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战争爆发了。金银国拿金银去换枪炮,宝石国用宝石去买炸弹。战场上十分惨烈:正规军打完了娘子军上,娘子军打完了童子军上……最后,战场上死一样沉寂。双方的死人堆中各爬出一个小“兵”:一个断了左腿,他叫“乒”;一个断了右腿,他叫“乓”。面对毁坏的家园,面对死去的亲人,他俩撕心裂肺地哭喊:“别打了!别打了!”
他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哭了三天三夜,再也分不开了。后来竟然变成了一只小圆球,因为是由两个伤“兵”合抱而成,所以人们便称它为“乒乓球”。
乒乓球漂洋过海,飞到许多国家、许多地方,它大声疾呼:“别打了,别打了,要打你们就打我吧!”
还真有许多“好战”分子放下武器,拿乒乓板打乒乓。乒乓球毫无怨言,你打得越狠,它跳得越欢。它高兴啊,因为小球推动了大球,世界和平的呼声更高了。
用“世界大赛”去代替“世界大战”,这是两个善良伤兵的美好愿望。
蛇和农夫
汹涌澎湃的洪水冲毁了农夫的家园,也淹没了蛇王的洞府。
蛇王率领所有子民浮游出水面,爬到一棵大树上。
农夫随波逐流,为了活命,也抱住了这棵大树。农夫企图爬上树杈,见树上密密麻麻的蝮蛇,手臂开始慑慑发抖。他想:宁可被洪水冲走淹死,也不愿爬到树上让蛇咬死!
蛇王看透了农夫的心思,于是开口道:“上来吧!”
农夫战战兢兢地说:“我怕你咬我!”
“不会的!”蛇王肯定地回答,“我的毒牙从小被人拔掉了。”
“你骗人,我明明看见你的毒牙了!”
“那是假牙,牙医昨天才替我装上的。”
“哦,原来是这样。”农夫放心了,便大着胆子爬上了树杈。
蛇丞相吐着信子,在农夫身后探来探去。它爬到蛇王跟前,小声说:“这个农夫的爷爷曾经救过我们的前辈。前辈苏醒过来却一口将他咬死了。农夫家族与我们结下了世仇,发誓将我们斩尽杀绝。大王,你说这样的人难道也值得救吗?”
“应该救!”蛇王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我们化解仇怨的最佳时机。再说,毕竟,咱们前辈先负于人家啊!”
洪水终于退去。农夫的儿子找到了父亲。父子俩抱头痛哭。
这时,蛇王率领子民们从大树上滑下来,准备返回洞府。
“蛇!”农夫的儿子本能地捡起木棍。蛇迅速缠满他的全身。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农夫惊慌失措。他情急之下,一把抓住蛇王。
蛇王立马自卫反击,咬了农夫一口。
农夫捂着伤口,责问蛇王:“你不是说装的假牙吗?为什么骗我!”
“我骗你是为了救你!”
“既然救了我,为什么又要咬我?”
“咬你是为了救自己!”
“其实,我不想伤害你,只是希望你下令放过我儿子!”
蛇王看了看农夫说:“好吧,我满足你的愿望!”
转眼之间,蛇群消失了。
“爹——”儿子抱着奄奄一息的农夫,撕心裂肺地哭喊起来。
“冤……冤……”农夫想说什么,声音轻得听不见了。
“爹,我知道你死得冤,曾祖死得冤!我要为你们报仇!”
农夫听到儿子最后一句话,顿时睁开双眼,艰难地抬起头,摇了摇……
农夫死了,眼没有闭上。也许他还有话要向儿子交代,但已经无法完整地说出来了。
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农夫的意思吗?
乌龟复仇
从前,当乌龟还没有戴上“铠甲”的时候,常常遭人欺负。
有一次,好端端地,它被邻居大螃蟹钳得头破血流,差点送了性命。
乌龟发誓要报这一“钳”之仇。它爬到陆地上想习武,打听到一支百战百胜的远征军十分厉害。
它好不容易找到了远征军。只见断崖山下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寒光闪闪,硝烟滚滚,一场空前绝后的鏖战正在进行。由于连年征战,人困马乏,远征军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已被敌军重重围困在山谷之中。
这支威震四海的大军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终于全军覆没了。
山谷里死一般寂静。乌龟探出头来,只见尸横遍地,令人不寒而栗。
乌龟想:如此威武的军队也会有覆灭的下场,可见纷争和征战不会有好结果,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吧!
乌龟捡了个盾牌,慢慢往回爬,复仇的念头早已打消了。它把盾牌捆在背上,挡风遮阳,防御敌害,久而久之,盾牌与身体粘在一起,再也无法取下了。
乌龟回到海域,找到老家。因为背上了盾牌,原来的洞穴太小啦,怎么也挤不进去。隔壁爬过来一只老态龙钟的大螃蟹,大螃蟹热情地挽留了它,还帮它挖开洞门。
大螃蟹不无后悔地说:“悔不该当初赶走了我的邻居老乌龟,这许多年太寂寞了,曾被我欺负的老乌龟恐怕不会回来了,您就留下来做我的邻居吧!”
显然,老眼昏花的大螃蟹认不出已有新装束的老乌龟了,老乌龟也不想明说,只是欣然接受邀请,答应与大螃蟹和睦共处。
这样看来,有了冤仇最好不要热处理,因为时间可以将它淡化的啊!
猫狗冤家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猫也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按理说,朋友的朋友,应该也是朋友。可狗与猫却一碰面便打架,弄得主人不胜其烦。
本来,主人待它们不薄,每天给狗吃肉,给猫吃鱼。可它们还是没完没了地厮咬扭打。
主人大发雷霆,对狗说:“你比猫大,就让一让猫吧,姿态高一点,主动与猫和好,我亏待不了你,否则的话,我不再让你吃肉了。”
“那我吃什么呀?”狗感到十分委屈。
“我让你吃屎!”
“啊?吃屎多可怕呀!”狗想,“无论如何我也要与猫和好的!”
于是,狗摇摇尾巴向猫靠近。
猫觉得狗今天不像往日那样怒目圆睁,似乎有点和好的表示,于是猫也迅速作出回应:高高竖起尾巴。猫用这种姿势表示友好,这是它们家族祖祖辈辈传授下来的标准礼节。而狗家族传统的友好礼节是摇摇尾巴,如果把尾巴高高竖起,那就是等于宣布战争。狗想:这死猫真不识抬举,我低三下四讨好它,它竟然向我宣战!狗怒不可遏,一股无名火往上涌,它失去控制,猛扑上去,狠狠地咬了猫一口。
猫想:这赖皮狗坏不坏,我还以为它想来和好,所以迅速作出友好的表示,谁知它装出一付伪善面孔,目的是为了发起突然袭击!哼,我饶不了你!
于是狗与猫又厮杀起来。
主人操起棍棒才把它俩分开。
狗说:“主人啊,我宁愿吃屎,也不想同这死猫和好了!”
主人对猫说:“猫啊,你就别跟狗一般见识了。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嘛,你就主动与狗和好吧,我心里有数,要是不听话,我就不再让你吃鱼了!”
“那我吃什么呀?”猫也感到十分委屈。
“我让你吃老鼠,而且还得自己去抓!”
“啊?吃老鼠多可怕呀!”猫想,“无论如何我也要与狗和好的。”
于是,猫“呼哧”“呼哧”地向狗靠近,猫发出这种声音表示兴奋,等于说“见到您很高兴!”而狗喘粗气却是代表愤怒。狗想:这死猫,好端端的又发什么火呀,狗再次扑上去。猫想:这赖皮狗给脸不要脸,真是欺人太甚了!
结果,猫与狗再一次厮杀起来。
主人忍无可忍,就真的让狗吃屎,让猫吃老鼠了。
唉,假如能多学一门外语,或者有个翻译,让双方及时沟通,互相理解那就好了!
蜻蜓点水
蜻蜓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款款飞旋,不时地将细长的尾巴弯成弓状伸进水草丛中,湖面因此扩张开一圈圈波纹。蜻蜓点水的神情十分专注和投入,像莘莘学子在偌大的书页上圈圈点点、苦读传世佳作,又像作曲家含情脉脉地在湖波中谱写不朽的乐章。
水草见蜻蜓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样子,联想起人们平日对蜻蜓点水的曲解和嘲讽,愤愤不平地说:“蜻蜓姑娘,您又来播种了?难道您不知道人们对您点水的行为误会很深吗?”
“哦,真有这种事吗?”蜻蜓曲起尾巴,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播在水草的枝叶上,一边说,“这是我们家族繁衍子孙的必然途径,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
“是啊,可是人们总把蜻蜓点水比喻或肤浅的表面文章,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呢!”水草最了解蜻蜓的委屈,劝她先把事情解释清楚,取得人们的理解,免得辛勤劳作时人家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蜻蜓稍稍犹豫了一下,随即果断地说:“何必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无聊的解释上呢?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而要做的事情却还不少,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认准了的事就要扎扎实实去干,不必在乎别人怎样议论。如果每办一件事都得先解释一番,非要等别人都理解了才去干,那么短暂的一生还能干得了多少事呢?”
蜻蜓甘愿忍辱负重,她依然如故地在银镜般的湖面上款款飞行,轻盈盘旋。她瞪着一对溜溜圆的复眼,认准目标,立即俯冲下去。她弯起细长的尾巴,认认真真地在湖面上圈圈点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来之前,她忙忙碌碌分秒必争地播种未来,撒下希望,写下蜻蜓家族辉煌的明天……
爬上飞机的蜗牛
老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行,慢得不能再慢,甚至连老乌龟都嫌他太慢。老乌龟曾经有一次在龟兔赛跑中取胜,所以有资格批评蜗牛:“都什么年代了,还是慢条斯理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真没出息!”
“慢有什么不好,慢点稳当呀!”蜗牛说,“有一首民歌唱的正是‘蜗牛背上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等到蜗牛爬上葡萄树,葡萄正好成熟了……”乌龟见他自我感觉过分良好,便不再理睬他了。
老蜗牛一如既往,一成不变地先把触角慢慢伸长,左探探右触触,感到万无一失时再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移动,他不无得意地对孩子们说:“小心谨慎是我们蜗牛家族的光荣传统,我们这个家族能够繁衍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个传统。只要不出问题,动作慢点不要紧,慢工出细活嘛。我们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特别珍惜自己走过的路程,每前进一步都要给后人留下闪光的轨迹,记下我们的光辉历程!”
老蜗牛生怕孩子们没听清楚,他爬到一只橡胶轮子上居高临下地再重复了一遍,嘱咐大家务必牢记。谁知这只轮子竟是飞机的一条腿,它突然滚动起来,险些将老蜗牛碾成肉酱。幸亏他有经验,连忙躲进缝隙之中,才算死里逃生。
轮子滑行了一会,飞机便起飞了。当轮子开始往机身内收缩时,老蜗牛被粘到了机身下方。老蜗牛睁眼一看:“哇,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如此美好啊!怪不得连老乌龟都要说我们没出息了!我们竟会满足于在鼻子底下这一小块土地上慢慢爬行,自我封闭、不图进取,多么可叹、多么可悲啊!”
飞机一会儿在低空盘旋,一会儿在云层中穿行,顷刻之间竟飞越了千山万水。老蜗牛想:“这只怪鸟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奇迹,却从来不曾想到为自己留下闪光的轨迹,而我们每挪动一小步便沾沾自喜、念念不忘留下光辉的足迹,多么可笑、多么可怜啊!”
老蜗牛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告诉孩子们,他想修正自己的观点。可惜飞机在异国机场下降时,老蜗牛被震落在跑道上,他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孩子们,所以小蜗牛们始终不敢违背老祖宗的训示,津津乐道的依然是慢点、稳当之类的“格言”。他们依然是慢慢吞吞地伸出触角,前后左右探寻一番,感到万无一失时才敢迈出一小步,紧接着便一丝不苟地做上记号,留下一道道光闪闪令人讨厌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