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9300000000001

第1章 序

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是近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重大历史现象,:恃续百余年的抗争终于引爆上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积郁多年的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和勇气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辉煌展现,神圣的捍卫民族尊严和民族权利的战争受到如同节日庆典般的狂热的欢呼,突然焕发的民族青春朝气使世人几乎无法相信他们以为习惯于昏睡的古老民族能够具有如此惊人的强劲意志和力量,中华儿女都在为炮火硝烟中晶亮闪现的伟大复兴而鼓舞沉醉。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我不知道八路军以外,还有哪一支军队像新四军这样有如此鲜明的新时代气息。这是一支传奇的军队,一支充满浓郁理想主义气息、文化气息、诗的气息的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和八路军一样,是由有共同崇高理想的先进战士组成的坚强集体,他让所有接触到他的人包括敌人都能立刻感受到鲜明的新时代军队的新气象。他的每个战士都由于清楚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带来的不只是把侵略者打败并赶出中国,更重要的是经过战火的洗礼,被蹂躏的中华大地必然出现一个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历史使命自觉使他们拥有战士最可贵的品质: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定到信念成为生活的终极目的,思想行动的最高准则是为理想献身。因此他们真诚,真诚到孩童般纯洁,忘我地投入战斗是他们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这真诚和纯洁,这生命意识形成的信念,最高贵、最美好的精神状态,心灵境界,正是战争年代诗歌要求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可贵的品质。

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惊喜的新四军的新气象里,很自然地就有着人们爱说的那种“军队像一座学校”的弥漫着的文化气息,每个战士都学习,每个战士都写作,因此自然也就有许多战士诗人。感谢新四军军史研究专家邵凯生先生以学者严谨的治学方法,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辛勤搜集并编选的这一部《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保存并传播了这些非常珍贵的战士们的心声。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这些诗歌是战士们在紧张、艰苦的战斗里写出来的。他们英勇杀敌的累累战果,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赢得全民族的敬仰和爱戴。新四军的一切,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在记忆中被淡忘。人们内心深处仍然鲜活地保存着新四军的英雄形象,人们想方设法保存新四军写下的片纸只字,这些战士诗歌,就是邵凯生先生和他的同事从热爱新四军的人们手中辛苦寻访到的。

历史学家一定不会忽略这些朴素真实的动人诗篇所表达的新四军战士的火热心声,这支皖南事变劫难之后更加强大的人民劲旅在大江南北创下的辉煌业绩。战士们始终不渝发扬“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新四军军歌》陈毅作歌词)而发出的传达亿万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声,作为历史文献当然会受到历史学家重视。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学的专家早已在注意直接来自战地的战士们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往往写作水平不是很高,写作能力不够成熟,但不影响它们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品格,这些以率真、亲切风格表达战士们纯真气质的作品,被公认为是真正的诗,它们从一个独特的侧面证实文学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血缘关系,不但有文学史意义,而且有不可低估的文艺学意义。今天,我们重读前辈战友留下的这些诗篇,不能不心潮起伏,不能不在激动中回顾那个难忘的战争岁月,战士们铿锵的语言依然号角般引领我们向前进再前进。

历史已经把上一代高举的火炬交到我们手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战士的诗会永远激励我们。

这应该就是诗和所有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效应、最高文化价值的最充分体现。

彭燕郊

200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