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9242200000014

第14章 战略与道德(3)

也许这座楼当时的设计者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建筑工人、工程师大概也都走了,然而人不在了,责任却没有丢,这个设计所的多少批职员,一批批肩负起责任,又一代代传给后来的人。远在异国的这样一座小楼,始终有人对它负责。那么,这家设计公司能够经营上百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企业,信誉是最宝贵的,而信誉就是责任心强的最好体现。中国的绝大多数品牌为什么冲不出国门,其根本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商品缺乏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保证不了质量和服务。而中国知名品牌海尔,能在世界市场中立住脚,凭的就是对商品的责任心。海尔的质量是一流的,服务也是一流的。海尔对每件售出的产品都会进行跟踪服务,定期发函、打电话到用户家里,或者直接上门检修。就是这样一种对产品对用户负责的责任,才使得海尔这个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而员工的责任心,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员工的责任心需要管理者的以身作则,出了问题,管理者敢于承担,起到模范作用,员工今后才不会惧怕错误,才会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尽职尽责。敢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一个人的勇气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人自信及品性的体现。只有对员工负责的领导,才会产生对企业负责的员工,这就是责任的对等的法则,尽管有很多管理者制定诸多的规章和制度,但是,最终的还是在于管住人心,而赢得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者自己要将一个心奉献给企业奉献给员工。

八、用人在于德,成事在于道——失亦乐得之

原文23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说:大自然从来不用语言来命令谁,但是,刮大风刮不到一个早晨,下暴雨不会下到一整天。谁在这样做呢?这就是天地的自然现象。

在老子看来,一切都是“道”在发生作用,而非人为,道的作用不需要人说,天地自然会有安排,尽管天地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天地都是不能长久的,何况我们这些生于天地的人呢?

企业的战略要成功,总离不开三个主要矛盾,第一是道,第二是规划,第三是人,企业是由人组织起来的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中心就是人,然而,人在战略中的作用也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人是战略执行者;另一方面对于人自身的管理也是企业战略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说,从事于道的人就能一同行道。意思是说,人如果按照规律去做事,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必然也是符合“道”的,符合了“道”,结果就可以预期,因为企业的决策与企业发展规律相符合,我们就能达到战略目标。但是,一个企业不是由一个人组成的,企业的人往往是一个大的团队,这个团队能够团结和协调地合“道”而工作,企业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团队失去组织的力量,那么再好的战略也不能实现,因此。老子说,“德者同于德”,告诫我们,成事在于守道,而用人在于有德,德是把人们组织起来的最重要的黏合剂,这也就是人和的道理。

三国中,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天时地利都属于成事在于守道的根本原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曹操孙权的战略优势在于天地之道,刘备的优势在于用人有德,但是,之所以三国的纷争长久地处在分裂的局面,是因为,竞争三方都只有单方面的优势,所以,造成了鼎立的僵局。

因此,在企业战略中,一定要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实现战略的目标,以老子的观点看,那就是,用人在于德,成事在于道。如果一个企业这两方面都没有了,失败的命运几乎就是天定的了,许多战略家往往同时也是个预言家,他们所凭借的就是拥有全面的观察能力,并根据企业在用人和成事的依据上,推断出企业的命运。老子说: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失去了道,也失去了德,最终导致的一定是失败,所以,《老子》我们又称之为《道德经》,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没有“道”和“德”的品格,“道”是“德”之母,而“德”是“道”之用,老子感叹,相信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有很多的人是不槽信的呀!

事实上,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很多人只相信“道”的作用,而排斥“德”的作用,其结果,企业的战略失去了忠实执行的团队,有些人为了达到“人和”,而作出违反规律的事情,尽管一时可以讨得部分人高兴,但也难逃最后失败的命运,“失亦乐得之”失于德的企业,失于道的企业,或道德全失的企业,失败自然找上门来。

不能认识到“道”、“德”并重的企业,往往在失败后,也很难总结出好的经验,他们要么在技术上找原因,要么在人事上互相推诿,只有当一个有道有德的战略家出现的时候,企业才能真正摆脱危机,否则,再多的实践,也只能导致失败。

九、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原文79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契,而不贵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如果一个管理者出面调解重大的冤仇事件,却留下一些积怨,这是不够好的,怎么为善呢?因此,老子认为,有道的仁君处理问题的时候,只是针对事实,而不会因为人而改变判断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合乎道德。所以,有道的仁君根据凭证追究责任,而无道的昏君却用权势压迫人。

现在我们都在积极提倡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安定发展。企业也是这样,只有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使企业稳定发展,政令畅通。老子认为,解决问题不留后患,是实现和谐的第一个标准。

在企业管理上的木桶法则也告诫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桶多盛水一一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法则”告诉管理者,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就像是木桶的每一块木板,每一个环节就像是链条上的每个链环。企业必须善于分析发现企业各阶段的短板在哪里,通过努力补长短板或避开短板。企业必须注重和不断完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是系统性的问题,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后患无穷。

实现企业和谐的第二个标准就是管理者的公平合理,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应是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无论任何事都要一碗水端平,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才能赢得人心,树立威信。

企业都想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但一些做法往往无法让人接受。管理者的言行对于员工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企业组织者,就是要让员工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而不是抑制。当一个人被局限起来,失去应有的空间,其能力和潜力是无法得到发挥的。要想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很难,然而要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却很简单,有时简单到只需一个眼神、一句话。有些老板,只相信的是自己的权威和金钱,不相信员工是真心干事业、求发展。所以他认为,员工只有在自己的监督和压力下才会努力工作。而事实上,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下,才会创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不能单纯靠管理去赢得人心。

企业和谐管理的第三个标准就是要尊重人的天性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当人们的自我价值能够充分的体现时,不但对于企业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而且也更有利于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要使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管理者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必须以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为核心,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塑人际关系,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解人、尊重人的价值观将会得到广泛认可,企业员工不再被看作单纯的劳动力,不再看作一种经济人,而是看作企业的主体。老子认为:依靠权势的力量去压迫人们,是违反天道的。他说:“天道没有亲疏,常与人为善。”

十、管理者的标准——为而不争

原文81

信而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得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说:老实话用不着花言巧语,花言巧语不是老实话。善良的人不用争辩,争辩的人是不善良的。术业专精的人不会庞杂,庞杂的人往往不专业。

圣人不是为了自己而积蓄,所有积蓄都是为了人民,这样就等于自己更为富有,把所有的积蓄尽量给人民,就等于自己所有的更多。

自然之道,利人而不害人。圣人之道,施于人民,而不与人民争利。

老子认为:一个圣人是一个不会花言巧语欺骗百姓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同时还需要具有为人民贡献一切的高尚品德。

一个企业是否能顺利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按老子的标准,就是诚实、善良、专业、高尚四个方面。

人们可能因某人的聪明和智慧而羡慕他,而尊敬他、爱戴他。

坚持真理,襟怀坦白,诚以待人,朴实无华,是造就美好的基石诚实守信是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一旦这根纽带腐烂了,整个社会就会人心离散。诚实是一面道德的镜子,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诚实是立生之本。有的人圆滑机巧,善于八面玲珑,言由衷。看起来他们工作卖力,但是往往对市场的弄虚作假会导致企业信誉的丧失。

信誉可以赢得市场,善良则能赢得员工。20世纪30年代,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拥有5处工厂、400多名员工的日本铃木电器公司销售额锐减,资金极端缺乏,已濒临倒闭的边沿。当时一般最通行的化解难关的方法就是裁员和减薪。铃木公司内一些高级主管极力主张采取这两种办法,但老板铃木太郎考虑得更多的却是,如果裁员和减薪的话,一批员工生活将会陷人困境,同时也会使公司人心更加涣散,士气更为低落。他作出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生产额立即减半,工厂开工时间减为半天,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薪资照发不误,公司的困难用其他办法来解决。铃木太郎这样做从当时看明摆着是要吃亏,但没料到的是,他的做法令员工深受感动,人人奋勇,个个尽力,全力以赴销售库存产品。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公司产品不但没有滞销,反而出现产品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在这场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别的工厂纷纷倒闭,铃木公司却相继兴建了三家新工厂。

作为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只有建立在高尚的品德之上才能发挥巨大的效应。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而不是“专业”,但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对管理的专业有深入的了解,但是这不代表他必须是专业的高手,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如果期望管理者既是优秀的专业选手,同时又希望他是非常好的教练,可能会让管理者陷入两难境地。但是尽管如此,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让很多企业在选择管理者以及赋予管理者职责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些企业希望管理者是目标完成者,一些企业希望他是团队的领导者,而这两种思想最后带来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一个好的管理者都应该在专业和品德上达到完美的平衡,这不仅是做人的需要,也是作为战略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