找点东西吃了就去自杀,没想到你称我为兄弟,还表示歉意。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屠格涅夫这句亲切、恳挚的话,包含了对那位穷人的尊重和友爱,因此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

(四)适宜、切中

居委会干部应善于运用口语。《实用口语》一书提出了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在布置工作时,应干脆利落地把话说得明白透彻,并能激发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在传达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时,应准确无误、明晰完整地讲清楚;在说明某件事情时,应抓住实质,不枝不蔓,使人得到一个明确的印象;在和别人交谈时,应突出中心,情理兼备,使人甘之如饴,久听不厌;在需要即席讲话时,应该切合场景气氛,有中心,有条理,既准确又得体;在做思想工作时,应喻之以理,动之以情,平易亲切,使人如面春风,心悦诚服;在总结、汇报工作时,应突出重点,言简意明,具体生动,安排得当,讲成绩不过头,讲问题不掩饰,平实得体,实事求是;在主持会议时,应能通过你的引导把握会议的进程,使与会者既畅所欲言,又不致离开中心议题;在遇到突然情况时,应该情绪冷静,判断准确,语言得体,应付自如,对答如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显而易见,口语表达能力强,事半功倍,有助于做好工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给工作造成损失。

(第三节)交谈要领

交谈力求坦诚而不虚伪,深刻而不枯燥,渊博而不卖弄,幽默而不油滑,形象而不花哨。

交谈方式因人制宜

交谈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理、职业、素养、爱好等是不相同的,交谈的方式要因人制宜,这样才能谈得拢,谈得成功。如与老人交谈,应多增进一些了解,设身处地,以宽慰为怀;与青年交谈,可以激烈争论,但不可伤人心肺;组织内的同志交谈,可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但必须实事求是;与少年交谈,可以循循善诱;与性格急躁的人交谈,可以稳住对方,然后再进行简洁明快的交谈;与性情迟缓的人交谈,要力避急躁,力求合拍;与性格憨厚的人交谈,要实实在在,不要旁敲侧击;与思维敏捷的人交谈,可一语道破,不必做许多铺垫;对主动找上门来,应不可失掉机会,积极热情、真挚坦诚地交谈;如果对方心情烦躁甚至恼怒,就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去批评,这就无异于“火上浇油”,一谈准崩;与对方关系密切,可直说、深说;关系一般,说话要掌握分寸,以免出现僵局。

与领导交谈,不要过于拘谨、畏缩,切忌唯唯不敢谈,诺诺不善谈,也不能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献媚拍马。要说真心话,不能隐瞒自己的观点和事实。如果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应大大方方、有理有据谈出来,尽可能显现出你思维的敏捷,眼光的敏锐,谈吐的文雅,认识的深邃(sui,深远),分析的力度。与同级交谈,要谦虚谨慎,互相尊重;细心商议,掌握分寸;态度坦诚,相互信任;坚持原则,不相互吹捧袒护;更不要相互指责,互不服气。与下级交谈,不要摆架子,不要盛气凌人。如果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下级有话也不会说,有理不敢辩。对下级既要肯定成绩,给以激励,又要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出了问题,不要一味地训斥、批评,要与下级认真地讨论,实事求是地查找原因,总结教训,给下级以充分信赖。

灵活机动地引发话题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话题提的好,就有助于顺利交谈下去。

引发话题的方法,董兆杰先生提出以下三种:(1)开门见山法,即直言不讳地从正面向对方提出询问的问题、探讨的重点,很快进入交谈。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一是与对方有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二是交谈的内容是对方愿意谈的。(2)侧面迂回法,先暂时避开要谈的内容,谈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事情,边谈边分析对方的反应、心理,适时巧妙地引出正题。(3)反面激将法,当对方不愿对某一话题交谈,说“不知道”、“没意见”进行搪塞时,可以抓住对方知而不说、知真说假的心理,用“激将法”激起对方的冲动,进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但要因人而异,掌握火候,不可“激僵”。

语言礼貌避免误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交谈中除了选择和使用简洁明快、生动幽默的语言外,还必须使用和气、文雅、谦逊、好听,能给人以尊重、温暖、鼓舞和力量的文明礼貌语言。礼貌的称呼,不仅可以使交谈者关系融洽,也能反映出交谈者的风度和教养,还可以造成良好的交谈环境。礼貌语言,表现于敬语和谦语的运用上。交谈者善于运用委婉语,同样一个意思,直接倾谈,可能伤对方自尊心,如换一种说法,委婉些,对方可能欣然接受,也表现了你的文雅风度。

交谈时言语要准确,避免误解。张剑同志提出注意以下五点:一是避免语言表达含糊和有歧义;二是注意同音词、近音词的使用,用得不当,或吐词不清,很容易产生误解。三是要注意说话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而口语必须借助停顿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四要注意语言顺序,如果颠倒语言顺序,常常会把人弄得莫名其妙,甚至发生误会。五要注意不要随便省略主语,交谈时双方在场有时可省略主语,有时就不能省略。如果省略了主语,对方把别人当成了自己,容易引起误解。

克服谈话毛病

(一)管理者开口“十忌”

一忌浮夸把土堆说成大山,把小溪说成江河,乍看似有“气魄”,实则信口吹牛。

二忌轻率喜欢轻易许诺,满口应承,貌似慷慨,徒自轻浮。

三忌粗鲁言语粗俗,缺乏修养,与社会文明格格不入。

四忌庸俗开口只会议论吃穿玩乐,目光短浅,内心空虚。

五忌流气油腔滑调,打情骂俏,满口脏话,品行低下。

六忌累赘颠来倒去,哕哕嗦嗦,言不及义,听而生厌。

七忌牵强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胡搅蛮缠,爱搞诡辩。

八忌露锋锋芒毕露,危言耸听,咄咄逼人,不留余地。

九忌诽谤说长道短,无中生有,逢甲说乙,搬弄是非。

十忌虚伪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信口许愿,失却信任。

(二)管理者谈话“十不”

一不炫耀自己;二不依仗权力;三不喋喋指责;四不训斥已认错者;五不揭人疮疤;六不讽刺挖苦;七不伤人自尊心;八不说“七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粗话、废话、脏话);九不盛气凌人;十不苛求别人。

(三)管理者谈话“五禁”

1.禁用一个手指(如用食指)点对方,这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2.禁用质问式的语气与人谈话,这易伤对方的感情。

3.禁在谈话时眼神逡(qun,逡巡,游移不停)巡四周或看窗外,这会使对方失去谈话的兴趣。

4.禁止在谈话时边干其他事情或不断地看手表,这会使对方以为在下逐客令,而导致谈话不欢而散。

5.禁止在谈话前喝酒,尤其不能吃大蒜、葱、韭菜,也不能使用令人窒息的浓烈香水。

(第四节)体态语言艺术

体态语言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借助非有声语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参与交际的一种特殊语言,如人的动作、手势、表情等。这种特殊的语言所蕴藏的含义有时更丰富、更深刻。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信息表达的总效果=7%语言+38%声音+55%面部表情。有些专家研究结果认为,人类至少有100种不同的体态语。人们说话时的每一姿势、每一表情都在传递着一种语言意义。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说:“你的一举一动,都应使周围的人感受到你诚恳正直。”

(二)体态语言的特点

1.直观性。它是通过身体动作、姿势、面部表情作用于视觉直接传递信息的。人的大脑左半球主管语言、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音响,听觉视觉并用,两半球互相补充,而视觉的感知往往能够接受更加微妙细腻的情感。

2.差异性。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体态语既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同一社会中不同性别、年龄、文化修养及不同阶层的人,体态语言也各有特点。不同民族的体态语言虽有差异,但相互间在进行着渗透。

3.习惯性。体态语言有些是先天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哭、会笑、会扬起眉毛。人们高兴时微笑,嘴角上翘;不满时,嘴角下耷,前额皱起等,这是人类本能的共同的体态语言,并不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才学会的。

4.多意性。有许多体态语言表情达意往往不够明确。一个人做出双肩一耸、双手敞开的姿态,这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是漠不关心,也可能是无可奈何,或许是无所谓的意思,也许是表示他对某个问题疑惑不解……总之,有些含糊性、多意性。这就需要把这种形态语言放到整个行为模式中去考察。

体态语言的主要表现

(一)面部表情千变万化

面部表情是借助眼、眉、嘴及颜面肌肉的变化反映出来的。人们心中有事,往往会流露在脸上。如面有难色、面色如土、面红耳赤、面无表情、面有愠色、满面春风、满面怒气、满面愁云等,都是心中的情感在面部的流露。

笑容是一种重要的表情。微笑、笑容可掬可以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关系更加融洽;冷笑、嘲笑会拉开人际间的距离,在相互间筑起一道心理上的堤坝。因此,说话时的笑,一要把握笑的时机;二要把握笑的分寸,根据同交往对方的关系、交际内容和场合以及对方的性格、习惯,自然笑出来。笑,要出自内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居委会干部在工作中的交谈,一般应以微笑为基础。微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有控制的笑容,使人觉得和蔼可亲,它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自然表现。

眉部的紧皱或舒展、嘴的变化也在表达不同的情感、思想。眉开眼笑、双眉舒展、喜上眉梢在表达一种喜悦的情感。而紧锁双眉、立眉竖眼、横眉冷对则表达出一种恼怒的情感,撇撇嘴是一屑不顾;努努嘴则是一种示意;咧着嘴是一种高兴的表现;噘着嘴则是生气的反映。

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无法掩饰的面部表情流露出来,在融洽或离间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坦率诚恳、轻松友好的面部表情,会助你提高工作效率;而自负矜(jin,自夸,自大)持、盛气凌人、矫揉造作、生硬僵滞的面部表情则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既损害自己的形象,也不易办成事情。

(二)眼神是心灵的窗户

眼神具有反映深层次心理活动的特殊功能。心地善良,眼睛就明亮;心底不正,眼睛就昏暗。

在人际交往中,不时地注视对方的眼睛和面部,是真诚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表现;伴随微笑而注视对方,是会意的表现;当对方伤感时,皱眉伴随着注视,是同情的表现;轻移目光,可能是心不在焉、不感兴趣或内疚、害怕的表现;不敢直视对方,是羞怯的表现;有意不注视对方,是淡漠的表现;只注重手中的活计,而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的表现;面无悦色的斜视,是鄙视对方的表现;斜眸而微笑,是向对方传情的表现;从头到脚巡视一遍是审美的表现;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讥讽的表现;突然圆眼瞪人,是警告制止的表现;双方不时地对眼,是会情、通情的表现;凝眸而眉飞色舞伴着微笑,是轻浮的表现;热情诚恳的目光,使人感到亲切;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闪耀俏皮的目光,使人感到诙谐幽默;冷淡虚伪的目光,使人心情不畅不悦;咄咄逼人的目光,使人不寒而栗。

(一)手势表现力十分丰富

手势在体态语中占重要地位。人们常用的手势大体上有仰手向上,覆掌朝下,手指伸屈,紧握拳头,双手合抱,挥动手臂等。手势的运用要明确简练,自如和谐,体现个性。

明确简练是指说话人应配合有声语言的内容,使手势成为有目的的动作,无论是弹指抡拳还是推压抓拉都要有内在的依托和明白的用意,要起到补充、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作用。要用简炼的手势去衬托、强调关键性的词语,增强信息交流的精确度和交际效应。说话时手的动作太多、太大、太花哨,或抓耳挠腮,或搔首弄姿,或频频挥拳,或双手乱划都会给人一种不沉稳、不老练的感觉。

手势的自然和谐应该是情动于衷而手动于外,言与手巧妙呼应,浑然天成。

手势同说话一样,也有个人风格、特征,它与说话人的性格、气质、修养紧密相关。爽朗敏捷的人同内向持重的人的手势有明显差异。周恩来左胳膊在腹前微曲,右手微举挥摆,显示出他的谦虚美德。20世纪60年代初,外交部长陈毅在回答外国记者用什么武器把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打下来时,他仰脸向上看,用手向天上一指说:“我们是用竹竿桶下来的呀!”显示了他的幽默风趣。

(四)身姿是人的思想感情和素养的外露

身姿是指坐姿站势。落座时要轻而稳,动作不宜过大、过猛;落座后要端庄、大方、自然,上身端正挺直;交谈时上身的前倾度应把握好。自然直坐是一种平和自信的表现;适当前倾是关注认真,态度积极,是对对方的尊重;完全后倾,显得旁若无人,毫无顾忌,是一种高傲冷淡的表现,应当尽量避免。站要直,立要稳,不耸肩弓背,东倚西靠,也不能一条腿直,一条腿乱晃,或者脚尖乱踢乱点。站立时要掌握好同对方的距离,同陌生人说话,不宜离得太近,以免彼此感到拘谨、不自在;同熟人交谈,又不宜站得太远,那会产生疏远、冷漠的感觉;同关系一般的人交谈,或者上级同下级交谈,适当缩短距离是在表示亲热或关切;有意拉大距离,则是慢待、冷淡。掌握好身姿会形成一种姿态美,显出一种高雅、优美、潇洒豪爽的气质,自然能给人一种良好的印象,而且有助于促进感情的交流,提高口语的交际效果。

(第五节)演讲与报告

不少居委会干部不太习惯在大庭广众中发言,而在大会上讲话更是感到有些畏怯。要开展社区工作,对居民群众进行组织、动员,就不能不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演讲

演讲这种口语表达形式要求调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手段,在大庭广众之中,圆满而艺术地完成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目的。一次精彩的演讲,往往能取得使其知,令其信,动其情,促其行的重大成效。

(一)做好演讲准备1.克服心理上的紧张。应该知道,既然让你作讲演,就说明你在某一方面比你的听众要懂得多,因此只要认真进行准备,讲演就一定会成功。在心理上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

2.认真地进行准备。对谁讲,讲什么,讲多长时间,怎样讲,这些都要明确。

3.准备讲演提纲。一般要写好完整的讲稿,但也可列一个详细提纲。这时不必逐字逐句地写下来,但关键的事实、重要的数据、人名、地名、年代等应该写下来。

4.缺乏经验的演讲人,可以事先在小范围和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试讲,以取得经验。

5.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如书写板、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等,以提高演讲的效率和听讲人的兴趣。

(二)演讲的内容结构1.演讲的开头。开头通常分两部分:一是提出讲题;二是与讲题有关的话语。二者之间具有过渡、衔接的关系。演讲人也可以根据演讲背景、演讲对象等具体情况,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用以体现表达思想简明有力。除了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之外,还要求依对象选用适当的具有鼓动、教育、启发性的语句开头。要避免那些无针对性的、不着边际绕大圈子的开头。

2.演讲的中间部分是中心和主体。该部分要针对讲题的具体情况加以展开。说明事物的讲题,应对事物的过程详加阐明。演讲的中间部分主要是怎样划分段落,哪些详谈,哪些简述,如何突出主题,使论证、说明、叙述层层深入等等。

3.演讲的结尾。该部分一般包括结论和结束语等,可根据演讲内容和听众特点,作别具一格的结尾。结论与论题要前后呼应,要进一步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心理和情感的距离,要使结论格调鲜明,并且有强大的鼓动性。

(三)讲求演讲技巧1.演讲时控制场面的技巧。它包括:亮相得体,脱离讲稿,动静结合,变换节奏,设置悬念,有意提问,遇乱不惊等等具体方法,尤其要讲究风度和精神状态,以吸引和感染听众。

2.演讲时几种情绪控制技巧。主要有紧张和过激情绪的控制、冲动情绪的控制、压抑情绪的克服等等。这些方法要在演讲时审时度势,敏锐观察,因势利导。

3.口语表达的节奏技巧。要求把握好张与弛、起与伏、急与缓、断与连各自的辩证体系。在最引人的“部位”,要快慢结合。

4.以形象见生动的技巧。这种技巧是使演讲的思想内涵通过听觉走进听众心灵中去,形成趣妙横生、引人入胜的局面。这种技巧靠形象思维作支柱,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

5.说服人的技巧。包括激将法、迂回包抄法、以退为进法等。

6.提高听众情绪的技巧。在适当的地方可以利用表情、手势、语调、重音等手段来加强语言感染力。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制造一些笑料,以提高听众的情绪,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始终跟着你的讲话。

7.加深理解、记忆的技巧。讲话要有条理性;可在开头扼要介绍所讲的大体层次;讲话的速度可稍微放慢些;重要的内容、关键的语句可适当地重复和强调。

(四)提高演讲效果如何提高演讲效果,笔者总结了以下11条:把握对象,有的放矢;主题明确,观点清楚;

次序井然,逻辑严谨;

感情强烈,诚挚忠恳;

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语气适当,谈吐清晰;

情绪稳定,表情自然;

不说废话,不带口癖;

视线遍众,话音遍场;

仪表端庄,作风朴实。

报告

报告是利用讲坛就某个重要方面或问题,向听众宣传的形式。一场好的报告,如久旱之甘霖,沁人心脾,回肠荡气,给人以深远的启迪。刘焕辉同志提出了作报告的以下技巧:(一)旨意清楚,观点鲜明讲话要旗帜鲜明,斩钉截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糊不清。任何报告都要首先思考:指导思想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观点越鲜明,越深刻,就越易为听众所接受。

(二)潜心调研,对症下药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报告前应了解听众是谁,其思想情绪、职业岗位、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生活状况如何,然后才能明确主要问题何在,从而准确地提出问题,作出分析,形成观点。

(三)妙用语言,成竹在胸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听众对新异的语言、观点,注意力更集中,记忆力更深刻。一般来说,从侧面和反面说明问题,用疑问句、反问句的形式,用诗歌的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往往能激起听众的注意。

(四)准备周密,吸引听众有些演讲家每次上台前都要作充分准备,对着镜子打扮一下,头发梳光,领带打端正,衣服整齐,精神焕发,以便给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特别注意说好第一句话,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听众不喜欢装腔作势的“官话”、敷衍应付的“假话”、大而无当的“空话”、故作高深的“玄话”。报告者应从着装、气质、举止,特别是语言上贴近群众。

(五)意到情随,跌宕起伏平淡无奇的讲话,是令人厌恶的催眠曲。报告人只有满怀激情、寓理于情,才会不断进发人与人之间心灵撞击的火花。在讲话时,声音抑扬顿挫,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往往能抓住听众思维的脉搏,吸引听众注意。

(六)控制场面,善始善终在报告中应始终密切注视听众的情绪和反映。只有顺应听众情绪,激起听众感情,制造一些悬念,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报告的结尾可灵活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或给人鼓励,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或给人以美的薰陶。

复习思考题

1.用实例说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2.口语表达过程分哪四个阶段?

3.语言表达有哪些要求?

4.用实例说明交谈方式要因人而宜。

5.交谈如何引发话题?

6.交谈中应警戒哪些毛病?

7.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

8.谈谈人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表现力。

9.居委会干部学会并善于在众人面前讲话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10.如何提高当众报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