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29

第29章 盖宽饶自刎明志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盖宽饶(?—前60),字次公。魏郡人。约生于当西汉武昭宣时期,为汉宣帝太中大夫,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武帝特置,专门负责对京城的监察。上至皇后太子,下至公卿百官,可以一起监督,故称“虎臣”。盖宽饶刚直奉公,正色立朝,公卿贵戚惧恨,因上书言事,宣帝信谗不纳,神爵二年辛酉(公元前60年)九月,他引佩刀自杀,众莫不怜之。

《诗经》中将品德优美、正直之任者誉为“国之司直”。西汉宣帝时,朝中就有这样一个正色立朝的司隶校尉,甚至不惜自刎明志。班固盛赞他是“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他就是盖宽饶。

盖宽饶初入仕途,即以不畏权贵、敢于纠弹而崭露头角。在他以谏大夫代行郎中户将事,担任主管宫殿门户禁卫的重任时,就参奏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侍中阳都侯彭祖过殿门不下车,违反了《宫卫令》。同时,年轻气盛的盖宽饶还公然弹劾权重位高的卫将军张安世尸位素餐、居位无补。但彭祖当时确实曾下车,盖宽饶因刺举参奏大臣情况不属实被贬为卫司马。虽然出师不利,但朝野上下对这位不畏权贵的年轻人都刮目相看。

卫司马实际上就是卫士令,掌管一些轮番宿卫的卫卒。在盖宽饶就任前,卫司马常因官卑势微而遭卫尉卿属官的凌辱,不仅参见卫尉卿要行跪拜大礼,而且还经常被卫官差使干杂活、买东西。盖宽饶到任视事后,一扫这些陈规陋习,按照朝廷规章办事,以平等礼节对待那些役使卫卒的卫尉属官,不再卑躬屈膝。一次,卫尉卿又按惯例私自支使他出外购物,盖宽饶不仅不予理会,而且以法令中规定不给使杂役为由,径直到尚书府门递上辞呈,以示抗议。此事惊动了尚书台长官,遣使责问卫尉卿,“由是尉官不复私使候、司马”。

由于盖宽饶与卫卒同甘共苦,深孚众望,汉宣帝十分嘉赏,提拔他为太中大夫,作为皇帝钦命特使,巡行四方整饬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又被提升为司隶校尉。

感激知遇之恩的盖宽饶在任司隶校尉时,“刺举无所回避”,无论被劾事件大小,都毫无例外地向上举奏,数目极为庞大。天长日久,受理司隶校尉弹劾案进行审查处理的廷尉都总结出“半用半不用”的规律了,那些失于琐碎的弹劾案都被弃置一旁。但正是由于盖宽饶无所畏惧、恪尽职守的弹劾,使得“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皇太子的外祖父平恩侯许伯建了一座新府邸,乔迁时,丞相、御史大夫、将军等满朝文武都到许宅向国丈贺喜,唯独盖宽饶不去,经许伯多次敦请才答允前往。来到许宅后,盖宽饶从西面的台阶步履沉缓地拾级而上,没有与主人寒暄,就不遑礼让地独自面向东而坐,始终保持着司隶校尉的尊严。他的如此举止,犹如冷风刮过般,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收敛起来,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弥漫。为了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主人公许伯急忙起身,亲自为盖宽饶斟酒,并开玩笑地说:盖君来晚了!盖宽饶一点也没有受宠若惊之感,只是淡淡地说:不要为我多斟酒,否则我酒后就要口吐狂言了。在一旁的丞相魏侯话中有话地笑着打趣道:次公清醒的时候就十分狂傲,岂有借酒壮胆的道理?魏侯的本意是劝盖宽饶多喝些酒而已,但一语既出,却令在座的公卿大臣们想起盖司隶平时正色立朝的威严,顿时都悚然震憾,纷纷俯首低眉,避开盖宽饶那冷厉的目光。

随着酒筵渐入高潮,众人酒酣耳热,渐渐都有些放浪形骸,似乎忘记了盖宽饶的存在,主人也兴高采烈地命奏乐助兴。来宾中有位长信侯少府檀少卿喝到高兴处,不禁忘乎所以地伴随着乐曲跳起模仿沐猴与狗戏斗的滑稽舞。他的表演逗得满座哄堂大笑,但盖宽饶却没有被这升平喜乐的气氛感染,而是触景生情地想了许多,或是汉室基业下隐藏的危机,或是其他……但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在众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之时,独自怫然不悦,仰视屋顶慨叹道:美哉!然而富贵无常,忽则易人,就如同行旅所居的客舍,客人随宿即过,经历的人是太多了!只有谨小慎微才能长久,君侯难道可以不引此为戒吗?语罢,盖宽饶当即起身退席,随后就劾奏长信侯少府檀少卿“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如此亏礼废节的举动的确有伤国体,宣帝闻奏后也勃然大怒,欲立即降罪少府。只是因为国丈许伯的多方解释、谢罪,宣帝才勉强赦免了他。

虽然盖宽饶一心奉公,忠诚体国,“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但由于他秉性刚直不阿,“职在司察,直道而行”,一心执法,极微小的过失也不放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中伤他“深刻喜陷害人”。也正因为如此,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在朝臣中处于“多仇少与”的孤立境地。但盖宽饶不仅不以为意,而且“又好言刺讥,奸犯上意”,使得宣帝也对他心怀不满。盖宽饶终因上书陈奏国事忤违了帝旨,被有司诋斥为“大逆不道”。宣帝拒纳谏大夫郑昌的劝谏,执意将盖宽饶下狱治罪,性情刚烈的盖宽饶不甘受辱,在北阙下引佩刀自刎。

故事感悟

在盖宽饶未蒙难时,太子右庶子王生曾写信劝他“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诎”,希望他能明哲保身。但盖宽饶的本色却恰恰是与之相背离的“刚直高节、志在奉公”,毫无妥协余地。他的死,为人们留下的不只是哀痛,也使得相当一些人就此对汉家王朝寒心彻骨。古人云:“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这似乎应该是不刊之论,但恰恰是盖宽饶这样的“忠臣”,却落了个含冤自刎的下场,我们不能不对封建社会的实质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封建社会的政体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史海撷英

汉宣帝降服匈奴

在对外关系上,汉宣帝刘询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国城郭,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自马邑之谋(公元前133年)吹响反击匈奴的第一声号角,大汉历经袭破龙城、河南、高阙、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终至漠北大对决(公元前119年)一洗大汉81年心灵创伤,从此奠定汉强匈弱的大格局。

但匈奴并未臣服,相反,十几年的恢复后,声势复振,与汉争斗竟败少胜多,汉武后期有赵破奴2万骑受降城之没、李广利3万骑天山被围牺牲六七、李陵5000步兵浚稽山败没,甚至最后李广利7万铁骑燕然山全军覆没,损失何等惨重!不过匈奴惨胜犹败,内部又有不和,双方实力对比也未转换。

昭帝(霍光辅政)时,汉匈大战不多。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匈奴骑兵2万入寇,汉兵败之,俘9000敌。三年(公元前78年),范明友出击,匈奴闻风远荡。匈奴见汉强,东又受新兴乌桓袭击,乃向西方发展,联络车师侵略与汉协同之乌孙,结果又引来一次更大的打击。

汉宣帝即位第二年(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大汉发兵铁骑16万余,分五路攻打匈奴,这不仅是武帝更是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足见当时大汉军威何其鼎盛。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

匈奴畏惧汉军,惊慌西逃恰遇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第二年冬(公元前71年),匈奴羞愤,再袭乌孙,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不久,汉军3000骑击匈,都能捕得几千匈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复,而且更向往与汉和而不是战了。这次胜利是武帝以来坚决执行联乌击匈政策结出的硕果。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睦,于是带着数万人投降大汉。宣帝特派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一直护送至京师长安,路上有逃亡者,即斩杀。日逐王后被封为归德侯。自此掀开了汉匈史新的一页。

汉宣帝甘露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年,纵横万里的游牧风暴——匈奴帝国,全盛时控弦之士30余万,与汉缠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

文苑拾萃

角 抵

角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竞技类活动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兴盛起来。汉代,民间出现了一种由“蚩尤戏”发展而成的两个人在公开场合表演的竞技活动,已经具有后来摔跤的基本特色,并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20世纪70年代,山东省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汉代帛画,画面上所出现的两个角抵者皆手臂大张,怒目逼视,作跃跃欲扑之状。画面左侧有一旁观者,拱袖而肃立,当为角抵者的裁判。晋代角抵出现了另一名称“相扑”。到了唐代,相扑、角抵二名称并行,其特点还是赛力性的竞技,且多在军中进行,后传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