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曾有许多的报道,许多孩子因为承受不住失败带来的打击,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竞白白丢掉了自己的生命。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以达到使孩子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
有31%的儿童抗挫折的能力不够,5.5%的儿童顶不住失败的打击。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吸取适当的失败经验是极其重要的。
1.赏识的同时也需要挫折教育
有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赏识、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些不同的教育方法,将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正如上面所说,赏识教育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赏识过了头,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而挫折教育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进步,但是,如果过分地进行挫折教育,将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很多教育专家一致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碰钉子”,即当一个人有目的的活动因遭到一些阻碍,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这样解释“挫折”的含义:挫折是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因遇到某种障碍或干扰,而导致个人动机不能实现,或者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情绪状态。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或困难,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由于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案例回顾——
有一位著名的外国作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写诗。每当他写好一首诗的时候,他总是先拿给母亲看,母亲总是不吝啬赞美之词,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总是会说“精彩极了!”孩子听了母亲的夸奖,非常高兴,写诗的兴趣更浓厚了。
而他的父亲却和母亲使用的教育方法相反,父亲使用的是挫折教育方法。每当孩子把写好的诗拿给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很无情地对孩子说“糟糕透了!”,虽然父亲的这一说法让孩子感到委屈,但也让孩子知道了他还有很大的不足,还需要学习和努力。
于是,在孩子以后的成长岁月里,当他取得一些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的时候,他的母亲都能及时地捕捉到,然后对孩子进行积极地鼓励和赏识,于是,孩子从母亲身上得到的是信心、勇气和希望;而父亲对他的严厉要求,对他的错误和缺点能够不留情面地、及时地指出来。所以,孩子从父亲身上得到的是谦虚、理智和清醒。
很多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成为有名的作家,他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他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对他要求严厉的父亲,正是母亲的爱和父亲的严,造就了他的成才,否则,他将很难有如此成就。
专家解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够造就孩子的成才。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宝,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任何的困难和挫折,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烦恼和痛苦。但是,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因为父母的私心而消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有令他们快乐的成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以及那让人痛苦的挫折。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面对各种苦难的“漫长战役”。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舒适而安乐的环境里。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就是利用有效的手段,鼓励孩子经历磨难、承受挫折,让孩子在独立和自主中成长,让孩子在磨难和挫折中坚强和成熟。
可见,挫折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父母做好了,可以增强孩子耐挫折的能力,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有人对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做了一个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同样是打翻牛奶这件事,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当然,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一个3岁的中国宝宝打翻了牛奶,有的父母会马上走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着急地问孩子:“宝宝,烫到没有?”甚至还有的父母会说:“乖乖,没事吧?这牛奶真是个大坏蛋,不让宝贝抓到,现在就把它扔掉!”语是,孩子得到了安慰,不哭了。
而同龄的美国宝宝也打翻了一杯牛奶,其父母走过去,也是把孩子抱起来,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来,去把抹布拿来,我们一起把牛奶擦干,好吗?”
于是,孩子不哭了,和大人一起进行着擦牛奶的游戏。当然,还有的父母不但会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而且还会教导孩子如何端牛奶才不会撒掉。
于是,同样的一件事,对两个孩子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美国宝宝学会了乐观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甚至他们会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挫折而寻找各种方法;而中国宝宝学到的却是消极悲观的情绪,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是外界的错误,是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他们学会的只是消极的逃避以及不关自身错误的推辞。所以,当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
专家支招——
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应教会孩子如何去应对挫折,否则,孩子只能是越受挫越自卑,越自卑越出错。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明智的父母是不会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和战胜挫折呢?
支招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为人们的意志所转移,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和磨难,正如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所说:“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父母应该承认挫折和磨难的客观存在,然后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它、克服它,甚至战胜它。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者,父母应该让孩子直观地了解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挫折和磨难,从反复的体验和实践中去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让孩子真正地认识和感受到困难和挫折的客观存在,并且它们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去克服,去解决。
支招二:创设情景,给孩子提供接触挫折的机会。
有人提出,要想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首先父母要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挫折,面对挫折,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挫折,克服挫折。创设挫折情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我们所创设的那些困难的情景和境地,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古语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是这个意思。正是艰难困苦和挫折磨难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培养了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因此,提供适度挫折情景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支招三:让孩子微笑着面对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者孩子犯了错误,遭受失败以后,一些父母总会狠狠地责怪或打骂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
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小时候遭受到的挫折以及受到的父母的责骂和打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将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害怕挫折,甚至还会拒绝挫折。也就是说,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以后,不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而是对困难和挫折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有的还会出现逃避甚至过激的行为。
因此,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孩子在遭遇挫折和面对挫折时面带微笑,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去战胜挫折。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对于孩子来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够笑对困难和挫折的孩子,必定有不同寻常的勇气去面对挫折,也必定拥有非凡的能力去战胜挫折。
当然,孩子的抗挫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也不是单靠解决儿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就能够体现出来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古人说:“从小吃得苦中苦,长大方为人上人。”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应从小开始。
2.鼓励孩子学会自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为孩子做很多的事情,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甚至还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下来,他们觉得这样才是真正地为孩子“好”。其实,这些父母似乎还不知道,正是他们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对孩子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场面:3岁的扬扬和爸爸去公园玩,一不小心,扬扬被小路中间凸起的一块小石子绊倒了。扬扬不顾小男子汉形象,就“哇哇”地哭了起来,爸爸连忙走过去,抱起扬扬,一边揉着孩子被碰破的小腿,一边不停地说着:“扬扬乖,摔疼了没有?爸爸给你揉揉。”没想到,爸爸的一句安慰,孩子非但没有领情,反而哭得更加厉害,更加肆无忌惮。路边有人经过,看到这种情形,就对扬扬爸爸说:“你应该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让孩子学会自立。”扬扬爸爸恍然大悟,竟然就这样失去了一次鼓励孩子自立的机会。
其实,像这样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去找父母,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依赖的坏习惯。当然,依赖时间越久,依赖性也就越强,孩子长大以后也就越难以独立生活和工作。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并及时改正。
案例回顾——
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某年冬天,某报社以通版的形式报道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王威,你可听到你的妈妈在哭泣》。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王威,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是独生子,王威从小就受到父母和祖父母两代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比如,家里人害怕他下楼梯会摔坏,或者怕他人小出去会走失,就不允许他随便下楼。后来,王成也就听从了大人的命令,不随便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