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一个人,或是做错了一件小事,那么你不必对此耿耿于怀,费尽力气去弥补、解释,也不必大动肝火,因小失大。无论是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还是气恼怨恨,拂袖而去,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接受现实,加倍努力,你才会获得加倍成长。
如何减少犯错
为了消灭错误,人们最常犯的一个新错误就是:寄希望于某种“正确的模式”,这几乎成为新的迷信。这种迷信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正确的模式”也不是通用的,在某个时候、某个地点、某种因素下,我们需要根据当时的需要来更好地调整行动方式。这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可以保证我们完全不犯错,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将犯错的概率降到最小。
将犯错的概率降到最小,是我们做任何事的愿望,也是我们犯错的原则。通过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些道理:
(1)犯错固然是坏事,可是最大的错误是不去尝试。
错误并不一样,有些可能会毁了你,但大多数错误不致如此严重。相反,过于相信“犯错是坏事”,会导致你孕育新创意的机会减少。如果你只是对“正确答案”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会误用取得正确答案的法则、方法和过程,而忽视了创造性,并且错过向规则挑战的机会。
这是一个有用的教训:我们一直在犯错误,做错的概率比做对的要大得多。有许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2)可以犯错,但是要快点犯完错误。
我们可以把“犯错”看成“获得成功”的成本,它们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但最好小一些。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缩手缩脚,而是应该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爱迪生经过上万次“错误”,才发现了制造电灯的正确方法;相反,那个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3)把握真正的问题。
当错误发生时,人们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真正的问题却可能被掩饰。坦白地说,决定的准确性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旁生出许多令人料想不到的枝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把握可知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因素和可能性作出理性的评估和选择。
(4)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一个简单的计划或制度不一定是好的,但一个复杂的计划一定是坏的。因为“犯错误”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环节越多,危险性就越大,这一点可以在军事史上得到最好的注解。一支军队的指挥系统越复杂,层次越多,机动性和战斗力就越差。叠床架屋,相互牵制的系统之间的争吵和扯皮,阻断了信息的传递,并制造大量垃圾信息,是错误和灾难的温床。记住哲学家的忠告:“简洁即是美”。
对于以上原则,如果你能够谨记并多加利用,那么你就会减少自己犯错的概率。
让别人听自己说
开口之前先倾听
在你准备开口之前先注意倾听对方的话语,这样会使你掌握主动权,会使你的说服更具感染力。
乌托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领子染上了色。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的经过,可没做到。售货员总是打断他的话。
售货员声明说:“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他的语气似乎表明:“您在撒谎,您想诬赖我们。等我给您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过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乌托先生叙述这件事时强调说:“我气得差点跳起来,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快气死了。我准备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克拉出来了,他及时制止了这场无休止的争吵。
首先,克拉一句话没说,而是耐心地听乌托把话讲完。其次,当乌托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克拉开始反驳他们,帮乌托说话。他不仅指出了乌托的领子确实是因为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并且直接对乌托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办。”
9分钟前乌托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乌托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会不会再染脏领子?能否想点什么办法?”克拉建议乌托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他说。
乌托满意地离开了商店。7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乌托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堀场雅夫告诉我们:许多人没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们不善于注意听对方讲话。他们如此津津有味地讲着,完全不听别人对他讲些什么,许多知名人士都是重视注意倾听的人,而不是只管说的人。
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首先应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人。
谨记:与你谈话的那个人,他对自己的事情比对你的事情更感兴趣。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要不断提高你自己的语言技巧。只有那些高超的、有内涵的话语,才容易被别人接受。
人际交往离不开说话。有一位商业界的名人,除了做生意之外,他的成功更是企业团体争相仿效的对象。因此,除了生意往来之外,他还经常受邀到各地演讲。尽管工作及演讲活动是如此忙碌,他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他35岁那年,医生对他宣布:“你得的是突发性肾炎,这是由于疲劳过度所引起的疾病,你必须暂停工作一阵子!”因此,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他暂停了所有的演讲活动。
一个月之后,这个人接到某工商协会的演讲邀请。在演讲前夕,他在自己面前放了一台录音机,然后请太太坐在前面,“即使只有一位听众,也可以试一下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开始模拟演讲,听过模拟的录音带之后,他发现了两个缺点。
一是“嗯!”这样舌头打结的声音,听得非常清楚而刺耳。在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这种接不上来而发出的迟疑声,在听众听来非常刺耳。“即使是下意识所发出的声音,对于一位职业演讲者而言,也未免太丢脸了!”他说。
二是“啊!”的语尾助词太多了。适当的词尾助词有美化语句的作用,但太多的语尾助词听众非但感受不出柔和,反而会觉得:“这个人说话的语尾助词也未免太多了吧!”
现代人愈来愈重视说话的技巧,市面也出版了不少有关如何增进说话技巧的书,不少业务员都有过阅读这一类书的经验。然而,却很少有人在看了书之后进行实地练习,并利用镜子来检讨自己的缺点。所谓的镜子还包括了反映声音的镜子——录音带。
利用“声音的镜子”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小型的录音机。这种袖珍型的录音机可以放在公事包内,随时录下实际与顾客的对话以供事后检讨。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为正在录音而有些不自在,但投入工作之后就会忘了它的存在。事后听听自己的说话方式,就可以发现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在自己的家中对着镜子,把当天进行过的对话重新表演一次,并录音检讨。
说话的技巧必须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才能得以改进,而不是靠读书,或参加研讨就可以学到的。除了学习及记住一些技巧与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善加利用“声音的镜子”来自我检讨。
说好每一句话
言谈举止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粗鲁。
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众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剖析深刻,反应敏捷,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人,就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
作家丁玲回忆与鲁迅先生的谈话时说:
“鲁迅先生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又生动,句句吸引我们。渐渐谈下去愈来愈强烈地发射出真挚的热情,又有一种严峻的强大威力,从他瘦削的脸上透出来。”谈话如果能使人听得入迷,产生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那么别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听你说。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涩难懂。交际中应做到不背后议论人,讲话注意分寸,要背后表扬人,多讲他人优点,少当面批评人,指正其缺点,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讲粗话。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寒暄,还是正式场合的交谈,说话都要谨慎,尤其要注意用词,要根据场合、对象说最恰当的话;不适当的言语,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易得罪他人;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话时却滔滔不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要想说好每一句话必须长期进行自我训练,切实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自然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有说服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日常生活中培养成的,只要在平日多加留意,不但可增添自己的魅力,也会带给他人难忘的印象。
理想的交谈是思想的交换,可是,很多人却以为理想的交谈是一个人机智或口才的精彩表现。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庆幸,因为要使别人乐于听我们讲话,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
怎样让别人喜欢听你讲话呢?
(1)说话要有善意。这里所说的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我们与别人说话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希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用意。所以,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没有必要特意挑剔。
(2)说话要尽量客观。有些人在说话时动不动就夸大其词,这样,无论听者或是被说到的人,难免会产生反感,认为这人说话有点不着边际。比如,明明是一对男女青年在正常地说话,他可以把别人说成是在谈情说爱;明明别人是在争论问题,他却说成是“碰在一起就争争吵吵闹个没完。”像这样信口开河的说话习惯,很容易惹是生非。
(3)要学会会说话。会说话的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①充满热情,让人感觉到,他们对于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怀着强烈的感情,而且他们听别人说话也会很认真。
②能从崭新的角度看事情,能从大家熟悉而又不在意的事物中提出令人意料不到的观点。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不表白,不自吹。
③有好奇心,他们经常对某件事追根究底,表现出想要知道得更多的兴致。
④有宽广的视野,他们思考、谈论的题材超出自己生活的范畴。既实事求是,又纵横乾坤。
⑤有自己的谈话风格,个性鲜明、惹人喜爱。
⑥有同情心,他们会设身处地替他人分忧。
⑦有幽默感,不介意开自己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