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饮入满是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
拥有积极心态才能成就幸福
积极心态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是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乃至自身的积极的、正向的稳定心理倾向,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的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取向。
积极心态者乐观、开朗,对事物倾向于从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向去看待和评价,由此而产生的情绪情感则更多是快乐、积极的,行为意向上也是积极进取的,因而也更可能带来生活状态的满足感,于是幸福的主观体验也因而更可能产生。
例如,乐观向上是一种积极心态,它将促使个体更加容易从平静的生活中获取幸福感。因此,积极心态将直接导致个体更易于获得主观上的幸福体验。
有一对姐妹,她们相差不到两岁,都已年近70岁。妹妹认为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见到了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而姐姐却认为一个人能否做什么事,不在年龄的大小,而在于自己的想法。
于是,姐姐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因为她认为登山不仅可以增加她的阅历,同时会对她的身体状况大有裨益。她言出必行,在20多年里攀登了许多座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著名山峰。就在前几年,她不仅以90岁高龄登上了日本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而且自己晚年也因此而过得充实而幸福。
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人。
胡达·克鲁斯老人善于积极地看待现实生活各领域中的问题和任务,通过积极、有建设性的情感和行为意向而向外部施加有益的影响,从而使她在相关方面和领域获得了事实上的进步和提高,这种进步、提高或收获又被个体迅速感知到,作出积极的评价,进而也产生了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态由于其知、情、意三方面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个体主观上的矛盾冲突、自我否定等不良感受和体验的产生。
当我们内心出现了不和谐,失去了平和,我们体验到犹豫、矛盾、冲突、进退两难,积极心态让我们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积极的,什么是消极的;什么是建设性的,什么是破坏性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从而使我们达到内心的平和。
积极心态作为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也导向积极进取的外显行为,通过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设立合:理的目标,因而也为行为确立了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向,为积极行为提供了清晰、合理的期望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心态有助于个体开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及成功,因而在增强心理幸福感方面,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内心感到平静和安宁时,就会对自己和事物有信心,不为自己设置没有必要的限制,从而有助于我们自身潜力的开发。积极心态促进潜力的开发.而消极心态则妨碍潜力的开发,甚至摧毁本已拥有的力量。
马戏团是这样训练大象的:
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把它绑在一根大的木柱上。天性好动的小象,一开始总是想挣脱木柱。挣扎了许多次,小象就发现,自己无法挣脱那根木柱。这时候.给小象换一根比较小的木柱,仍然使它无法挣脱。再过一阵子,又给它换一根更小的,依然使其无法挣脱。久而久之,在大象的思维系统里,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木柱形状的东西,都是自己不能挣脱的。
当大象的结论形成之后,即使用一根最小的木柱拴住它,它也不打算挣脱了。尽管它长大以后的力量足以挣脱任何木柱的束缚,但争取自由的企图已经失去了。这就是为什么马戏团的大象拴在一根小木柱上,也根本不会挣脱逃走的原因。
与大象相比,虽然我们人类通常不会被拴上任何锁链,但我们常常是自己给自己戴上心灵枷锁,那就是消极的心态。消极心态会给我们设置种种限制和藩篱,使我们屈服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失败、挫折的打击,最终归于平庸和颓废,再也无法找到心灵上的那种幸福感。
积极心态者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持有积极态度,以热情主动、不卑不亢、坦诚相待的态度与人交往,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男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能产生有力的社会心理支持,有助于心理幸福感的提升。
在事业和工作上,积极心态有助于我们做出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乐观、合理的预期,拥有强有力的信心,不为自己设置没有必要的限制.从而有助于成功;积极心态将有利于我们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百折不挠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挥;积极心态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忍受挫败、不知疲倦、不轻言放弃的良好工作态度;积极心态将有助于我们形成满怀希望、乐观上进、勇于创造的精神状态。最终,积极心态将我们导向事业和工作上的巨大成功。
每天给自己一份美好的期盼
有一位名人说:“困苦者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者,则常享丰宴。”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幸运与不幸往往取决于人们心中习惯性的想法。
星期一早晨,212路巴士行驶在寒冷的街道上。芝加哥的冬季,乘客都缩在厚厚的冬衣里,没有人对车窗外的街景感兴趣,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使车厢里显得非常沉闷。没有人说话,这似乎已经是一条规矩。
当车驶到密歇根大街时,车厢里突然有人大叫了一声:“听着,大家都听着。”只听见报纸哗啦啦地响成一片,人们都吃惊地拾起了头。“我是司机,是我在对你们说话。”车厢里鸦雀无声,人人都看着司机的后脑勺。他是个年轻的黑人,但说话时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
“把你们手中的报纸都收起来,统统放下!”他命令道,“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现在,把脸转向你边上的人,大家一起转!”
没有人吭声。所有的乘客都傻乎乎地按照他说的去做。
司机这时犹如军事教官似的又下了一个指令:“现在,大家跟着我说,我很幸福!”
大家像教室里的小学生一般,都跟着他向身边的陌生人说出了这句话,颇为胆怯和羞涩。不过,这却让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人们都松了一口气,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让人们轻松愉快起来,车厢里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是乘客在其他巴士上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笑声,从来没有感受到的幸福。
在212路巴士上。司机每次都让乘客说自己很幸福。有一次,一位乘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样做我很快乐,我认为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谁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快乐、不幸福呢?我希望我的乘客都能过得幸福。”
感谢这个司机,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奇迹,更带来了一种启示: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如果你在每天的开始就心存美好的期盼,这种期盼将对你产生积极的作用,它会帮助你面对任何事,甚至能够将困难和不幸转为幸福。相反,倘若你一再对自己说:“事情不会进行得很顺利。”那么,你便是在给自己制造不幸。
因为有了期盼,我们就多一些勇气,可以在艰苦的日子里努力地支撑着;因为有了期盼,艰苦的日子会变成一种磨炼,一种积淀;因为有了期盼,不管明天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凄迷,我们平实的脚步声,依旧会执著地响彻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
乐观让生活更顺畅
美国印地安那州有一个名叫英格莱特的人,10年前,他得了一场大病,当他康复以后,却又发现得了肾脏病。他去找过好多个医生,甚至去找巫医。但谁也没办法治好他。
之后不久,他又患上了另外一种病,血压也高了起来。
他去看一个医生,医生说他已经没救了,患这种病的人离死亡不会太远,建议他最好马上料理后事。
英格莱特只好回到家里,他弄清楚他所有的保险全都付过了,然后向上帝忏悔自己以前所犯过的各种错误,坐下来很难过地默默沉思。
家里人看到他那种痛苦的样子,都感到非常难过,他自己更是深深地陷入颓丧的情绪里。
这样,一周过去了,他对自己说:你这样子简直像个傻瓜。你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那么趁你现在还活着的时候,为何不快乐一些呢?
他挺起胸膛,脸上开始绽出微笑,试着让自己表现出很轻松的样子。刚开始,他极不习惯,但是他强迫自己很快乐。
接着他发现自己开始感觉好多了——几乎跟他装出的一样好。这种改进持续不断。他原以为自己早已躺在坟墓里,但现在,他不仅很快乐,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压也降下来了。
“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一直想到会死、会垮掉的话,那位医生的预言就会实现。可是,我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行康复的机会,别的什么都没有用,除非我乐观起来。”英格莱特先生自豪地说。
是的,他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他发现了乐观能让人活得更好这个秘密。
高度乐观的人能自我激励,能寻求各种方法实现目标,遭遇困境时能自我安慰,知道变通,能将艰巨的任务分解成容易解决的部分。他们总是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麦特·毕昂迪是美国知名的游泳选手,1988年他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被认为极有希望继1972年马克·史必兹之后再夺七项金牌。但毕昂迪在第一项200米自由式竟落居第三,第二项100米蝶泳原本领先,到最后一米硬是与金牌失之交臂。
许多人都以为,两度失金将影响毕昂迪后续的表现,没想到他在后五项竞连连夺冠。对此,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沙里曼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在同一年的早些时候,曾为毕昂迪做过乐观影响的实验。
实验方式是在一次游泳表演后,毕昂迪表现得很不错,但教练却故意告诉他得分很差,让毕昂迪稍作休息再试一次,结果更加出色。参与同一实验的其他队友却因此影响成绩。
同样的情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也得以呈现,津巴布韦游泳名将考文垂在参加的三项比赛中,前两项均获得银牌,尤其是第二项,她在预赛中甚至打破了世界纪录,但在最后的决赛中却输给了竞争对手。
在第三项比赛开始之前,她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所有的津巴布韦人民都希望她能为这个非洲小国带回一块金牌,考文垂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在压力和失败面前,考文垂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着媒体。最后,她果然不负众望,在女子200米自由泳中为津巴布韦夺得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乐观者面临挫折仍坚信情势必会好转。乐观的心态能使陷入困境中的人不会感到冷漠、无力感和沮丧。乐观能使人生的旅途更顺畅,能使幸福降临得更快。
乐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可改变的,结果反而能转败为胜。悲观的人则把失败归之于个性上无力改变的恒久特质,个人对此无能为力。不同的解释对人生的抉择造成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焦虑、生气、抑郁、沮丧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有效地接受信息,或妥善地处理信息。情绪沮丧的悲观者其智力难于发挥,因为沮丧悲观的情绪压制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使人的思维瘫痪。
心理学家曾做过“半杯水实验”,较准确地检测出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情绪特点。
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我就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却说:“我还有半杯水呢!”
可见,对乐观者来说,外在世界总是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乐观使人经常处于轻松、自信的心境,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对外界没有过分的苛求,对自己有恰当客观的评价。
乐观的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常会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能发现新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轻易地自责或怨天尤人。而悲观者一般敏感、脆弱,内心情感体验细致、丰富,一遇挫:忻就会比一般人感受得深、体验得多。
乐观与悲观是与生俱来的,但天性也是可以改变的。乐观与希望都可学习而得,正如绝望与无力也能慢慢养成。
当然,乐观必须务实,天真盲目的乐观可能导致可悲的后果。
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周末的傍晚,凯勒在阳台上整理白天拿出来曝晒的旧书,正巧看见与她相隔一条防火巷的邻居在阳台上洗碗。
邻居动作十分利落,水声与碗盘声铿锵作响,像发自她内心深处的不平与埋怨。
这时候,她丈夫竟从客厅端来一杯热茶。双手捧到她面前。
这感人的画面,差点教人落泪。
为了不惊扰他们,凯勒轻手轻脚地收起书本往屋里走。正要转身时,听到那天生不幸福的女人回赠那同样不幸福的男人:“别在这里假好心了。”
也许她需要的不是一杯热茶,而是有人来分担她的家务。但是,在丈夫对她献殷勤的时候,她实在没有必要把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
一时的情绪化,常常是你自身幸福的杀手。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平衡。我们应该试着去寻求情绪与常识之间的平衡,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心潮澎湃。永远没有高潮、也没有低谷的生活,的确令人烦闷。但如若任由情感一波波地肆虐,人们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任何领域都保持平衡的生活是获得幸福的钥匙。我们必须做情绪的主人,保持生活的平衡。如果必要的话,偶尔也可以来个情感爆发,但千万不要天天如此。
我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审视生活,这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找到情感与理性最佳的搭配,这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值得我们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