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医师在进行人工破膜时,须保持羊水缓慢流出,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脐带被羊水带出。
胎盘滞留及其危害
胎盘滞留是指胎儿娩出30分钟后,胎盘仍没有娩出的现象。它往往引起产妇大出血,所以一定要谨慎处理。
根据第三产程胎盘剥离、排出不畅,以及胎盘着床与子宫壁的关系,胎盘滞留可分为以下几种:
胎盘剥离不全
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当胎盘尚未剥离时,接生者过早、过度地干预,揉挤子宫,牵拉脐带,致使部分胎盘与子宫蜕膜层分离,另一部分则尚未剥离。这样,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开放,出血不止。
胎盘剥离后未排出
胎盘已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但因宫缩或腹肌收缩无力、膀胱充盈等,使胎盘滞留于子宫腔内未排出,从而影响子宫收缩,使出血量增多。
胎盘嵌顿
由于某种原因使子宫呈痉挛性收缩,子宫内口缩紧,将胎盘嵌顿在子宫内,有时血也积存于子宫内,呈隐性出血,但产妇有失血的表现,如心慌、面色发白、恶心等。
胎盘粘连
是指胎盘部分或全部与子宫壁粘连,不能自行剥离。全部粘连时不易出血;部分粘连时,已剥离的部分因血窦不闭而出血多。粘连的原因多为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损伤。后者多为屡次人工流产。
植入胎盘
是指因子宫蜕膜受损伤或发育不良,使胎盘植入子宫肌层所致。由于植入程度的深浅分胎盘与子宫肌层接触、深入肌层中或穿透子宫浆膜层三种。完全植入可不出血,部分植入则可大出血。
胎盘残留
是指大部分胎盘已娩出,有胎盘小叶或副叶胎盘残留于子宫壁上,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而出血。
遇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分别用人工剥离胎盘、手取胎盘或用刮匙清理宫腔;如仍出血不止或为植入性胎盘,应考虑实行子宫切除术,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一般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娩出后5~10分钟,胎盘由子宫内排出,出血量200~300毫升。胎盘娩出后宫缩强而硬,胎盘剥离面上的血窦被子宫肌的缩复所关闭,会有少量出血。
胎盘滞留时,由于剥离部分的子宫壁血窦不能关闭而造成出血。出血量等于或多于400毫升即称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等于或多于1000毫升为“产后大出血”。急性失血会使产妇出现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弱等严重休克状态。这不但近期对产妇的健康有所影响,如贫血、身体恢复慢,影响泌乳和授乳,而且远期可有患席汉综合征的可能(闭经、无力、脱发等)。
还要注意的是,由于胎盘滞留,阴道和宫腔内操作多,容易感染,应注意无菌操作,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有胎盘滞留的处理上,要本着仔细认真的原则,检看胎盘是否完整,免去产后流血。
分娩中出现尿潴留
尿潴留现象并不常见,分娩中发生尿潴的原因是什么呢?
排尿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尿路要通畅,其次是有尿意。膀胱需有足够的尿充盈到一定的程度,刺激膀胱的感觉神经,膀胱肌肉收缩才能将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临产过程中,子宫收缩将子宫颈口逐渐拉开,胎儿先露部下降,正压在膀胱及尿道的后壁,而膀胱及尿道前方紧挨着耻骨,膀胱本身组织软,被压在两个硬物之间,势必产生程度不同的水肿及淤血。产程时间不长尚不成问题,如果遇到产程不顺利、滞产、宫缩及膀胱肌肉均乏力,而且又有胎头压迫,膀胱及尿道发生水肿,影响尿路通畅,则排尿困难,造成尿潴留。所以,产程中的尿潴留意味着宫缩乏力,产程进展不顺利致滞产,排尿不畅。常同时合并肠胀气及其他宫缩乏力的表现。对此应当及时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还要查找一下使产程延长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防治措施。
分娩中出现腹胀
腹胀多数是由便秘或肠功能失调所致,俗称肠胀气。一般在临产开始时要给产妇灌肠,肠内气体可随之排出;如果仍有腹胀,要考虑肠功能失调。临产时肠功能失调多由于产妇精神紧张、疲劳、进食不足,产生子宫收缩乏力,才出现肠胀气、膀胱胀满等。肠胀气是肠蠕动缓慢无力的表现。
产程中出现腹胀常伴有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进展不顺利,应当查找宫缩乏力的原因加以处理。如因产妇进食不足,除鼓励产妇进食外,可给予高渗葡萄糖或氨基酸静脉点滴。当宫口开大在5厘米以下、胎先露在坐骨棘水平或以上时,可用10%温肥皂水500毫升灌肠,以助肠内积气排出,或采用针灸方法以助排气。
分娩预防会阴裂伤
会阴裂伤一般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胎儿大小与孕妇的软产道不相适应;分娩时产妇用力过猛;手术中产钳、胎头吸引器等所致。
按会阴撕裂的程度,会阴裂伤可分为三度:I度裂伤涉及会阴粘膜;Ⅱ度裂伤涉及会阴肌肉;Ⅲ度裂伤很少见,裂伤可达到肛门括约肌,使大便失控。
一旦发生会阴裂伤,接生人员应在消毒及局麻情况下适层缝合撕裂处。I~Ⅱ度会阴裂伤,只要缝合时将撕裂组织对合好,避免感染,大小便后冲洗,用消毒卫生巾,3~4天即愈合,拆线1周内行动要轻、慢,切勿迈大步或做剧烈动作。发生Ⅲ度会阴裂伤时,接生人员要按层次对好、缝合,要求产妇能很好地配合。产后4天内吃无渣流食(藕粉、米汤、牛奶、稀粥),避免排便。伤口愈合后,再服润肠药,使排便顺利,以免伤口裂开。此外,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用以消炎药预防感染。产妇与医护人员合作是Ⅲ度会阴撕裂愈长的关键。
预防会阴撕裂的秘诀在于产妇与接生人员的合作。接生人员既要保护好会阴,又要指导产妇用力。在胎头即将娩出或胎肩娩出时尤应注意,产妇应张口哈气,双手松开产床扶手,勿再猛用力,这样就可以避免会阴撕裂或只有轻压裂伤。此外,接生人员可结合胎儿大小与会阴松紧情况,适度地在局麻下施行会阴切开和缝合术。
子宫破裂的发生与表现
子宫破裂是产科中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或分娩中,如不及时发现或处理,往往造成母子死亡。
致子宫破裂几个原因
分娩时凡有使胎儿下降至骨盆受阻的因素,包括骨盆狭窄、儿头与骨盆不相称、胎位不正、巨大胎儿(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脑积水或盆腔内有肿瘤阻塞产道等,都可使胎儿受压。一旦与分娩时强烈的子宫收缩力相对抗,便会使受力焦点的子宫下段肌肉变薄,甚至发生子宫壁破裂。
子宫体本身有病变或癫痕,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容易发生破裂。如有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史;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以及人工流产次数过多或手术中发生穿孔;生育过多、过密等。
因产科手术或操作不恰当而造成子宫破裂。如在子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做产钳或臀位牵引术等,可撕裂子宫颈或子宫下段。难产时施行其他阴道手术,机械性损伤波及子宫壁发生子宫破裂。
不恰当地使用催产素。合理的使用催产素可以使子宫肌肉收缩、子宫口开大,常用于引产或促进分娩。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切忌滥用,在先露部不能入盆的情况下切忌使用。
子宫破裂一般的表现
先兆子宫破裂多见子缩频繁且强或强直性宫缩。一般产程长、下腹痛重、焦躁不安、呼吸急促、膀胱受压后产生血尿。宫缩时子宫下段很薄、隆起,脐部有病理缩复环而致使子宫呈葫芦形。
子宫刚破裂时,产妇突然感觉撕裂性剧烈腹痛,随后宫缩停止,疼痛暂时缓解,但片刻过后,面色转为苍白,并伴随出冷汗,出现休克症状。胎心消失,胎体表浅,子宫缩小且偏在腹部一侧,全腹压痛,板样硬。阴道检查摸到子宫破口与腹腔相连,为完全性子宫破裂;腹痛较轻,下腹部局部有明显压痛,子宫未缩小的,为不完全破裂。
子宫破裂的预防措施
预防子宫破裂的措施有下面几项:
(1)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妊娠次数,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以免发生子宫穿孔、胎盘粘连。
(2)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对其分娩方式应事先做好适当的安排;有胎位不正的孕妇应由医生及时纠正。
(3)对子宫上有疤痕、胎盘有过粘连或屡次刮宫史的孕妇,应提前入院待产。
(4)分娩时要严密观察产程,运用好产程图。如果发现图中有不正常现象,严格掌握催产素应用的指征和方法;凡发现有子宫先兆破裂时,应立即争取时间做剖宫产以挽救母、儿,避免任何阴道操作,以防子宫破裂。
羊水栓塞的情况与预防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血液循环之中,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难以控制的出血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它发病迅速,威害大,对母、子生命都有所威胁。
本病多发生于第一、二产程中,由于宫缩过紧,子宫胎盘附着部位的血窦开放或在中期引产分娩的过程中,因羊水进入血循环引起肺心、功能衰竭,脑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自觉烦躁不安、寒战、呕吐,随之呛咳、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皮肤发紫,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等,休克短时间后可出现大量持续子宫出血,血液不凝,甚至全身皮肤、粘膜、伤口、泌尿系出血。随之出现少尿、无尿。
下列几种情况可致羊水进入血液循环:
①经产妇较初产妇易发生;
②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
③常有使用催产素引产或加强宫缩史;
④急产或宫缩过紧;
⑤胎盘早剥;
⑥胎儿宫内死亡;
⑦早产或过期产者;
⑧子宫破裂和手术产;
⑨羊水混浊有胎粪者;
⑩30岁以上的产妇等。在临床上尤以胎膜早破、羊膜腔内压过高、子宫体或子宫颈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或损伤等因素尤为重要。
羊水栓塞比较罕见,但其死亡率高,所以应尽力预防其发生。对分娩时宫缩过强,医生应给予抑制子宫收缩药;人工破膜要在宫缩间歇时;正确使用催产素;避免重度妊高征的发生;正确处理胎盘异常;行剖宫手术以预防子宫破裂等。
在分娩前有胸闷、寒战及心烦等症状时,需及时告诉医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产妇休克的危险与急救
绒毛滋养叶细胞、异物颗粒以及脱落的血栓等均可导致血流阻塞性休克。
休克是十分危险的病症,病人及家属万不可大意,要积极就医密切配合,争取时间,以免发生肾、肺、心、脑等脏气衰竭,导致死亡。以下是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
一旦出现休克即应分秒必争,紧急抢救,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肺功能、宫缩、阴道流血量、皮温、皮色等变化。
使病人平卧位。既往主张头低位,目前认为此种体位有害。头低足高位时隔上升,影响肺扩张,不利于气体交换,对脑供氧也无明显改善。故主张平卧位为宜。
给病人及时吸氧。正压给氧,使不张肺泡重新扩张,改善血氧饱和。严重休克、昏迷者应予气管切开,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可予化痰药雾化吸入和人工吸出。呼吸困难者给予呼吸兴奋药物。
休克并伴有体温低下者应注意保温。皮温降低是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提倡应用热水袋提高体表温度,因此法可增加病人耗氧量,对病情不利。
以补充血容量为主的扩容治疗是抗休克最基本的急救措施。补充血容量的目的在于维持正常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量。补液越早,休克的预后越好。出血性休克应适当补充全血。大量失血,尤其有消耗性凝血障碍者应输新鲜血。感染性休克有血浓缩者可给予平衡液等静脉输注。
休克者均有酸中毒,补充碱性液,纠正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
在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能理想地回升时,要改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
选用高效、速效、足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氟美松等)以增强机体反应性,改善微循环灌注量,促进细胞对氧和营养物质摄取,促进乳酸转化为糖原等。
休克晚期由于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循环障碍,酸中毒及毒素等对心肌影响,可致心肌收缩乏力,脉搏细弱。应给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改善心功能。
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反应肾功能及肾毛细血管灌流量,是衡量内脏血液灌注量的重要指标。为防止肾衰,休克时应保留病人尿管,观察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毫升,说明肾脏血管痉挛,或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受损,应鉴别治疗。
休克者免疫能力下降,易继发感染,应选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根据休克病因进行治疗。失血性休克以补血为主;感染中毒性休克可根据患者血、尿及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度测定,选择有效抗生素产后血液循环衰竭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体位休克应采取侧卧位;空气栓塞所致的血流阻塞性休克,一经确诊,应立即取左侧头低卧位,使右心居高位,气泡集中于右室心尖部,避免气栓阻塞肺动脉和大脑,同时加压给氧,高压氧可使血中气泡变小,较快溶于血中,或自胸骨左缘第四肋下缘向后上穿刺抽取右心室内空气。
胎死宫内的一般原因
胎儿死在母体子宫内称之为胎死宫内,妊娠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此事。
造成胎死宫内的原因很多。脐带因素有脐带病变、打结、绕颈过紧;胎儿原因有先天性胎儿畸形,胎儿发育异常;胎盘病变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老化;也可因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传染病、血液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