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注重发挥自身的特长,扬长避短,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要抓住市场的变化和孩子们的需要,准确把握孩子们的心理。
三是要注重积累和发展。善于积累资金,善于发展壮大,在经营上锐意进取,永不懈怠,及时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调整发展的方向。
8.商海拾贝——农家小伙从海边拾来的一百万
导读:大多数人对海滩上随处可见的贝壳不以为意,但正是这样不起眼的贝壳,成就了本文主人公的财富梦想。
中专刚刚毕业时周益才满17岁,他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年轻的他决定背起行囊,走出并不富裕的家庭,独自一个去闯荡世界,寻找自己的前程。激情和梦想是每个青年人通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的通行证。但是,每个成功故事的开头大概都是充满艰辛的,没有一技之长的周益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几经周折,半年多后,他才辗转在广州市番禺区一个玩具公司找到一份业务员的工作。最初,他只有500多元的底薪,这一点钱仅仅能够保证他的基本吃住需求。为了多赚钱,周益每日早起晚归,跑市场、见客户,原本老实、木讷的农村小伙儿周益逐渐成长为一个头脑灵活、能说会道的老业务员,每个月都能签上几单,薪水涨到了每个月2 000多元。在当时的广东,那也称得上一份可观的收入。
当年5月,年轻气盛的周益和老板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争执,他因为工作问题和老板大吵一架,一气之下炒了老板的鱿鱼,和另外一位朋友跳槽到广东东莞市虎门镇一家新开业的速冻食品公司做业务员。现在的周益和当年不同,他已经是一名富有经验的老业务员了,来到新公司仅仅3个月,他就拿到了3 000多元的月薪,并晋升为新公司销售部门的负责人。
8月中旬,已经成为食品公司中层的周益作为公司代表去往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海南特区,和海口的一位长期合作伙伴谈一个项目。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生意谈完之后,热情的合作伙伴便盛情邀请周益到四季如春、风景秀丽、闻名海外的海南岛游玩。
海南的休闲时光令周益难忘,多年打拼的他放下了繁冗的日常工作的牵绊,全身心地投入到碧海蓝天、海浪沙滩中去,非常惬意。他终于有闲暇思考自己的生活,多年的商海沉浮,真的让他感到有点疲惫了。游玩时,童心不改的周益发现沙滩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很是可爱。出于喜爱,他就随便捡了十几个带回去,准备送给朋友,自己也可以在办公室当摆设。
回到东莞以后,周益精心地把这些贝壳清洗干净,带到办公室,准备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作为摆设。可哪知道他刚把这些漂亮的贝壳拿出来摆上,就被几位眼尖的同事发现了:“哇,这些贝壳真漂亮呀!你是在哪里买的?有时间我们也去买几个!这东西摆在家里多有情致。”周益微笑着说:“这是在海南玩的时候,在海滩上捡来的,你们要的话,随便挑,别客气。”周益很高兴同事们能喜欢他的贝壳。
几位要好的同事听说这些都是捡来的,也不和周益客气,一拥而上,把他办公桌上的十几个贝壳一抢而光,没抢到的同事还对他说:“下次出差你一定得给我们多带点贝壳回来!”。周益有些得意,但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在海南海边俯仰即拾的贝壳一旦到了内地,居然如此受欢迎。有一天拿出来做商业开发,一定有利可图,如果哪天我失业了,可以在贝壳上面做做文章。
年底,周益利用春节放假的机会,故地重游,又来到曾留下美好回忆的海南。这一次,不仅仅是为了放松身心,好好休息一下,他也是为了海南岛上不计其数的贝壳而来。
周益花了1 000多元请当地的两位老人给他捡了3 000多个形状各异、各具特色的大小贝壳,并且精心地清洗、打包,就这样,本来是来度假的他大包小包的地满载着海南岛贝壳回到东莞。
回到东莞的当天晚上,周益就拿着一部分质量较好的贝壳在东莞虎门镇著名的龙川夜市上摆了一个地摊。如今身为公司高层的他重操旧业,有点物是人非之感,也想起了许多自己当初孤身闯东莞的往事。自己千里迢迢拾贝壳,又辛辛苦苦带回来在这里摆地摊出售,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出去。
出乎周益的意料之外,贝壳生意出奇得好。他的贝壳摊位还没有完全摆好,就引来许多路人围观。他们对周益的贝壳爱不释手,纷纷询问价格。周益还没有什么心理准备,随口说道这些全部10块钱一个,路人纷纷解囊购买。他一个人里外忙活,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摊上的贝壳已经卖出大半。一算账,这一次摆摊,毛收入400多块。周益算了算,如果手里的贝壳全部售出,自己去海南拾贝的成本再加上自己去海南旅游的花销都回来了,而且还有大赚头。他非常高兴,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个晚上都在虎门的几个夜市上摆摊,每天的纯收入都稳定在200元左右。后来,早就厌倦了打工生活的周益干脆辞掉了公司的工作,当上了专职的“卖贝壳的”,白天到东莞几个工业区、学校、公园附近摆摊,贝壳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不过,业务员出身的周益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知道,贝壳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新鲜感和独特的形状,但是一旦消费者见得多了,就会心生厌倦,再也不来购买了。要想把贝壳生意长久做下去,就必须增加贝壳的品种和特色。他首先想到了把那些销售迟缓的普通贝壳雕刻成动物或者花草的形状,又受到许多在石头上写姓氏、名字的工艺品的启发,在普通的贝壳上写上诸如“百年好合”“地久天长”“白头偕老”“一见钟情”“I love you”等祝福语,还设计出了情侣贝壳、心形贝壳等品种。周益雇人制作贝壳,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原来卖不出去的普通贝壳经过妙手加工,立刻大受欢迎,得到许多年轻人尤其是青年情侣的青睐,售价也比原来高出了许多。
已经有一些资金积累的周益深受鼓舞,他决定大干一番。很快,打拼多年的他在人流如织的市中心开了一家贝壳工艺品店,招来员工大量制作贝壳工艺品。巧学善思的周益深入钻研,相继研究出来贝壳帆船“一帆风顺”的制作方法,还制作出了贝壳屏风、贝壳挂件等工艺品。他还聘请了一位美术学校的毕业生专门负责制作成型贝壳制品。贝壳工艺店的产品不仅卖给游客,周益也很快把它们作为迎来送往应酬的礼品推销给各大企事业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的周益每个月收入几万元,早已经实现了有车有房的“白领梦想”。
看到周益卖贝壳很赚钱,许多人也跟着打起了贝壳的主意,纷纷跟进。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仅在他的贝壳工艺品店周边就出现了三家差不多的贝壳工艺品店,那些工艺品店里出售的贝壳也都和他店里的大同小异。
这可急坏了周益,贝壳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而随着越做越大,贝壳的进货和人力成本、商铺租金却水涨船高。经过对市场的一番仔细深入的调查分析,头脑灵活的周益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今后不再开大店铺,而是选择在人流量大的商场超市出入口租一块小场地,还是以原来的那种摆摊的方式卖贝壳。这样的话,只需要向商场超市交一点租金,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也不用交税。自己再另找一个便宜的地方作为厂房,加工贝壳,这样的话,成本会降低很多,而销售量不减反增,是个绝好的办法。在朋友的帮助下,周益果断地出手现在的店面,而在几个大商场、超市门口租赁了小铺位。果不其然,销售量大幅攀升,收入比以前高了。
周益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经和许多礼品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他的贝壳零售业务已经成了收入很小的一部分,现在正在向贝壳工艺品加工厂转型。“要做,就要做供货商,控制整个生产到出售的链条。”周益志气满满。
周益打算在不远的将来,将自己的贝壳铺位向外拓展,最终发展到全国。而他,也即将在海南当地建一个大的加工厂,这样,可以节约很多运输费用。这个几年前还落魄在街头的农村中专生,现在已经俨然一位运筹帷幄的老板了。
9.枕头上的大生意——农村丫头细心抓商机
导读:2003年初,农村丫头李艳梅从河北到深圳打工,与当地青年小张陷入了爱河,但是两人的关系却遭到了小张的母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一个小小的枕头不但打动了老人的心,李艳梅也因此创出了一番事业。
李艳梅说:“因为我是农村里来的,而且又没有文凭,就是不接受我,跟我男朋友说不可能。”为了让母亲认可李艳梅,小张费尽了口舌,母亲仍然不肯点头。
就这样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小张自作主张把李艳梅带回家里,希望母亲在认识艳梅后会喜欢上这个善良、勤劳、朴实的河北姑娘。“我当时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给他母亲买了一大堆礼品、补品。当时我信心十足,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表现。到了他家,敲开门之后,他妈妈本来是在客厅里看电视,我问了一声“阿姨好”,他妈妈看都没看我一样就立刻就回了房了,不搭理我。”小张的母亲不肯接受李艳梅,因为她觉得自己和这个农村丫头没有共同语言,说不到一起去,这让李艳梅和小张两个人很尴尬、很无奈。
但是倔强的李艳梅并没有放弃:“这份感情是我自己的第一份感情,而且很真实,我又不想放弃。而且我俩关系很好,我男朋友也很同意。”就在她感觉无助的时候,男朋友告诉她,她的机会来了。他对李艳梅说,他妈妈快要过生日了。
长辈过生日总要送些礼物吧,可送什么才好呢?为此,李艳梅琢磨了好久,太普通的东西张妈妈肯定看不上,可是昂贵的自己又负担不起,惟一的办法就是送一件特别的礼物。为买礼物逛了一天街的李艳梅灵机一动,有了个好主意。她记得小张曾经对她说过,他妈妈有高血压,她一直都在想,石膏有凉血镇惊的效果,可以用石膏来做个枕头送给张妈妈。为此,李艳梅专门回了趟老家,亲手做了一个石膏枕头带回了深圳。
就是这个特殊的礼物,让张妈妈发现了李艳梅身上的优点。张妈妈说:“这丫头送了一件礼物给我,就是这个石膏枕头。我儿子叫我晚上试一试,他说这是女孩儿家一针一线辛苦了好几天自己缝的,我一听可是真不容易的事情。现在的小女孩有几个还会做针线活儿的,她会做,说明她踏实、能干,更重要的是细心、关心人,肯定是个善良的小丫头。想起来上次人家来家里我对待人的方式,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也许是石膏枕头真的有神奇的疗效,张妈妈自从枕上这个石膏枕头以后,感觉身体比从前好多了。不久之后,她主动让儿子请艳梅来家里做客,还托她再做几个石膏枕头来,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一来二去,她终于获得了张妈妈的认可。李艳梅回忆道:“我心里当然很得意,俩人的关系也确认了,稳定了。但是我又想,既然张妈妈这样的中年人需要这样的枕头,肯定还会有多少人需要这样的枕头,这肯定有很大的市场。”
李艳梅的家乡被称为“药都”,自幼耳濡目染的她,还在学校里专门学习过中药方面的知识,制作中药保健枕对她来说还不算什么难事。这个想法让她很兴奋,但她没料到,正因为这个想法,让她和男友吵得不可开交。
李艳梅的男友小张说:“一开始她说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商机,感觉非常有发展,就带我到市场上去转,当时还神神秘秘地不告诉我是什么东西,后来她说就是这个枕头,送给我妈妈那样的枕头。我说枕头市场上不是到处都是吗,有什么可做的,但是她却并不这么认为,她反问我能看到她送我妈妈这样的吗,这个市场上没有。”
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在李艳梅的坚持下,每天两个人下班后就一起去逛街,李艳梅做的那种枕头在市场上果然找不到。经过深思熟虑,小张决定和李艳梅一起开发这个市场空白,他说服妈妈给他们投资了10万元。与此同时,李艳梅从家乡搜寻了十多种民间关于保健枕头的使用方法,还带回来了十几种可能用到的药材。“那几大袋子药,当时都是我从家里自己背过来的。背的时候可费劲了,而且当时我一个女孩子,背这么几大包,下火车的时候都说‘快下’,我又急,这几大包又背不动,但是有一个好心人说“我帮你拎下去吧,不然火车快开了”,就帮我拎下来了。”李艳梅回忆创业之初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