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9276200000019

第19章 不要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3)

女孩的妈妈看到女儿表现出了一丝的庆幸,更加生气了。于是她大声训斥道:“哼,竞然才考了59分,也不知道你是干嘛吃的,成绩这么差。”女孩的妈妈嘴里虽然训斥着女孩,但是眼睛仍旧没有从电视屏幕上移开。“从今以后,一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新闻联播结束后就得给我写作业去。”

女孩看着妈妈那专注的背影,呆呆地站在墙角……案例二:

一位正在忙碌的妈妈看到女儿拿着试卷走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仔细审阅着试卷。

妈妈把试卷阅览完毕,拍拍女儿的肩膀,说:“女儿啊,这次考试虽然不理想,不过也不错,差一分就及格了。我知道这次不及格你心里也很不好受,这点妈妈理解。”女孩的妈妈温柔地说:“我看你平时也挺用功的,只是这段时间你可能看电视的时间多一些吧。我建议你从今天开始,每天多学习一个小时,看看成绩是否能够进步。我们也在你学习的时候尽量保持家里的安静,你看怎么样?”

女孩听着妈妈安慰自己的话,心里轻松很多,她本打算接受妈妈的训斥呢,没想到妈妈会如此鼓励自己。女孩握着妈妈拿试卷的手,久久不放……

专家解析——

面对同一个结果,两位妈妈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表现。虽然两位妈妈说话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觉得孩子考试的分数太低,想要孩子有所提高和改变。可是,我们却从这两段不同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两种不同的气氛。第一位妈妈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缺点,抓住孩子的缺点大做文章,致使孩子很失望;而第二位妈妈虽然也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但是她并没有拿孩子的缺点来做文章,只是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希望孩子继续发扬优点,给孩子以鼓励和自信。

可见,同样是对孩子的批评,同样是对分数的关注,方法不同,批评的语气和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有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逆反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有些父母只是关心自己对孩子的一片苦心和付出,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这些苦心和付出能够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多少,更没有考虑到管教孩子的方法和途径。

专家支招——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批评孩子,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呢?

支招一: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专家研究发现,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不讲究场合和方式,批评非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一个在唱歌方面很有天赋的孩子,想在会唱歌的妈妈面前露一手。一次,这个孩子在妈妈举行的小宴会上唱了一首歌,结果妈妈听完以后,没好气地评价道:“你看你那公鸭嗓子,还好意思在我面前唱歌呢,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弄板斧。”这个孩子在这么多人面前被妈妈训斥,觉得很不好意思。竟然从此与音乐绝缘。

可见,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讲究方式和场合,对孩子的批评,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发泄内心的愤怒,而是为了孩子的进步。如果父母只是为了打压孩子,而置孩子于尴尬之中,这样的批评非但起不了任何的作用,还会使孩子陷入情感的困境,伤害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支招二:让批评悄悄进行。

批评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因此,批评在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明的批评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料不到的奇迹。

关于有效的批评,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官员黄喜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块农田的时候,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

“喂,老汉,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农夫一言不发,走到了地头,在黄:喜耳边小声说:“先生,你看,路边上的那头牛更棒些。”黄喜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小声说话。农夫回答:“如果我大声说出哪头牛更棒,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的。”黄喜听完农夫的话,深受启发。

其实,农夫的话也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在众人面前训斥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给他们带去的不止是难过和伤心,更严重的是对他们自尊的践踏、自信的摧残,这才是对孩子更大的打击。因此,当父母面对犯错的孩子,不妨学学农夫评价牛那样的不声张,效果可能会更好。

支招三:批评应该有个“度”。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批评孩子的方式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方法正确与否,会明显地影响激励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对孩子今后性格的乐观与悲观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样,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是为了激励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如果运用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和方法,或者是过度的批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先生,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起初,马克·吐温先生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也很让人感动,于是他决定捐款。过了lO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这时候的演讲对于马克·吐温先生来说简直成了一种折磨,他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先生觉得,牧师的这种演讲简直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摧残,于是马克·吐温先生决定,1美元也不捐。然而,牧师还在进行着演讲,不知过了多久,牧师终于结束了他那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了,马克·吐温先生由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美元。

我们把这种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的批评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当孩子无心犯下错误时,有的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多次重复对同一件事情的批评。当父母说第一次的时候,孩子还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非常的内疚和不安,决心要从此改正。而当父母说第二次的时候,孩子就从内疚不安变为不耐烦,最后甚至发展到反感和讨厌。如果被“逼急”了,孩子就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这就是孩子的“超限反应”,即当孩子被父母的训斥逼到一定的界限时,孩子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逆反的情绪,这样非但起不到任何的激励作用,还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就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如果受到重复批评,孩子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心情久久无法恢复平静,于是,反抗心理也就高亢起来。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坚持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总是被“揪住不放”。

支招四:批评也要把握好孩子的心态。

对孩子的批评,是很多父母爱护孩子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常用的激励式教育方法。适当的批评,能促进亲子之间沟通情感,提升和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父母和孩子双赢的目的。当然,如果父母对孩子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不对,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非但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批评方法,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把握好孩子的心态,这样才能使批评教育的作用更有效。

对于孩子心态的了解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在不清楚孩子心态的情况下,贸然地批评孩子,轻则会引起孩子的委屈和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当孩子面对父母指责的时候,一般会产生四种心态:

第一种心态:大部分孩子会表现为含冤抱屈。一般情况下,孩子主观上是不愿意做错事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却犯了错,此时孩子的心中是既懊恼又委屈。如果父母这时候不问青红皂白数落一通,孩子此时真的是有口难辩,当然更无力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下次就难免有意做错事情惹父母生气。

第二种心态:孩子表现为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孩子会认为反正父母也不喜欢我,我说什么父母都不会相信,豁出去了。在这种心态下,孩子往往会表现为斜着眼睛望天,虽然他不会为自己辩解,但任何话也都没有听进去。

第三种心态:一些孩子会表现为诚惶诚恐,反复自责,不知所措。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感觉自己从此完了,父母肯定不喜欢自己了。在这种心态下,父母的贸然批评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孩子的心情更加糟糕。

第四种心态:有的孩子会表现为胸有成竹。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为自己找出了好几条开脱的理由,甚至连证人都找好了。父母这时的批评不但无力,而且还会让孩子感觉可笑。而孩子也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来炫耀自己,甚至还会贬低父母。因此,如果不了解孩子心态,那么批评也会表现出它的无效性甚至会产生负作用。

所以,当父母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和真相时,不适宜批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