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主张“性恶说”,实质是在积极地督促世人,要注重后天的自我修养,形成谨慎自律的态度,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荀子“隆礼”与“重法”两大思想论述了如何在社会中培养人与人之间互助团结、协力合作的精神,即现代企业文化中常说的团队精神。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社会中,团队精神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任何一家想取得成功的企业,都必须认识到团队精神对企业经营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团队精神推动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能不能理解团队精神、能不能培养团队精神、能不能坚持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能不能获得持续稳定长期发展、能不能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核心因素。
根据荀子的性恶说,人生来就喜好私利,在一个企业里,每个人有不同的利益追求。顺着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就会为追逐自己的利益发生争夺,谦让便会消失,企业就会因形不成合力而发生混乱,没有任何竞争力。
按荀子的思想,就应“隆礼”、“重法”,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卓越的团队。“隆礼”就是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于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并鼓励创新。不论公司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是如何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恒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这些是企业用以规范客户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重法”就是要从制度上形成、保障、提倡公司的恒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并从用人制度、激励机制、客户关系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德国SAP公司依靠自由而低调的企业文化,聚合了世界优秀软件人才。它依靠开放的组织文化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创造力,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法兰克福日报》曾经报道,德国的经济工程师与计算机人才都梦想能进入SAP开创事业。因此,SAP能成为欧洲最成功的软件公司,它的软件应用系统遍及世界各地。
现代企业都强调组织成员具备团队精神,并把它作为个体与上司、同事和睦相处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领导层需要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层层渗透,努力让员工形成共识。领导者要善于建立企业文化,以这种精神和理念塑造组织成员。组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只有打造团队精神,增强组织凝聚力,才能够在现代商战中战无不胜。
《荀子》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色是从蓝草中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草精美得多;冰凌是从水中产生出来的,可是它比水寒冷得多。木材像墨线衡量的一样直,把它揉成车轮,它就可以像圆规画的一样圆,即使经过火烤、日晒,再也不能够伸直,这是由于烤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的比量,就可以取直;金属受过磨石的磨砺,就可以锐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天天考察自己,就会智慧精明,而且行动没有过错。所以,不登高山,就不知道天的高度;不临深溪,就不知道地的厚度;没有听到过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婴儿生下来哭声相同,长大以后,他们的生活习俗相差很大,这是由于后天教育不同的缘故。
原典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译文]积聚起土来成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发作起来了;积聚起水来成为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出来了;积聚起善良来成为德行,而且神智从容,圣人的心志就具备了。所以,不半步半步地积聚,就不可能达到千里;不一沟一沟地积聚,就不可能汇成江海。良马一跳,并不能超出十步;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赶上良马。雕刻如果半途而废,糟木头也弄不断;坚持不懈,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功。
原典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荀子·修身》
[译文]礼节,是用来端正身心的;导师,是用来阐释礼节的。
原典
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荀子·修身》
[译文]所以,学习,就是学习礼节和法度。老师就要以身作则,重在安分守己。
原典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荀子·荣辱》
[译文]荣辱的根本区别,安危利害的恒常规律,是这样的:以仁义为先,以利益为后的人将得到荣誉;以利益为先,以仁义为后的人将受到耻辱;得到荣誉的人永远都会通达,受到耻辱的人永远都会穷困;通达的人永远制服别人,穷困的人永远被别人制服。这就是荣辱的根本区别。纯朴诚实的人经常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放荡凶暴的人经常害怕受到伤害;满足于既得利益的人经常安乐,害怕受到伤害的人经常害怕危险;安乐的人往往长寿,忧虑危险的人常常夭亡。这就是安危利害的恒常规律。
原典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执注错习俗之所积耳。
——《荀子·荣辱》
[译文]凡是人都有相同的地方:饿的时候就想吃东西,冷的时候想要得到温暖,疲劳的时候想休息,喜好利益而憎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是不需要学习就已经具备了的,是圣人禹和暴君桀都具备的。眼睛能够辨别白与黑、美与丑,耳朵能够辨别声音的清浊,舌头能够辨别酸、咸、甜、苦等滋味,鼻子能够辨别芬芳腥臊等味道,身体皮肤能够辨别冷、热、痛、痒等,这些也是人生下来就已经具备的了,是圣人禹和暴君桀都具备的。人人都可以成为尧、禹那样的圣人,也可以成为桀、跖一样的暴君、强盗,可以成为工匠,也可以成为农民和商人,完全在于举止和风俗习惯的长期积累。
原典
古之所谓仕士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乐富贵者也,乐分施者也,远罪过者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
——《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古代所谓出仕的人,是淳厚的,是合群的,是轻视富贵的,是喜好施予的,是远离过错的,是努力追求事理的,是以独自富裕为耻辱的。
原典
故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
——《荀子·仲尼》
[译文]所以,智者行事,富裕时就要考虑到贫穷的时候,安定时就要考虑到动荡的时候,安全时就要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周全慎重地做好预防,还担心遭到祸害,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有过失。
原典
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
——《荀子·儒效》
[译文]所以,君子致力于修养内心,而外表谦让;致力于积储德行,而以顺道自居。如果是这样,他尊贵的名声就像日月一样升起,天下人就会像雷电一般响应。所以说,君子幽隐而名声显著,地位虽然卑微却很明显,虽然辞让却能胜利。
原典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荀子·王制》
[译文]对怀着好意来的人以礼相待,对不怀好意来的人用刑罚处治。
原典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荀子·王制》
[译文]所以,君主想要使国家安定,就没有比改善政治、爱护民众更好的了;想要使国家强盛而有声望,没有比尊重礼义、敬重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想要建立功名,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就是君主统治民众的根本准则。
原典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荀子·王制》
[译文]所以,能够实行礼义的君主可以成就王业,善于处理政事的君主能够使国家强大,争取了民心的君主可以使国家安定,只会搜刮钱财的君主就会灭亡。
原典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荀子·王制》
[译文]能够统一天下的王者,都能用礼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能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决断政事,以清明的政治来使最细微的事物都发挥其作用,政令制度的兴废随时应变而不至于束手无策。这就叫做懂得了政事的根本,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人。
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析愿禁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荀子·王制》
[译文]王者用人的方针:没有道德的人不能使他有显贵的地位,没有才能的人不能授予官职,没有功绩的人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的人不能给予处罚。朝廷中没有侥幸得到官职的人,百姓中没有不务正业得过且过的人。尊崇贤人,使用能人,所给的等级地位与贤能相称而没有差错;制裁狡诈的人,禁止凶暴的人,刑罚恰当而不过分。老百姓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家做好事会得到朝廷的奖赏,在暗地里做坏事会在大庭广众前受到惩罚。这叫做确定用人的准则。这是王者的用人准则。
原典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
——《荀子·富国》
[译文]人的生存不能没有群体,有群体而没有等级差别就会产生争斗,争斗就会引起混乱,产生混乱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没有等级差别是人类最大的灾难,有等级差别是天下的根本利益,而君主就是掌管等级差别的关键所在。
原典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徵验: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
——《荀子·富国》
[译文]观察国家的强弱贫富有一定的征兆验证:君主不推崇礼义,他的兵力就弱;君主不爱护民众,他的兵力就弱;已经许下的诺言不兑现,他的兵力就弱;奖赏不厚重,他的兵力就弱;将帅无能,他的兵力就弱。
原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
[译文]天道是持久不变的,并不因为尧而存在,并不因为桀而消亡。用平治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