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标管事,低调管人
9181900000023

第23章 附录 低调管人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六大领导力(1)

高标管事,低调管人的领导具备6项管理能力,即创造性洞察力(Creative Insight)、敏感力(Sensitivity)、预见力(Vision)、应变力(Versatility)、集中力(Focus)及忍耐力(Patience)。

1.创造性洞察力:提出正确的问题

洞察力包括从各种角度去观察问题,它能迫使领导抓住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只看见问题的表象。

缺乏洞察力的领导,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会浪费宝贵的资源。因为他们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因此无法拟定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培养洞察力的关键是学会正确地、深刻地提出问题。如果领导能正确地提出问题,那就证明他能抓住问题的要害,能够拟定优秀的对策。

2.敏感力:恰当待人

在现代社会,人已经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新时代的管理人员就必须了解如何把员工与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自发地追求更高的目标。组织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员工之间的沟通、持续性训练与发展、创造性的奖励办法,及工作保障等,都可以显示出组织文化的敏感力的强弱。

3.预见力:开创未来

具有预见力的领导能在心中将事物由已知想到未知,能够综合事实、数字、希望、梦想、危险,以及机会,而创造出未来。这样他就能够做好准备,随时把握机遇,建设美好的未来。

4.应变力:不惧变化

应变力能使领导事先推测到应当注意的目标,而不是受制于那些使组织现时承受压力的问题。

要拥有应变力,领导就必须眼界开阔,不能鼠目寸光,要积极追求本身领域之外的利益,以顺利地适应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5.集中力:坚定不移

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事情出现来干扰你正在做的事情,所以领导必须具有集中力,排除干扰,集中全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集中力可以让领导把可用的资源集中用来保证最重要的核心工作,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成进程。要获得集中力,领导就要取消缺乏重点的活动,并通盘了解和把握整体进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

6.忍耐力:锲而不舍

领导一定要有超越其他员工的想法和行动,要有献身于组织和所从事的事业的精神。他必须对于组织的长远目标有充分的信心,必须有耐心将它实现。

如果领导没有忍耐力,朝三暮四,易反易复,那整个组织的事业的顺利实现就会受到干扰,甚至中途停顿。

中国古代管理高手经验谈

一、识别人才

1.姜太公:“五材十过”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谋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2.周文王观人法

富贵观其礼施,贫穷观其德守,嬖宠观其不骄,隐约观其不慑。其少,其恭敬;其壮,观其廉洁;其老,观其意虑。

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惮;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游;省其交友,观其任廉。

考之,以观其信;诘之,以观其知;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以观其治;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监之以严,以观其不宁;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不失;纵之,以观其常;远使之,以观其不贰;迩之,以观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观其情;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成,此之谓观诚也。

3.鬼谷子辨才法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合不宜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4.吕望六韬知人八征法

问之以言,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诱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5.管仲:“德”、“功”、“才”是选拔人才的三个基本条件

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源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以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6.孔子言行观察法

君子远使求之,以观其忠;顺使之,在观其能;卒然问之,以观其智;急与之期,以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廉;告之以危,以观其节。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克其辩。

始吾于人,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扬人之恶习,是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不足亲也。

7.孟子情态鉴别法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8.晏子的辨才办法

公曰:“请问求贤。”对曰:“观之与其游,说之与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晏子曰:“缦密不能,(艹鹿)苴学者诎,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蔬者危。交游朋友从,无以说于人,又不能说人者穷。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为者(委)。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小不能附者灭。此足以观存亡矣。”

景公问晏子曰:“取人得贤之道何如?”晏子对曰:“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近而勿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是以明君居其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9.庄子知人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杂之以处而观基色。

10.韩非子察人法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

参言以知其识,易视以考其操,执见以得其非常,举往以悉以前,握明以问其(门音),诡使以绝黩泄,例言以尝所疑,反论以得阴奸,举错以观奸动,卑尔以观直谄,似类则含直考。

11.荀子人才观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中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12.魏文侯的“五视法”

居视其所取,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此言也,可以取友,可以延师,可以婚姻,可以荐士,可以听言。

13.吕不韦的“八观六验法”

达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言,富则观其所美,动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验其守,乐之验其懈,怒之验其节,懼之验其恃,哀之验其贞,苦之验其志。

14.黄石公鉴人法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乐,才足以鉴人,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临难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15.杜钦观人法

“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

16.鲁丕观人法

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设难以观其谋,烦事以观其志,穷则观其所守,达则观其所施。

17.刘邵:“九辨”、“八观”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淡,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18.刘勰知人法

眉睐之微而形于色,音声之妙而动于心,临机能谋而知其智,犯难涉危而见其勇。

19.李绛验人法

尧舜亦以知人为难,然以小事验之,必十得八九。任官廉正,当事坚正,谏诤无希望,献纳无愉悦,言必及远大,行不顾财利,如此则可谓近于贤矣。若言必谄谀,动必名利;攻人之短,不扬人之美;求己之售,不遵己之分;观望逢迎,为王招怨,为身图利,斯谓之小人也。验之以行事,参之舆论,然后用之,委之以后,声名相副,则当任之,既任之,则当久之,使天之续,久而化成,然后圣君垂拱而治矣。

20.魏征:“六正、六邪”:鉴别人才的基准

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