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法家的法术管理——领导者的权与势
9239900000024

第24章 赏罚之术(2)

下级对上级领导汇报,难免对事情有好坏的评价,也会谈到人的问题,包括人的功绩和失误,这样不免引起人们对向领导汇报的人的一种猜忌,生怕自己的缺点错误被别人汇报上去,使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受到损失,有这样思想的人实际上就是有企图蒙蔽上级视听的心态,这对于管理者深入了解企业的状况是极为不利的。

韩非子举了一个只喜欢听好话而产生失误的例证,有一次,鲁穆公问子思:“我听说庞大夫的儿子不孝,品行很不好,他的行为到底如何?”子思回答:“君子只注重贤人,崇尚美德,只标举好的事情给百姓做榜样;至于那些不好的品行,只有小人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可不知道庞大夫的儿子有什么不好的品行。”子思走了以后,子服厉伯进来,鲁穆公又向他打听庞大夫的儿子的情况,厉伯如实列举了庞家儿子的三大罪状,都是鲁穆公没听过的。然而,鲁穆公却认为厉伯是小人,子思是君子。

子思不把别人的过错告知鲁穆公,鲁穆公很尊重他,而厉伯把别人的罪行告知鲁穆公,穆公反而认为厉伯这个下级很轻贱。人都喜欢受到尊重而厌恶被轻贱,这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后来,人们都只对鲁穆公说好听的话。有一次,季氏作乱,很多人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但是没人向鲁穆公报告,导致鲁国领导被乱臣所挟持的后果。

韩非子认为,人的感情是喜欢受到尊重而厌恶被人轻贱,领导该利用人的这种性情,奖励告发别人罪行的人,惩罚替别人隐瞒恶行的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被下级蒙蔽挟持的悲剧了。

那些能够以实事求是的心态,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人,不失为好的下属,而且,管理者应该大力表彰这样的人,当然,对于工作的好坏,业绩的高低,既有硬性的指标,又有个人的认识,既然是个人的认识,看法不一定都正确,但是,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学习这种认真的精神,让所有的员工都做一个习惯于汇报情况和善于同领导沟通的好下级,这样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开明的领导,而不会成为鲁穆公一样的“昏君”。

四、法就是赏贤罚暴

《韩非子·六反》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

民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

《弊非子·六反》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

民不以小利加大罪,故奸必止者也。

《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

所谓轻刑,是说奸人从犯罪中获得的好处很大,而领导加给她的处罚却很小。这样,百姓就会羡慕其中的好处而轻视其中的处罚,奸恶的事情就不会停止。韩非子认为,轻刑不能禁止人们作恶。

所说的重刑,是指奸人从犯罪中厌得的利益太少,而领导加他的处罚却很大。人不会为了小利而招受大的处罚,所以奸恶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韩非子认为,为了制止人们犯罪作恶,必须启用重刑。

因此奖赏贤人,惩罚暴行,是鼓励人做好事的最好办法;奖赏暴行,惩罚贤人是鼓励人做坏事的最好办法。此明要善于利用奖罚,以鼓励人们行善去恶。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离鲁国京城南门数里路的地方有一大片芦苇荡,周围又有很大的一片草地和树林,野生动植物都很多。初冬时节,鲁国有人在这一带打猎。为了驱赶草丛和芦苇荡中的野生动物,有人一时性起,竟然不顾后果,烧起了一把火。

谁知火势很大,很快蔓延开来,加之北风颇大,火借风势,不断地向南扩展,眼看就要烧到京城,形势十分危急。

正在宫中歇息的鲁哀公闻报,吓得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来不及准备车马,急忙率人前去救火。待他们赶到火场一看,却发现尽管火势很大但并没有人去救火,却见不少人忙于追逐那些从火海中奔逃出来的野生动物。

鲁哀公一看这种情形,心中万分焦急,却又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应付这乱哄哄的场面,只好派人去召请孔子,任命他为救火总指挥,向他请教救火之策。

孔子应命而至,见到鲁哀公,便立即将他在路上想好的办法告诉了鲁哀公。他说:“主公,大火之所以没有人去救,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救火很苦、很险却没有奖赏。而那些追逐野生动物的人却能得到实惠,又很快乐,而且没有人会去处罚他们。您想,这样怎么可能救火呢?”鲁哀公忙着追问道:“那么到底怎么办才好呢?”孔子说:“现在事情非常紧急,来不及论功行赏,何况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去奖赏所有救火的人。目前最好的办法是用‘罚’,谁不去救火就重罚。”鲁哀公听了,连连称好,便让孔子代为颁布命令,说:“不去救火的人,等于战场上的逃兵;追逐野生动物的人,等于闯入了禁地。犯有这两种罪,均格杀勿论!”这项命令一下,众人便争先去救火,切断了继续向南蔓延的火路。不久,大火就被扑灭了。

众人为什么会这么积极地救火呢?并不是他们觉悟高,而是因为不救火即杀头,这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了恐惧。

加重处罚,并不只是针对那个犯了错的人。制度只是一种标准尺度。用这个标准来处罚,所治的不止是一个错误行为,对一个错误行为加重处罚,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被制止,这才是惩治的目的。

受到重罚的是少数违反制度的人,而受到教育有所戒惧的却是所有员工。

至于厚赏,也不只是奖励了那些有功之人,而是对全体员工都是一种激励。得赏的人是得到了好处,没有得赏的人就羡慕得赏者的业绩,更加努力地工作。赏了一个有功之人,而使全体员工都受到了鞭策激励。

有些管理者认为:从重处罚对员工的伤害太大。稍事惩戒也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何必要用重刑呢?事实上,用重刑才能制止错误的行为,轻刑就未必制止得了;而用轻刑可以制止的错误行为,重刑则肯定也一定能制止。

古语有言:“没有人会被大山绊倒,人只会被小土块绊倒。”山很高大,人人看得见,就绕着走了,所以不会有人被山绊倒;土块,小,人不在意,不当回事,所以常被土块绊倒。

现在如果惩罚太轻,员工也会不在意,不当回事。等到他们犯了错误,如果不处罚,制度就如同虚设,这无异于“鼓励”员工都去犯法;如果处罚,那种轻罚不足以使人在意,也等于是为员工设下的陷阱,所以,主张从轻处罚,就等于在大路上给员工设了很多小土块,故意要叫他们栽跟头。

五、好恶是赏罚的标准

《韩非子·八经》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喻老》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

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

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

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与刑罚就可以实行,那么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的法令就可以建立,而治理企业的办法也就具备了。

一个企业要治理好,就要依据人们好利恶害的本性,制定赏罚的政策。这样才能引导员工按照企业战略行事。

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有赏罚的标准,如果一个制度没有赏罚的标准,制度也就失去了权威性,人们也就不会因为惧怕惩罚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为了获得奖赏而努力工作,很多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制度的时候,往往比较重视制度本身的建立过程,对于奖惩的办法,往往失之于简单,这样一来,就会使原本很好的制度在具体执行上发生困难,产生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影响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既然制度建立了,管理者就一定要以制度来办事,有了明确的量化的指标才能减少人治的可能性,而实行法制化。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有一次他们三个人坐着说话,齐相晏婴走过他们面前,他们没有站起来行礼。晏婴进去对齐景公说:“我听说明君手下的勇士,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幼之礼,内能除暴,外能抗敌。现在主公手下的三个勇士,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我看该把他们除掉。”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既没人抓得住,也没人杀得了。”晏婴说:“主公可以派人送两个桃子给他们,就说,给最勇敢的两个人。”公孙接一见使者送来两颗桃子,便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子,只好各摆功劳了。我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只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拿了一颗桃子。

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进攻齐国的敌人。我大概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

古冶子说:“我曾经为主公驾着马车渡河,一头巨鼋咬住了左边那匹马,把马车拖向河心。我不会游泳,只好猛吸一口气跳下马车,在河底走了一百步,终于把巨鼋杀死,救主公脱了险,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说着站起来拔出了剑。

公孙接说:“我的勇敢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毫不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敢做敢当。”说完交出桃子,拔出剑自杀了。

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说:“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为了争这两颗桃子,你们两人都被我逼得自杀了。我如果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是不义;悔恨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也举剑自杀。

这个故事说明,奖励有时候也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管理者应当避免下属因为争功而矛盾激化的情况,要使奖励起到最大的效果,就要选择员工最喜欢的奖励,不仅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激励或给予行政上的荣誉。但是,如果奖励的方法不能促进合作、激发干劲,那么,这样的奖励就不恰当了。

奖要奖得准,罚要罚得狠。如何罚得狠呢?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次,太后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勋同谋秘密造反。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来也巧。太监把太后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怎么办?”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称赞说:“好办法,好办法。”他一面说,一面就叫公差去搬一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