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学管理
9173600000011

第11章 道、天、地、法、将的兵家管理思想(1)

市场就是战场。不懂市场战争学的企业家,不可能带领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懂孙子兵法的企业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朝云:半部《孙子兵法》打江山。———沃尔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渝章

一. 兵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兵家学派概述及其理想管理目标

兵家是先秦众多思想中的一家。班固在《兵书略》中,基本上沿袭前人的惯例,将“兵家”流派大体上划分为四大流派,即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和兵技巧,并分别加以列述,四派合计五十三家,七百八十九篇,数目可谓相当可观。在现今保存下来的先秦兵书中,最为基本的,或者称得上代表性的著作不过数家而已。这里对于先秦兵家的探讨,基本上以《武经七书》中成书年代可基本断定在先秦的《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为主,再加上《孙膑兵法》为纲,适当地汲取同时代其他诸家的论兵的优秀思想。

诸子十家剔除农家、小说家,显然都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更多地侧重于政治与礼法。兵家既非六艺之流裔,又兼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范畴,而《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写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精确地点化出政治礼法与军事战争鼎足之势的并峙与重要。兵家的地位之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历史上来考察,早期原始氏族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生活水平也很低,没有战争,更没有对战争组织、指挥、战略等军事管理活动的需要。随着私有财产、私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引起了部落间的相互掠夺,由集体争斗发展到由小到大的部落间的战争,从而萌发了后世战争的雏形。随着奴隶制的发展,战争的规模和形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春秋战国期间,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将关于战争的技巧、经验,乃至于系统的思想萌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些军事经验、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的思想学派,即中国先秦兵家思想———独立的、专门以讲究战胜攻守之道的思想学派。

中国古代的兵家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由一些零散、不成系统的军事观点与思想,逐渐发展到战国时期形成较为系统的兵家思想的理论体系。第二阶段从秦、汉至唐安史之乱。这是中国古代兵家思想形成完整理论体系,进入分支学科研究并加以深入探讨的时期。第三阶段从唐中叶至明清,是兵学由变化到衰落的时期。新的时代,兵家思想又重获新生,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

兵家对德教与赏罚、将威与法治、法令与人心、赏罚与形势以及军法与国法等种种关系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它将法治的正义性与现实操作策略很好地结合起来,少空谈,操作性强,最适合于实践中的运用。

兵家讲“道”、“天”、“地”、“将”、“法”五事,即以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追求“全胜”。“全胜”主张是孙子重视谋略和人的因素,把军事力量和人的计谋恰当地结合起来,以获取完全彻底的胜利。“杂于利害”为特点的朴素辩证思想是兵家理论的灵魂,它强调因地因时制宜显示兵家的远见卓识。“兵家世界”是重谋略的胜利者的乐园。军事家们不仅著书立说,还身体力行,悲壮而坚定地进行兵家构想的社会蓝图的实践。

兵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孙子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最早的兵学专著,以深邃辩证的军事思想、博大缜密的理论体系而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早在唐代,《孙子兵法》便传入日本,后相继传入朝鲜、越南等国,并出现了不少注疏之作。1772年,法文版《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开始了《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传播。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一书已以近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其作者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孙武。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忠民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或稍早,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孙武的祖先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时,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国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青年时期,孙武因齐国贵族内乱而离开齐国,来到新兴的吴国,并结识了军事家伍子胥。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推荐下,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并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此后,孙武辅助吴王阖闾经国整军,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听信奸臣挑拨。孙武即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臻完善。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依次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及《用间篇》。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思想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膑和《孙膑兵法》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今-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挖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孙膑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引兵攻赵,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来,矛头直指魏都大梁。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地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设伏,大败魏军,擒庞涓,史称“桂陵之战”,即著名的“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二人又交手。当时,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攻韩。韩昭侯求救于齐,齐即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庞涓只得弃韩救魏。孙膑又设下“减灶计”,命令士军第一天挖十万个做饭的灶挖,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再减为三万个,诱使庞涓进入早已设伏的马陵。庞涓果然中计,被迫拔剑自刎,于是齐军大胜,史称“马陵之战”。此战之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则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部分竹简,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兵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中国人的智慧完美地体现在兵家古老、简约的文字中。这些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战场上可以阅读的文字,也能在不见硝烟的商场激战中显威。

第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孙子兵法·谋攻篇》)———现代企业管理讲究信息对称,直面博弈,优中选优,科学决策。

决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决策定夺,拿出好主意,所谓“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矣”,说的就是决策的重要性。决策最具挑战性,管理者会不断地面临许多棘手问题,需要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做出正确的判断。孙武就强调“先知”,他在《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里强调正确的决策首先依据的就是信息情报的掌握程度。情报工作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战场上重视情报不惜代价收集信息,实际上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第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兵法·势篇》)———科学设置岗位和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法制和规章制度。

有效的企业管理来自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这就是所谓的“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就是设官分职的每一个职务都应有人负责,每一个职官都应知道向谁负责,又有哪些人要向他负责,上下级之间按层次上报下达,形成一个指挥链,统一指挥。事务可以多分职,组织可以多设层级,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能适合,就能做到治众如治寡。

第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战略,需要战略家,战略计划是管理成败的首要条件。

管理学虽出现于近现代,但是其中许多原则和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由兵家所指出,如《孙子兵法》首篇《始计篇》谈的就是计谋、谋略、战略问题。“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可见战略之于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在一个经济化的社会,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变数不断加大。如何在排斥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与外部环境达成动态平衡,克服各种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就成了管理者必须全盘考虑的战略问题。

二. 全胜的兵家管理主张

道——可能性课略

兵家的思想精髓被孙子高度概括为道、天、地、法、将五大法宝。《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指出战争是国家大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之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始计篇》)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所以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要用计算来进行比较,从而探索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这五个方面是:“道、天、地、法、将”。认为其胜负决定于“五经”,而“五经”的第一位是道。这个道就是黄帝所说的“德”,也就是进步的清明的政治。

政治的主要内容,用孙子的话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孙子兵法·始计篇》)用开明的政治,取得民众的支持,上下一致,没有疑异二心,就可以生死与共地争取胜利。

孙子用以民为本的思想来解释“道”字,说到了政治的核心内容。政治本来就是民众的事,统治者施行的政治体现了民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只有得到民众支持的战争,才可与之生、与之死而不诡也。

由此,孙子又引出了“七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英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即要用计算来进行比较,从而探索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要比较:哪一方的君主讲道义,得人心?哪一方的将帅有智谋才能?哪一方得天时占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够严格执行?哪一方的兵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分明?并认为根据这些就可预知胜负。这里孙子将“主孰有道”作为“七计”之首,认为统治者的政治清明与否对战争胜负是第一位重要的。

同样在企业中,每个员工心中的“道”是不同的,有人发鸿鹄之志,也有人安燕雀之乐,对企业贡献必然也是不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企业难免一盘散沙。这就需要一套出色的企业文化来凝聚员工,促使员工创造超越个人私欲的事业。一个强大的企业的长成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强势的领导者打造出的遥远梦想,并吸引追随者不断完善,从而无限接近完美。所以企业都要注意企业文化的打造,润物细无声地团结着全体员工。

1776年《独立宣言》签署时刻,富兰克林说:“我们必须手牵手,要不就确定无疑地被一一吊死。”正是依靠同一个精神追求,美国才一步步成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