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工业
9421300000016

第16章 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3)

2.造纸行业节能减排主要的政策措施

由于制浆造纸行业历来是我国工业废水和COD的排放大户,是进行污染排放控制的重点行业,我国一直以来就对造纸行业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2008年8月1日,我国就颁布了《制浆造纸排放标准》这一重要标准,它对企业排出废水中的pH值、氮、化学需氧量、磷等9个指标都做了具体规定。

为了减少造纸行业的废气、废水排放量,2009年5月1日起,我国所有造纸企业实施了新的造纸行业国家排放标准。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制浆造纸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控和监测要求,其颁布和实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进一步明确了造纸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2012年,造纸行业C O D排放将相较2007年减少10万吨,废水排放减少9亿吨,两大指标分别占所有主要行业减量目标的40%左右。新标准的实施和减排目标的确立意味着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将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迅速发展壮大,而那些污染治理差、规模小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3.新排放标准对行业的影响

国家排放标准的实施不仅促进整个造纸行业的发展,还给我国规模效益的造纸大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造纸上市公司,有利于其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自身产品结构升级。

新国家排放标准的实施加快了一批环保设施不健全的造纸企业的淘汰进程,提高了造纸行业环保准入门槛。造纸行业内规模小、环保差的企业成为淘汰的对象。随着淘汰企业的退出,中国造纸大企业可以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扩大市场份额。

新国家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促进造纸产业的结构升级,这不仅可以提高有规模效益的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将推动中国造纸行业长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了达到节能减排标准,玖龙纸业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水处理上,率先引进国际领先的厌氧加好氧技术进行两级生化处理,使各项环保指标都达到优于国家标准。目前,玖龙纸业水处理技术成为造纸废水治理的“行业标准”。另一家公司华泰纸业也坚持“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华泰、玖龙、博汇这些造纸龙头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实质上的最大受益者。随着这些企业加大对国家排放新标准的重视,其产品结构、发展战略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造纸行业新的国家排放标准不仅能为造纸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也能为污染排放控制把关。一方面,国家排放新标准可以促使造纸产业结构升级,对造纸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国家排放新标准将减少造纸企业污染排放,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

八、纺织行业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确的发展理念,在纺织业中得以推广是必然的趋势。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纺织行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水、用电等能耗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纺织企业通过改造设备、投入资金、创新技术工艺等措施,为减少排放和污染做出了很大贡献。

1.当前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现状

近年来,纺织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651.3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比重的72.71%;纺织工业总产值为25016.89亿元,占全国出口额比重的15.18%。纺织行业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和实施清洁生产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应用和推广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等手段,废水达标率和治理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环境污染不断恶化、水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环境和资源制约着纺织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绿色制造技术和生产生态纺织品为引导,从助剂、工艺、设备等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重视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生态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剂、水和能源的消耗,优化纺织工艺,从而达到高速、高效、环保的目的。国外已经投入很大力量来开发环保型染料助剂、节能、节水、减排新工艺和新设备,在少水和无水印染技术、涂料印染技术以及纺织节水、节能实用新型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2.纺织行业在总量上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关于节能减排和降耗的四项约束性指标。其中能耗、水耗下降幅度都高于全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总能耗为7 8 0 3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4.4%;年废水排放量是26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居全国第六;新鲜水取用量为95.48亿立方米,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用水量的8.5%,居全国第二。

3.“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较好

2009年5月9日,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行业节能潜力诊断、企业项目申报、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展开,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前3年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在总结近年来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时指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引导节能减

排,制定政策措施;制定系列规范、标准,为节能减排提供依据和基础;重点设备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效果;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现源头控制;开发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中水回用技术和废水余热回收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逐步完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总结说,从“十一五”前3年节能减排任务的执行情况看,纺织行业“十一五”总体降耗和环保指标就已顺利完成。在降耗方面,纺织行业纤维消耗随着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不断减少,随着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单位产值的纤维消耗明显下降。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纺织全行业万元产值纤维消耗约664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约150吨,单位产值纤维消耗3年来平均累计下降了18.5%,年均下降6.6%。

新鲜水取用比例大幅下降,2006年纺织印染行业普遍采取冷轧堆工艺,使单位产值新鲜水取用量平均下降了10%,有的企业下降更多,中水回用率最高达到了90%。

在环保方面,2006年纺织行业单位产值污水排放同比下降9%。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把COD等环保指标作为约束性刚性指标,纺织业总体污水排放有望达标。

4.实现纺织产业转移

2010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工作。对于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纺织工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的具体措施,并特别强调纺织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

九、什么是清洁生产

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下,在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的强劲依托下,清洁生产理念经历了酝酿、提出、发展等阶段,现已基本形成。清洁生产不是一个用某一特定标准衡量的目标,而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更新的目标,达到更高的水平。

“清洁生产”这一术语虽然直到1989年才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但体现这一思想的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年、1985年、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1989年,当时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黎产业与环境办公室提出了清洁生产概念,之后清洁生产逐步成为预防工业污染的环境战略。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清洁生产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联合国环境署《清洁生产》简讯对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一种一体化的预防性环境战略不断运用于工艺和产品上,以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险;清洁生产技术包括节省原材料和能源,消除有毒原材料和削减一切排放和废物的数量和毒性;侧重于削减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环境影响。”

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结清洁生产多年来的推行经验基础上给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性的预防性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来说,清洁生产是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害的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是指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开采到寿命终结的处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对服务来说,清洁生产是指将预防战略结合到环境设计和其所提供的服务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将清洁生产上升为一种战略,该战略的作用对象为能源、原料、工艺、产品以及服务,其特点为:将“清洁”理念贯彻于产品的始端和终端整个系统,坚持系统的持续性、综合性、预防性。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福沃德博士将该清洁生产概念做了延伸,即把一家公司内部无法削减的废物转化成另一家公司的原材料。这实际上将着眼于工业系统层次的工业生态学也纳入了清洁生产的范畴。

美国环保局(EPA)提出“污染预防”和“废物最小化”理论,其伦理思想与清洁生产是吻合的。美国环保局对污染预防的定义如下:污染预防是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减少生产场所产生的废物量。它包括通过源削减、提高能源效率、生产过程中重复使用投入的原料、降低水消耗量等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地利用资源。这里提到的“源削减”是指在进行再生利用、处理和处置之前,减少流入或释放到环境中的任何有害物质、污染物或污染成分的数量,减少与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对公众健康与环境的危害。

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对清洁生产定义如下: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和能量并保护环境的使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我国在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以预防污染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该法律全文共6章42条。该法总则第二条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借鉴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表述更加具体、明确,便于理解。

综上所述,无论何种定义方式,清洁生产概念中均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

其一,能源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求投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包括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或者清洁能源、利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减少使用稀有原材料、循环利用物料等措施。在更新设计观念的前提下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水平,改变产品体系,形成以清洁产品为主导的产品构成,同时形成完备的环境设计与服务体系。

其二,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节约资源、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其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加强废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材料生产产品和包装、合理包装以及改善产品功能等措施,实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其四,清洁生产的现阶段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最终目标是保护人类生存空间、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