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916400000008

第8章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

一句经典

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当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也是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之一。

韦伯生于德国艾尔福特镇,毕业于海德堡大学法律系,后在柏林任法律讲师。1889年,他经历了一次大的精神崩溃,中断了学术研究。1904年,他在美国被大都市生活的节奏和喧嚣以及土著人奇特的民主习惯深深吸引并获益匪浅,他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了关于方法和关于新教伦理的论文。从此,他进入著述的高峰期,一生有多部理论专著。

成书背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着重论述了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

与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韦伯深切感到了资本主义精神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支持作用。然而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他多么准确无误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而在于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精神的形式,及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他认为,禁欲主义新教的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个基础的反映。

在韦伯的著作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分析社会行动系统的方法:根据一种理论,使许多价值角色的问题成为人类社会行动的决定因素,从而使一些陈旧的看法完全被人抛弃。

思想品读

这部著作分为导论和第一部“问题”,第二部“新教禁欲派别的实用伦理”共三个部分。

在导论中,韦伯指出只有在西方,出现了一个其发现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即理性的资本主义形式,其区别与以前各种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理性的自由劳动组织形式和理性的资本运作方式。进而点出全书的主旨,即资本主义精神决定着近代资本主义形式。

第一部“问题”分为三章:第一章“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第三章“路德的‘天职观念’——研究的任务”。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一定的宗教思想对经济精神发展的影响,即对一种经济体制的精神气质的影响。就此而言,探讨的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精神与禁欲新教的合理伦理之间的联系。

第一章韦伯论述了新教徒不论作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不论作为多数派还是少数派,都表现出发展经济合理主义的特殊倾向。韦伯用大量的事例说明,一种非凡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会与各种渗入并支配他们全部生活的最强烈的虔信共同存在。

第二章作者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但是却没有按照“类同种差”的原则给这个概念下定义,而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取出个别部分加以分析和解释。韦伯引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大段话。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富兰克林的道德态度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即把赚钱纯粹当做目的本身。韦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职业道德”这一独特观念,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最重要特征,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作者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大敌对力量是传统主义,而宗教教育最有可能克服传统主义。作者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代替传统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过程,认为引起这场革命的并不是投入该行业的新资金流,而是新的精神,即资本主义精神。也就是说,现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问题不是以资本主义方式使用的资本额从何而来的问题,而首先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

第三章作者分析了路德的“天职”观,即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的义务。韦伯认为这一概念仍然是传统主义性质的。路德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其思想越发传统。韦伯强调本书的研究不在于评价宗教改革,而是澄清宗教力量对于形成特殊的世俗现代文化所起的作用。作者同时也否认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是宗教改革产生的结果,他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精神在扩张中,宗教力量是否起了作用,以及起了多大作用。

第二部“新教禁欲派别的实用伦理”分为两章:第四章“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和第五章“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这一部分是对世界各种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试图通过评述最重要的宗教与经济生活关系,宗教与其环境中的社会分层的关系。

第四章韦伯介绍了历史上禁欲主义新教的四种主要形式:加尔文教、虔信派、卫理公会和浸礼教派。

作者首先讨论加尔文教,指出“命定说”最能代表加尔文教教义的特征。它唯一关心的是上帝,而不是人类;上帝已经处在一个超然的,不被人类所理解的位置,基督徒的社会活动完全只是为了荣耀上帝。因此,为社会日常生活服务的职业劳动也具有了这种特征。加尔文教伦理的功利主义特色的根源也在于此,加尔文教职业观念的独特之处也出自同一根源。

接着作者讲到了虔信派,它本身采取了一种在许多方面与加尔文教极为相近的立场。虔信派的成员试图在这个团体中过一种不受任何尘世诱惑,一切细节听从上帝意志安排的生活,从而通过他们日常行为的外在象征,表明他们获得了真正的再生。但和加尔文教不同的是,虔信派不是实践中的宗教为确证来世而进行禁欲奋斗,而是使它为在此世享受获救的快乐而努力。

然后,作者介绍了卫理公会。它以强调感情但仍属禁欲的宗教与日益冷漠或排斥加尔文教禁欲主义教义原则基础的态度相结合为特点,它的伦理实践则与它渴望予以复兴的英国清教的伦理实践密切相连。

最后作者谈到了浸礼教派。在这里,信仰的重要性都被减小到最低限度,相反却出现了早期基督教的灵物论的复兴。他们主张绝对避开尘世,即避免与世俗者进行任何没有绝对必要的接触,加上最严格地信奉圣经,即以第一代基督徒的生活为模本;同时只要昔日的精神一天不泯灭,这种避开尘世的原则就绝不会彻底消失。

第四章概要描述了清教天职思想的宗教基础,接下来韦伯彻底探究这种思想在商业领域产生的结果。

第五章作者重点论述了禁欲主义新教的基本宗教思想与其日常经济行为准则之间的联系。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资本主义精神态度的基本要素与清教世俗禁欲主义的内容是相同的。清教的思想以及对禁欲主义行为的重视,势必直接影响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这个新教禁欲主义强烈反对财产的自发享受,它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它具有使自由获取行动摆脱传统主义伦理桎梏的心理效果。它打破了对所谓获取冲动的束缚,不仅使其合法化,而且将其视为上帝的直接意愿。一种独特的资产阶级经济伦理已经形成。

最后,韦伯对全书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书旨在就新教禁欲主义产生影响的事实和方面,追溯它们的起因,同时也反过来进一步考察社会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的总体是如何影响新教禁欲主义的发展和特征的。

综观全书,在韦伯的理论体系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因果关系的链条,即资本主义精神决定着近代资本主义形式,资本主义精神又直接产生于新教伦理,也就是说,是新教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感。事实上,我们可以简化这个链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揭示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结论:新教伦理决定资本主义形式,中间存在一个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个中介。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主要考察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教新教的宗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亲和关系。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范畴。他把“资本主义”当做一种整体性的文明来理解,认为它是18世纪以来在欧洲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宗教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精神发展的结果,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体现。在这样一种文明中,依靠勤勉、刻苦、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精心盘算,把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获取预期的利润,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经济合理性的观念。这种合理性观念还表现在社会的其他领域,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精神气质或社会心态,弥漫于近代欧洲,这就是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它作为近代欧洲所独具的价值体系,驱动着人们按照合理化原则进行社会行动,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是与新教伦理分不开的。新教加尔文教派所信奉的“预定论”认为,上帝所要救赎的并非全部世人,而只是其中的“选民”。谁将要成为“选民”而得到救赎或谁将被弃绝,都是上帝预先确定了的,个人的行为对于解救自己无能为力。从表面上看,“预定论”的逻辑结果必然导致宿命论。但在韦伯看来,“预定论”认为个人对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这就在新教徒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紧张和焦虑,教徒只能以世俗职业上的成就来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并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于是自成了一种神圣的天职,世俗经济行为的成功不是为了创造可供于享受和挥霍的财富,而是为了证实上帝对自己的恩宠。从而,“预定论”的宗教伦理就导致了勤勉刻苦,把创造财富视为一桩严肃事业的资本主义精神。这就是韦伯在本书中的主要论点。

影响与评价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该书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是结论,还包括本书的方法论,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思路,并开辟了多条研究途径。

社会学家科塞评价他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社会行动中的磨难、悲剧以及偶尔的成功的超脱的关注,使他成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领域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