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特别特别管用的职场心理学
9339600000018

第18章 待人之道:迎来送往有规律(5)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也有行为上的从众。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

在生活中,从众效应总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们总是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心理学家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意我的人很多”本身就是具有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在职场中,我们重点要讲的是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一个人的“从众心理”很显著的时候,就容易在公司里形成小团体。领导对小团体是非常反感的,试想一个领导看到手下正有一小团人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能够集体为公司做事尚可,万一有一个人离职,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情绪,这样他会放心吗?

而且,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加入“小团体”也对自己极为不利,领导会认为这群人都是从众的,其他人干什么,别人就会接着干什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有功劳时不一定有你的份,可是一旦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你一定是难逃其责的。“小团体”的特色,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损俱损”。

你在办公室有亲密的“圈友”吗?这个小圈子的同事,是和你距离最近的亲密同事,而且,这个小圈子也给你带来了很多安全感。

人们往往喜欢把个人关系带到职场中去,形成各种所谓的“圈”。一个新的加入者往往希望尽快得到“圈”的认同,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均属于人际关系范畴。处于这一需要层次的人,他需要归属于一定的团体,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可、接受,并与同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办公室小圈子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圈子的存在是必然的:几个人就可能是一个小圈子;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各个部门就是一个小圈子;对于一个集团而言,各个公司就是小圈子;对于一个行业,各个集团就是一个小圈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各个行业就是小圈子;对于一个世界而言,国家就是小圈子;说不定对于整个宇宙生命,地球也是一个小圈子。

加入小圈子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有人会认为小圈子中的人彼此熟悉,沟通良好,能互相提供协助,完成工作任务。还有人会认为,工作上遇到挫折,小圈子中的伙伴会比远处的朋友更容易读懂你的现状和你的委屈,往往也更能提供安慰,减轻工作及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但是,小圈子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职场是一个竞争的场所,和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如果顾念小圈子的交情或缺乏成熟驾驭小圈子的能力,小圈子就容易圈住自己,给自己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桎梏。

小圈子带来的从众心理反应也是很危险的。在小圈子中,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小圈子的参考行为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有这样一则事例,让人触目惊心。

1978年的琼斯城集体自杀事件,是社会认同原理造成的一个悲剧。一个起源于旧金山的邪教组织人民圣殿组织,在领导人吉姆琼斯的号召下,910名成员集体自杀,大多数人是有秩序地、心甘情愿地死去的。这里,当人们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常常会以他人的行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先是有几个作表率的人喝下毒药,其他人就一个接着一个喝下了毒药。当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可能就会觉得,轮到自己时喝下毒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正因为琼斯城是一个小圈子,这里的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圈子里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才出现了后面的惨况,而且据说场面井然有序。

此外,曾经有人作过这样的假设:在高速公路上,两位司机纯属巧合地决定在同一时间改变车道,那么紧跟在他们后面的两位司机很可能作出同样的动作,认为前面的司机发现有塞车现象。因此,产生的社会认同对那些跟在这几辆车后面的司机的影响就大了。连续四辆车都打了转向灯,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无法否定社会认同作用了。

后面的司机肯定毫不怀疑前面司机改变车道的正确性:“前面那些家伙一定知道些什么。”这种想法会使他们也将车驶入旁边的车道,而根本不去证实他们前面路上的真实情况。司机们开始排着长队从侧面加塞儿,于是,“轰隆”一声响,撞车了。

办公室里搞小团体,对于人际关系来说也非常不利,很容易让人失去做事的原则,走个后门、开个绿灯都是在所难免的。不痛不痒的小事也就算了,假如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蓝雅琴跳槽进了一家中型公司,第一天上司领着她进办公室,多数人没抬起头来。于是,她只能老老实实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熟悉了半天的环境,到中午吃饭时仍然没人和她说话,下午她又这么坐了半天,一整天下来让她很难受。

第二天,她开始争着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打水,即使这样,很多同事对于她还是熟视无睹,蓝雅琴心里非常孤单无助。终于有一天,她找了个机会接近了办公室的罗姐和小娟,她请两人吃饭,有时候还带些小礼物给她们。

终于,罗姐、小娟和蓝雅琴就成为办公室里的一个小团体了。蓝雅琴其实和罗姐、小娟在本质上不是同一类人,她每天兢兢业业地上班,也不会像其他两个人那样迟到早退。所以领导曾经考虑给蓝雅琴提高工资,可是考虑到她与另外两人走得太近,她会把涨工资的事告诉罗姐和小娟,而让那两个人产生不满,所以迟迟没有给蓝雅琴涨工资。

职场里,站错队是非常危险的,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彻底地伤害了蓝雅琴。罗姐和小娟其实非常瞧不起蓝雅琴,她们觉得蓝雅琴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她们,不让自己太孤单而已,所以她们两人背地里做了出卖公司的事情根本就没和蓝雅琴提过。

第一次做没被发现,做第二次的时候被领导抓了个正着。

这件事本来是没有蓝雅琴什么事的,蓝雅琴也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因为三人平时关系太好,所以领导还是怀疑蓝雅琴,他在不信任罗姐、小娟的同时也不再信任蓝雅琴,甚至觉得蓝雅琴也许早就知道了什么,但是却知情不报,性质也非常恶劣。

虽然蓝雅琴极力为自己辩解,但是和领导之间已经有了隔膜,要想在公司更好地发展下去几乎是不可能了。蓝雅琴觉得自己很无辜,觉得是罗姐、小娟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后来和罗姐、小娟的关系也就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好好的一个小团体,在利益面前不但土崩瓦解,而且还反目成仇!

办公室的危险就在于,很多时候,一个人即使愿意从众、和别人走在一起,但是真正走到一起之后,如果这个人能力平庸,因为职场是独立的,所以这个人做事情的时候照样得不到帮助。但是,如果此人能力超强,他所拥有的器重和赏识也会使小团体里的其他人觉得不舒服,自然就会产生暗地里的中伤和陷害。

也许有读者要问,那么不加入小团体别人就不会妒忌吗?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答案,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来解释人们的心理,那就是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在看到电视上或者是报纸上优秀人物的时候,出现妒忌的感觉。但是越是貌似“抱团儿”的人,就越容易出现攀比的心理。

如果你已经加入“圈中”,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驾驭你的小圈子。

第一,控制合适的距离,同事毕竟不是家人。工作时的同事聚在一块儿,也不可避免地会聊到公事。这是交流各部门的一些客观信息,例如已经确定的人事变动、部门的新工作项目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公司近况。然而千万别把个人情绪大量地抒发出来,只谈客观事实,减少自己个人感性的认识和评判。

第二,心怀善意,不要制造紧张空气。小圈子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和睦交流。若就此聚众排挤外人,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办公室冲突,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而且会引起公司领导极大的不满,解散了小圈子不说,还把你当做“聚众闹事”不好管的员工。

选择小圈子就像结婚一样,宁愿不选也不能乱选,有时候无门无派的做法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当为一个职位两派争执不下的时候,没有鲜明圈子标签的你往往最后可能会变成大家都可接受的人选。

所以,在工作中要习惯一个人待着,因为一个人待着并不等于被别人孤立,也不会有人觉得这很可怜。要学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不依赖别人,也不依赖某种东西或行为。独处的时间能够帮助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是形成自己独立个性,发展职业的一种好方法。

轰动效应

——不要让公司的人记不住你的名字

轰动效应是一种非常迎合人们心理的效应,它出现的心理基础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冲动和对名人事件的关注冲动。人们的生活不可能是死水一潭,需要涟漪、需要波澜、需要刺激、需要激情、需要宣泄的渠道,于是传播轰动事件就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共性。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可以宣泄心理能量达到心理平衡。

在公司同样如此,有很多公司员工叫不出同事的名字,而且也有同事记不住自己的名字,这对于经营和维护团队意识就有了巨大的危害。要知道,无论是让对方记住自己,还是自己主动记住对方,名字都是第一位的关键。传说古希腊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俊一丑两位王子同时喜欢上了她。她选择了丑的那个,因为她喜欢这位丑王子总是呼唤她的名字,喜欢他呼唤她名字时的声音与神情。

不可否认的是,能融洽和增进同事亲密关系的举动之一,就是互相记住同事的名字,它对增进同事间的亲密关系有着异乎寻常的效用。切记每天在办公室不要放弃呼唤同事名字的机会,甚至不妨有意制造一些呼唤同事名字的机会。

甚至有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让所有人记住自己闪光的名字。

杨小薇做了一件轰动的事情,她走进公司看到同事惊讶的表情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王冬晨告诉自己,周一公司要带员工去进行一项户外活动。所以,杨小薇就穿着非常青春靓丽的衣服来到了公司。

而实际情况是,这只是王冬晨的一句玩笑话,周一照样要开例会,在其他同事的笑声中,杨小薇飞快地走进了市场部,然后直接奔向自己的办公桌坐下。王冬晨不信小薇真会穿这一身,于是耸耸肩,摇了摇头对小薇说:“哎呀!小薇,不好意思啊,我开了个玩笑,忘了和你解释。”

杨小薇只能说:“没什么了,反正这么穿也挺好看的!”她故作镇定地笑着,心里却涌起强烈的不安,她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会的时候真不知道如何面对总监,还有其他部门的各位总监与老板。

怎么办啊?一会儿就要开会了!胡总监看到自己穿成这样,肯定得狠批自己一顿了!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又不是仙女,没办法变出一件衣服,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九点正,会议室。

果然在开会之前,领导就大声提醒杨小薇:“怎么穿成这样!”

杨小薇条件反射一般,她知道自己已经形成轰动效应了,会议室所有的眼睛都看着她的表情,听她怎么说。于是杨小薇紧张地扶了扶眼镜,故作镇定地说:“我只是觉得像我们做艺术设计这一行的,要是每天穿着黑漆漆的正装,视觉感官受不到刺激,会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的思路。”

会议室内,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傻了,像是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杨小薇。从来没有人敢顶撞领导的权威,这次竟然还是在喜欢开会和开人的老板面前。领导沉思了许久,这才开口:“你是新来的员工吧?”杨小薇只能说:“您好!我叫杨小薇,在市场部工作。”

听完后,领导笑着说:“嗯,我们做市场的就需要有思想的人。杨小薇是吧,我很认同你的想法,是个不错的建议,不过在公司还是正式点比较好,下次注意。我代表公司欢迎你的加入,坐下来吧!”

这件事情迅速给杨小薇建立了威信。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因为领导偶然会提起杨小薇,杨小薇顿时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那种能迅速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并且敢于直接和大领导对话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