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我自己,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并不是特别开朗,但是大家觉得我非常容易接近,也并不内向,那是因为公司凡是有集体活动,我虽然不是筹备活动的助理,但是我绝对不允许自己和集体活动有隔膜,于是我参加集体活动就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
和领导同事接触得多了,大家自然印象就好,而且,上一次公司举办大型活动,很多同事都怕麻烦,不肯报名参加,而我却以一支舞蹈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所以,我想,即使性格不开朗,也至少保证用自己的行为一步步让自己远离封闭的个人小世界!
做好自己的守护神,远离坏情绪
今天,你工作的时候有没有产生坏情绪?
不得不承认,对于职场人来说坏情绪如同恶魔,随时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的日常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乘虚而入,让人措手不及。
有这样一个词叫“表情暴力”就非常可怕,它将通过我们的表情泄露出内心的秘密,例如我们在工作中不经意间就有的表情:紧皱的眉头,紧绷的脸,紧闭的嘴,这些僵硬的线条可以看出我们对工作是那么排斥和在内心里的矛盾。领导看到了这种表情,自然就懂得了我们的工作状态,不但如此,身在职场,那些“拧巴”的五官搭配对于周围的同事及伙伴而言,可能正在构成一种暴力侵犯。
内心什么样,我们塑造出的自己就什么样。情绪的控制原本就是一件非常刻苦的事情,我们常常就会自乱阵法,当工作中的情绪问题被不断错误叠加或人为放大后,我们所听到的往往是“我真的受不了了,当时控制不住就这样做了”,而不是“无论心情如何,我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是他(她)的内在修养,比如,一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气质、所学专业……不同类型的人,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表情,甚至有面试官可以通过对面试者不经意表情的观察,来了解此人的内在修养、内在气质,并以此来确定其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人选。
远离坏情绪,是因为坏情绪使你看起来像“坏人”,正如期待效应的神奇作用一样,当你内心情绪焦躁的时候,你外在的表现会让人非常排斥。
给大家将这样一个案例:
李海东是一家的资深项目经理。工作中,他靠着良好的创意设计取得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次,从他手中流失了一个大客户导致了自己的职业危机。
那一次,李海东接到了一块利润颇丰的业务——为出口到美国大型卖场的家具提供纸包装。李海东的业务能力不错,但是这家大型卖场的负责人根本不懂设计,设计方案在客户的提议下改了又改,迟迟不见定稿。
而那些修改建议,在李海东看来,则是完全忽视了纸箱应有的承重性能。厌倦了进展缓慢的电话沟通后,李海东决定带着设计师,直接拜访对方的单位,攻下“最后一关”。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次例行的拜访,却是那么不顺利。客户在约定的时间竟然外出应酬了,这一等就是两小时。
等客户神定气闲晃悠着回来的时候,又急又气又饿的李海东早忍了一肚子气。开会时,当对方又提出一处结构需要大的改动时,李海东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站起来,当着很多人的面怒斥了对方的不合理的要求……
订单最终没能拿下。由于这家客户实在是财大气粗,李海东所在公司痛失一个大的业务,最后不得不以李海东黯然“走人”画上结尾。
想一想,生活中坏情绪的污染的确如此,上班迟到,引发对同事的恶劣态度,逐渐堆砌的不满,爆发为一纸破裂的合约。由情绪失控导致的职场“滑铁卢”,留给我们的,通常并不是宣泄后的酣畅淋漓,而是宿醉后的头痛欲裂。
在职场中,一个坏的开端,常如像平地踩空一格,然后事情就失去控制。商场又常如战场,见招拆招中,一招出错,心浮气躁间,接下去便成为了“招招错”。
所以,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在看,当你为坏情绪困扰的时候,也会给别人传达一种自己是失败者的信息。坏情绪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无形杀手”,我们如果不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由不良情绪影响他人,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当我们被坏情绪所困扰,又不能对他人发泄的时候,不妨尝试自我调节和放松。
心理学家认为,“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
心理学家建议通过两种途径转移坏情绪。一种是“消极心理转移”,即将自己内心的压力通过某种偏激的方式转嫁到别人身上,这种方法虽然能发泄自己的坏情绪,同时也会给其他人带来一定的伤害;另一种是“积极心理转移”,当你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意外伤害后,不是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到他人身上,而是寻求一种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的、比较理智的方法排解情绪。
在工作中,如果你白天遇到了郁闷的事情,那么下班的时候你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在办公室多留10分钟,安静地坐在办公桌旁,拿张白纸,写下当天在单位发生的所有事情,在已经完成的事情后面画上对钩,在没有完成的事情后面标上记号,写完后把这张纸锁在办公桌抽屉里不再想它,等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再拿出来看。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坏情绪会一直缠绕你。
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意识到坏情绪的危害性了吗,此刻你的表情是怎样的呢?不要让沉重的心制约了你的发展,拿出镜子,好好观察一下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招牌微笑吧!
读者报告
同事都说我脾气特别好,天天乐呵呵的,实际上,我也又不开心的时候,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愿意去调整自己,给别人找借口,这样自己就不会被别人的坏情绪所感染,自己也容易变得快乐。
前段时间,老板天天黑着个脸。一天早上,9点还没到,大家陆陆续续进办公室,人还没坐稳,只听见老板就在发脾气,原来是门口的几只货箱引起了老板的不满。公司大门的形象对于他来说,是无比重要,这一点,我们也是知道的,可是,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一大早把大家搞得气氛紧张,接下来的一天还会轻松吗?事实验证,那一整天,大家都过得提心吊胆。
可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对我说做了个阑尾炎的手术,还是很疼,说着,他还作出了痛苦状。我想,老板其实也是普通人,人总会有不适,人总会有脾气,我们应该给予谅解。
就这样,每每我给别人找借口的时候,自己也变得释然和放松了。
工作有“野心”,你才容易被加薪升职
皮格马利翁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最后感动了宙斯,伟大的神才把这个石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满足了皮格马利翁的愿望。
在这个效应中,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皮格马利翁美梦成真,并不完全是靠着自己的运气,只因为他早有的诚心感动了天神,才被满足了愿望。
在职场中同样如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准备好必要的“野心”,才是得到加薪的重要条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
想一想,职场是不是如此,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闷头苦干,对工作、对事业没有野心,只做领导要求做的事,却不知道做好领导还没有来得及安排下来的事情,这样的低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伤害。
根据期待效应的作用来说,如果工作中,你没有野心,那么外在的形象就会很欠缺职场战斗力,一颗平常心塑造出的自己是对工作的淡漠,和缺少激情,而这种形象并不是领导想要的,也不是公司最希望看到的员工的样子。
对于很多的职场人士来说,他们选择了低调的风格,他们不需要再大声说话,所有人也会去揣摩他们的心思,可是对于没有成功的人来说,实在是没有权利选择低调。相反,最大的权利就是应该努力地表现自己,用最恰当的机会让自己小小的“野心”点亮自己今后的前程。
不甘于平庸的你,得适时地让自己有那么一点冲劲儿和野心,至少要让领导知道你渴望升职和加薪。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幼稚的问题,其实不然。你的领导有可能这样认为:小一上次没有加薪,这次应该给他加;小二工作业绩突出,我也对他进行了表扬,应该加薪;至于小三,工作业绩不错,在工厂五六年了,下次再给他加薪吧,他的薪水还可以……
不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和激情,没有任何理由和悬念,你容易总是被安排在“下一次”,其实你需要给你的上司说明:你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和努力,同时你的劳动让你渴望得到公司的认可,你认为自己是值得公司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的,你渴望能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对于加薪来说,加薪的机会只留给有“加薪野心”的员工,在机会面前千万不可迟疑,因为时机非常关键,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你非要一直保持低调,低调到非常等自己完全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之后再去寻找机会,那么对不起,你就只能看着那个不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薪水步步高升了。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首先,你不仅要勤勤恳恳,还得有思想。有许多员工,他们堪比优秀的士兵,能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某项计划。但是,那些总有新想法,并为之制订计划的员工往往更受老板待见。
因此,每当你带着问题去见老板的时候,要记得同时拿出你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方案应该是越多越好,千万不要只有一个可选项。你应该毫不犹豫地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对他说:“我想我们是否可以下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第二……”总之,你提供的方案和决策应该有一定的弹性。记住,“不要只钟情于某个想法,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当你能够引起领导的注意,并且也解决了相关的问题的时候,你要流露出自己对更高更好的待遇的憧憬。这时候的领导会因为对你的欣赏的个人感受,并不会觉得你的要求有任何过分,正如你“第一……第二……”陈述问题的时候,给他留下的非常具有条理的印象一样——当你足够多地付出努力,理应取得良好的收成。
白领姜先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就知道对领导合理地表露自己的“野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求职时,他在个人资料中简要描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表示乐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用三至五年时间熟悉业务,掌握相应经验,然后向高级主管职位挑战。这份充满“野心”的简历让人刮目相看。尽管他没有特别出众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但负责招聘的领导在看到这份简历的时候就非常欣赏地说:“一个想到了自己三年后模样的人,是一个懂得追求,有规划的人才。”
当然,这一次录用,引起了公司巨大的讨论,面对着很多员工的不理解和质疑,所有的领导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这样看待这名有“野心”的员工——抛开专业能力的差别来说,用人单位的确更看重新员工的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其中一位总监说,很多求职者在简历中只标出自己学过什么课程、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曾在什么企业有过工作或实习经历等,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明自己的发展规划。
透过这些规划,可以看出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生涯规划中,不能预测他的规划是否精准,但至少那些对未来还有“野心”、有期待的人作为公司的员工才有干劲。
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在公司的目标在哪里?你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够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为了这个目标曾尝试过什么工作?这个目标与应征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关联?
读者报告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公司总经理来我们分公司主持会议,为了鼓舞大家的工作热情,总经理让我们各人当众说出自己的梦想。轮到我时,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实话实说:“我希望自己的将来不仅仅是做一个普通的员工,能发展到一个管理者的位置。”
总经理没责怪我,反而笑着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我们行业的员工就需要这样的野心。”会后,总经理对我的关照越来越多了起来,而更有意思的是,大家知道了我的“野心”之后,反而很多人愿意找我商量了,也许他们觉得一个想当管理者的人一定是一个愿意指导和帮助别人的人。
现在我已经负责了公司的管理事务了,而且薪水也比以前翻了两倍。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职场的野心其实也是一种自己鼓励的力量,对权力的向往并不是坏事,适时地向领导表达自己的野心,然后不断地努力,就一定能有收获。
永不抱怨,从内心深处塑造成功的自己
“期待效应”中伟大的神把这个石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满足了皮格马利翁的愿望,这是否蕴含着一个朴素而美妙的哲理,那就是心想事成。
当一个人具备了非常强烈的期待的时候,很多事情的走向会慢慢地沿着期待的方向走,在职场中,是不是也是如此,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永远也当不了将军,一个想当领导的员工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了更高任职的路上。
无论一个心愿实现的结果如何,首先都应该有一个铺垫。所以,职场人,不要总是忙于工作,有时候应该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正强烈地期待着自己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