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
寇恂(?—36),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出身世家大姓。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年轻时任郡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
寇恂出身于豪强家族,他成年后出任上谷郡功曹,因为才能卓越深受太守耿况的器重。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寇恂认定刘秀是统一四方的明主,就劝耿况投奔了势力并不强大的刘秀。这一雪中送炭的行为让刘秀非常感动,他当即任命寇恂为偏将军,封承义侯。不久,刘秀在寇恂等人的帮助下攻取了河内郡,刘秀任命文武双全的寇恂为河内太守,为自己经营一个稳固的后方。不久,刘秀率军北上攻击并州。寇恂精心治理地方,他让河内各县讲习武艺,练习骑射,陆续为前方制造了百万余支箭矢,提供了2000余匹战马,补充400万斛军粮,有力地支持了刘秀的北伐大业。
建武二年(26年),刘秀任命寇恂为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寇恂严明律法,惩治不法之徒,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可就在这个时候,刘秀部下的猛将贾复率禁军经过颍川。贾复的部将在当地擅自杀人,被寇恂抓获。贾复知道后并不在意,他觉得寇恂不会为了这样的“小事”得罪自己,迟早得将部将放回来。可寇恂不但没有放人,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该将明正典刑。贾复把这件事当成了奇耻大辱,但因为公务紧急,他含恨离开了颍川。
不久,贾复率部队再次经过颍川,他念念不忘寇恂对自己的“冒犯”,就对部下说:“我和寇恂同为国家大将,现在他为了一点小事故意不给我面子。大丈夫有仇必报,一会儿见到寇恂,一定要将其斩于马下,才能消除我心中的愤怒!”寇恂预料到贾复对自己怀恨在心,就不想和他见面。寇恂的外甥谷崇觉得自己舅舅的胆子太小,就对寇恂说:“您不用担心贾复,我携带宝剑跟随在您左右,贾复如有异动我就解决了他。”寇恂知道外甥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就笑着解释说:“我不是害怕他贾复,而是不忍心因为私人间的芥蒂耽误了国家大事。当年赵国大夫蔺相如不害怕强横的秦王却甘愿忍让老将廉颇,就是出于相忍为国的考虑。”
最终,寇恂命令颍川下属各县准备羊羔美酒,对贾复和他所部的将士厚加款待,还亲自出城迎接贾复。两人刚一见面,还没等贾复发难,寇恂就称病告退。贾复想立刻发兵攻打寇恂,可他部下的将士早就又累又饿,也不等他下命令就开始大吃大喝。等他们吃饱喝足后,贾复又想找寇恂算账,可他的部下喝了不少的酒,一个个已经是东倒西歪,连马都上不去了。无奈之下,他只好率兵返回了洛阳。
刘秀听说了这件事,就将寇恂召回洛阳,准备表彰这位相忍为国的大将。当时贾复也在座,他听说寇恂要来,就想起身离开,结果被刘秀按在了座位上。等寇恂到来后,刘秀分别抓住他和贾复的手,对两人说:“现在天下未定,你们这两只老虎就私下相斗,这不是自乱阵脚吗?现在我亲自帮你们化解这段过节吧。”两人听了刘秀的话非常感动,贾复向寇恂道歉,两人从此成为了至交好友。
故事感悟
寇恂为了国家的稳定,对贾复的行为给予礼让,体现了大将风范和宽以待人的良好品德。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也要顾全大局,事事时时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谦恭礼让为前提。只有懂得礼让的人心胸才会宽广,才能够成就事业。
史海撷英
宽厚的郅恽
有一次光武帝外出打猎,很晚才回来,郅恽吩咐紧闭城门,不准开门。光武帝让随从去找郅恽,郅恽说:“天太晚了,城门不能开。”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从另一个门进了城。第二天,郅恽向光武帝上书,劝谏道:“以前周文王不敢在外面随便打猎,是怕惊扰了百姓。而现在陛下却跑到远远的山林里面去打猎,从白天玩到晚上,把江山社稷放在什么位置上?这样鲁莽冒险,我很担心会有不测发生啊!”光武帝看了奏章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赏给他100匹布,并把昨天放自己进城的守门官员贬了职。
后来光武帝让郅恽做太子的老师,教授《韩诗》。郭皇后被废后,郅恽对光武帝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的事,连父亲都管不了儿子,何况大臣能管君王呢?这本来是我不敢进言的原因,但即使是这样,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考虑一下这样做是否适当,不要给天下人抓到话柄。”光武帝听了,说:“郅恽善于以宽厚之心来体谅君主,他知道我不会被别人所左右而忘记天下的。”
文苑拾萃
《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老而深邃的一部经典,据说是由伏羲推演成(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中华5000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易经》是帝王之学,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