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环境
9420900000026

第26章 低碳示范:先行的氧吧生活(3)

根据建设方的计划,新城水量将维持在最低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海水脱盐所必需的能源。预计全城每日仅需8000吨的饮用水,为现有同等规模城市的2/5。在这里储水和用水都将会更有效率,包括在所有的居民住房中安装节水龙头、洗衣机和两段式冲水马桶等。遍布城中的能源监视传感器,将随时告知居民们用水情况,当淡水使用过量时,人们就不得不额外付费购买溢价淡水了。

3.无人驾驶电能车

马斯达尔城是没有汽车的,私家车主可以将车停放在离广场6千米处,有专人看管。小城内有完善的电动公共交通系统,一辆辆排放尾气的小轿车在这里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控制的全智能无人驾驶电动汽车。这种汽车将为新城中的居民提供挨家挨户的上门服务,乘客上车后,只需在汽车操作系统中输入目的地,便可以舒舒服服地打个盹了。全城设有83个电动车站供人们自由上下车,如果你走累了,可以到街道下一层乘坐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和个人轨道车。这些全智能无人驾驶的交通工具由磁感应器指引,太阳能供电,碰到障碍物会自动停下。按设计,它们会带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如果要离开小镇出远门,也可以远离汽车,一种电动铁路系统将连接马斯达尔城与周围城市的交通。

五、中国常州低碳示范区——未来的零碳小城镇

常州低碳示范区所在的武进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处于我国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交汇处。2008年,高新区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700亿元,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五大先进产业板块初具形态。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条件,常州市正着手准备在西太湖边打造中国首个利用领先低碳科技以及绿色生态环境实现自身碳平衡的“零碳”小城镇,为全国小城镇建设提供范本。

1.低碳空间布局

“一心”,即示范区的商务、办公、商业和金融中心。依托涌湖景观资源建设示范区的行政、商业金融中心,承担示范区发展建设的管理服务功能。“六轴”,即示范区主要的“三纵三横”交通轴线与空间发展轴线。“四片区”,即示范区的四大功能片区:滨湖生态片区、生活与服务片区、东北部与东南部的制造产业片区。

整体来看:示范区东为低碳产业生产集中区,中为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西为生态环境保护区,以南部居住区生态廊道为中心,将呈南北不均匀对称的格局。

2.低碳功能

未来的常州零碳小城镇将有三大功能区:

(1)生产区——低碳制造业集聚地

首先,对于示范区内的现有一般传统制造业,将推动优化提升,实现节能化、清洁化。重点加大技术创新改造水平,运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益、降低耗能水平;在生产过程中加大节能环保力度,节能降耗,注重中水回用,减少碳排放,争取生产过程实现节能化和清洁化发展。

其次,对于现有新兴制造业将不断拓展延伸,实现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对高新区现有的新型和新引进产业贯穿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并努力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利用。

最后,对于现代新兴低碳产业将加大引进创新力度,实现低碳化、示范化发展。太阳能、电动车、风能、LED及其他新光源四大门类将在低碳示范区内得到重点培育和发展,低碳产品将成为示范区内重要的示范产品。

(2)服务区——低碳生产性服务业

鉴于目前园区内第三产业相对落后以及园区建设的低碳示范效应,规划将在先导区内重点发展低碳型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低碳服务业集聚区。

服务区内将以园区低碳制造业为主进行规划,重点发展低碳产业研发设计与成果孵化、低碳商务办公、低碳技术展示、低碳人才培训教育等现代低碳服务业。首先,建立LED技术产品研发中心、LED分析测试认证中心和LED系统设计中心,打造LED综合服务乎台。其次,一方面引入国内外认证机构和知名风电设备企业,建立太阳能研发平台,提供风电全产业链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研发新能源汽车电池专用检测设备,配合区内电池企业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最后,在节能环保方面,主要集中于环保服务领域,如环保设计、监测、咨询、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

除此之外,低碳示范区还将结合实际发展一些其他服务业,如休闲旅游业。在规划区内西侧结合湖面水体,建设两处湿地生态旅游区,突出生态旅游,同时作为规划区内重要的森林碳汇区;在先导区北部建设一处生态农业旅游区,包括渔业观光等;重点在先导区内建设低碳产品应用示范体验区,打造具有新鲜、奇特、空旷、野趣的景观效果,推出步行、舢板和太阳能游艇等独特低碳休闲旅游项目;在先导区内高起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度假等配套设施,构筑内涵丰富、网络配套、服务完善的生态旅游体系。

(3)生活区——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

生活片区分为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和配套低碳居住区两类。

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面积约2平方千米,将融入智能楼宇技术,采用智能调控技术、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地源热泵与水源热泵技术、自然通风等先进低碳建筑技术以及新型墙体材料,营造高档次的低碳居住区。先导区内也建设一定面积的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

配套低碳居住区共有三处,面积分别为:1.2平方千米、1.8平方千米和1平方千米。

3.景观系统规划

为合理利用西太湖的自然景观,并提高整个示范区的清新风貌,示范区的空间结构系统又增加了“一片、四带、多斑块”的景观系统规划。

“一片”,即滨湖生态景观片区。环湖路以西区域,将建设约2.5平方千米滨湖生态景观片区,为示范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与碳汇容量。“四带”,即“两横两纵”生态景观带:南部居住区生态景观带;沿江高速生态景观带;淹城河生态景观带;常宜河生态景观带。“多斑块”,即公园、防护区和生态农业区。

示范区将通过大面积森林增加碳汇,实觇“零碳”目标,促进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示范区将依托森林,设置森林疗养等项目,提升游客对森林的体验;成立森林幼儿园,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耍。

六、未来之城

汲取天地的灵气,人类在低碳的画卷上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1)信息生物建筑——“蜻蜓”式生态农场塔

自从有人提出可在城市里建设可种地的摩天大楼以来,不少建筑师相继提出了多种富有创意的生态大楼。比利时建筑设计师文森特?卡尔伯特设计了一种形状划蜻蜓翅膀的建筑,就是其中一座亮丽的生态大楼。

蜻蜓大楼预计建在纽约罗斯福岛南部的边缘地区,高600米,好像两片蜻蜓薄翼,极富视觉冲击力。蜻蜓大楼顶部有两根长长的防雷天线,就像是蝴蝶等昆虫的两根触角。蜻蜓大楼不仅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居住和办公,而且能够为城市发展农业提供足够的空间饲养牲畜、家禽,种植28种不同的植物。大楼内甚至墙壁和天花板都可以被当做菜园种植蔬菜,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在自家种植绿色农作物的愿望。

蜻蜓大楼有两个主塔,通过两只由钢铁和玻璃制成的翅膀连接起来。这些巨大的翅膀就是围绕主塔的温室。在冬天,温室玻璃关闭,充分吸收太阳能,为其中的植物和牲畜保温,也可为居所提供热能;在夏天,翅膀上的一些玻璃窗打开,巧妙地利用自然通风、植物水汽和雨露来保持室内的凉爽。蜻蜓大楼内的露天花园内有许多蓄水池,可以蓄积大量的雨水,既可以作为观赏用的水塘,也可以为大楼内的植物在干旱之时提供灌溉用水。大楼的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可将雨水与居民生活产生的有机垃圾和人畜的排泄物混合,并进行有机发酵处理,作为建筑内植物的肥料。

(2)永动的海洋之城——诺亚生态方舟

据预测,由于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等因素,全球海洋洋面将会在21世纪上升20厘米到90厘米。地球很可能在100年甚至几十年后就变成一片汪洋,到那时,本来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将失去栖身之所。

比利时生态设计师文森特设计的诺亚生态方舟将是人类最后的栖身地。它呈圆盘形状,直径达到1000米,上面修建有三个码头和三座“人造山脉”,犹如盛开的百合花花瓣,大约可容纳五万人正常生活。它是一个真正的“双栖海上城市”——它的上半部分露出海面,与陆地建筑没有区别;而整个城市的下半部分则浸没在水下,又令它犹如船只一样可以四处漂流。它是一座可以自给自足的智能型生态人工岛,它将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提供主要能源。所有建筑外立面“人造山脉”表面的墙和屋顶都几乎经过了绿化,上面覆盖着草坪,并都采用特殊材料,可以通过吸收阳光产生光合作用形成能源。并且它的外立面由锐化钛(表面附有二氧化钛的聚酯纤维)制成,能在紫外线作用下通过光触媒作用吸收大气污染。

在“诺亚方舟”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它被三座“人造山脉”环绕,让岛上居民时刻都能享受“湖光山色”。而“诺亚方舟”水下部分的外壳为全透明材料制造而成,让居民随时都能在水下餐厅中一边进餐一边欣赏海底美景,从而在“陆地生活”和“海底生活”之间自由切换。湖泊还可以收集雨水,并经过净化之后为居住在“诺亚方舟”上的居民提供生活淡水。水下部分也将是这座“诺亚方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将养育有大量海洋浮游生物和植物,它们可以充分吸收分解居民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弃垃圾,并将之转换成有用的氧气和电力,从而令方舟成为一个高效率的生态系统。

(3)沪上·生态家——演示未来都市生态住宅

在这座未来建筑里,不同类型的能源都能被集中收集上来,甚至能够根据不同住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转化。不必担心停电,屋顶上的光伏电池、漂亮的风车都可以提供能源。即使在无风、无太阳的情况下,厨房里的燃料电池也能够提供家庭能源的基本需要,满足三口之家用电和生活热水需求。此外,漂亮的薇藻屏风与围栏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净化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光伏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更是实现了建筑从耗能到节能的华丽转变。

这座“豪华”的生态住宅,具有五大关键字:风、光、影、绿、废。

风:“沪上·生态家”是一栋风导向建筑,迎合上海夏季主导季风方向。横向和纵向都有充足的风道,横向的穿堂风,底层有导风墙,形成入口自然通风、遮阴场所。

光:一方面强化自然采光,不仅设置了采光中庭和“老虎窗”,连水池面的反射光也考虑进去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太阳能,除了南向坡屋顶,在南立面阳台也安放了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放在外立面,是一种新尝试,将来对非顶楼的居民是一个福音。

影:建筑自体造“影”,南立面花窗白墙与凹进阳台错落有致,建筑自遮阳效果显著,底层入口等区域挑空,通过建筑自体形成范围较广的阴影区,免除排队等候参观者的日晒之苦;遮阳系统如“影”随行,自动调节。

绿:“沪上·生态家”由上海植物园专家选取适合上海地区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并负责维护。在智能化控制绿化微灌系统的支持下,各类植物均实现现场整体拼装,并可根据气候变换等原因轻松调整植物种类。

废:15万块老石库门青砖,砌筑建筑立面灰砖“呼吸墙”,生态核、钢楼梯等所用的钢材,是由旧厂房拆迁回收的型钢处理加工而成,内隔墙材料来自建筑垃圾混凝土、脱硫石膏、长江口淤泥、粉煤灰,等等……“沪上·生态家”通过对旧房拆迁材料的回收利用、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这些绿色奢华的低碳建筑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作为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善且能源自给的建筑典范,它们代表了人类居住的未来,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