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群:爱群利群
9432400000018

第18章 人心齐,泰山移(7)

情况不外乎有3种可能:其一,列车已被洪峰卷走,并被洪水卷到下游低洼地带;其二,列车在石河桥上停车时,随即与垮塌的桥梁同时沉入水底;其三,列车现已脱离危险,可能驶向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

傍晚时分,绥中地区的大雨终于停了,天色渐渐笼罩在黑暗之中。从山海关和锦州方面派出的救援队伍仍在夜幕里继续寻找着失踪的12次列车……

12次列车的下落,牵挂着海内外各方人士的心,牵动着铁路内外各级领导的心,牵动着铁路员工及其家属们的心。

1959年7月21日晚,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特别快车于22点35分正点发车。列车迎着洒洒落落的雨点前进,正点到达北京的时间应该是次日上午10点45分。沈阳客运段北京车队的“三八红旗包乘组”担当着此次列车的值乘任务,列车长由20岁出头的张敏媛和李桂芹担任。

7月22日拂晓,锦州以北地区的上空依旧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这里已经连降暴雨数日,并造成多处地区河水泛滥。当12次列车穿过锦州到达兴城之时,接到调度的命令:“前方是石河桥,列车准备缓行,时速5公里……”

时间大约在5点左右,空中的雨点骤然变大,已经看不到常见的“点线”之形,完全变成了“瓢泼”之状,如同倾盆之水从天空降落。

暴风骤雨突然袭来,发疯似的冲撞着大地,冲击着奔驰的12次列车。司机长屏住呼吸,驾驶着机车在暴雨中缓缓行进,列车在穿越石河桥时,司机长发现前方有摇动的火光,几名养路工人在路基上拼命地高喊着:“停车!停车!”

司机长见状,迅速紧急刹车,使12次列车的车身停在石河桥上,而车头已经跨上了桥西一侧的路基。

养路工人在暴雨中告急,前方大约100米的路段上,发现路基穿孔的重大险情,列车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前进了,危险太大!

大雨继续下着,河水还在猛涨,桥下洪峰翻滚,天空漆黑如墨。列车前行有危险,停在桥面上更危险!怎么办?紧急之中,列车长、乘警长、运转车长和司机长纷纷跑向桥头,用护路部队的电话向锦州方面请示调度命令。在得到“后退”的指令后,12次列车迅速由石河桥倒退行驶,一直后退到前卫车站。在整列车体刚刚退出石河桥面之际,一股洪峰到达,将石河桥梁全部冲垮,真是好险呐!

列车退至前卫车站之际,张敏媛车长立即与车站的单站长取得联系。在询问最新调度命令时,才知道通讯线路已被洪水冲毁,他们现在已与上级完全中断了联系。单站长告诉张敏媛:“此地的防洪形势特别紧张,防洪指挥部早有通知,一听到枪声,必须立即撤离!那是山洪暴发与水库决口的信号。”

单站长话音未落,就听见三声枪响。张敏媛等人同时向枪声传来的方向望去。此时,天空渐亮,已能看见远处朦朦胧胧的物体,只见从西北方向涌来一片白茫茫的水墙。洪水来啦!水头呼啸而至,那声音如同发疯的猛虎在狂吼,令人惊骇。洪峰的水浪有几层楼高,倾泻而下,瞬间即将地面的房屋推倒荡平。大树被连根拔起后卷入水流,就像水面上漂浮着一棵葱。车站附近原有一片较大的粮食仓库,眨眼工夫已被洪水夷为平地……

洪水向12次列车扑来,其势汹涌,淹没了车轮,扑打着车门和车厢。列车急速启动并退出前卫车站,向身后的高坡地带驶去。洪水追赶着列车,两者像比赛一样较量着速度……

列车在后退的路基两边,有许多刚从洪水中逃生出来的灾民。由于山洪暴发在清晨,不少村民在睡梦中就被夺去了生命。幸存者从洪水里爬上路基,拼命地向高处跑。跑不及的人则被洪水卷走。当12次列车从突然袭来的特大洪水中驶向远处的高地时,受困于洪水的灾民们看到了求生的希望,挣扎的灾民纷纷涌向列车……列车在后退行驶过程中,连续三次停车,并从洪水中抢救出350余名受灾的村民。

最终,12次列车停滞在一座土岗之上,这里是绥中县前卫地段铁路上的制高点。列车和旅客及灾民们总算安全啦!但四周全是洪水,一望无际,他们被洪水团团包围着,如同海洋中的孤岛,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怎么办?洪水还会不会继续上涨?列车在此地还要等待多久?何时才能与上级取得联系?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到列车长面前,使23岁的张敏媛感到责任无比重大。她平生第一次经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列车上有近千人的生命啊!

此时此刻,列车党支部发挥出核心作用。列车党支部决定:在当前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要以列车上党的组织为战斗堡垒,带领大家团结互助,进行自救,共同战胜洪水。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向列车党支部建议,把旅客中的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召开旅客代表会议,重点照顾好老人、妇女和儿童……党支部采纳了这位老党员的建议。

7月22日傍晚,大雨终于停了。这时候,从紧张状态里走出来的人们才感到又饥又渴,已经整整一天没吃饭啦!当年的12次列车是夜间运行,列车编组中没有餐车。列车始发时,车上的食品只有乘务人员自备作早餐用的一箱面包。而眼下近千人的吃饭与饮水问题,已成为列车上最为突出的头等大事。

聪明能干的列车长从下午开始,趁着雨水渐弱的间隙,组织有关人员到洪水中打捞漂浮的粮食,仅打捞出被毁粮库中的面粉、花生和高粱米就有2000多斤。列车只要就地取材,马上可以解决近千人的吃饭问题。张车长急中生智,经向当地政府领导请示,同意用打捞上来的面粉作为列车全体成员的粮食,而且是“需要多少拿多少”。

于是,旅客代表会议决定组织伙食团,成立了10个烙饼小组,到附近的上坡村,借用村民的锅灶烙饼,从4时许一直烙了四五个小时,总共烙了800多斤白面大饼。上坡村的老百姓还给12次列车送来600多个鸡蛋和一堆黄瓜,做成鸡蛋汤,用水桶挑到列车上……

就这样,乘务人员在危难之中,总算把近千人的吃饭饮水问题成功解决。大家情绪稳定,耐心等待着洪水的回落和救援队伍的到来。

7月23日,天空渐趋晴朗。当旅客们走出车厢时发现:空中有一架飞机在盘旋,并向列车所滞留的土岗上投放悬挂物品的降落伞。大约有40多箱空投物件落到列车的附近,上面写有“高级饼干,慰问旅客”的字样,人们激动地互相转告,兴奋地大声呼喊:“毛主席派人来啦!咱们大家有救啦!”

从锦州和山海关派出去寻找失踪列车的各路救援队伍,终于在一片汪洋之中,找到了12次列车停泊的身影——沈山线388—389公里的高坡区段间。至此,列车已经“失踪”了近30个小时。

铁路部门的领导在洪水现场见到张敏媛车长时,紧紧地握住她的双手,问道:“哎呀!你们还活着!都好吗?”其心情的激动程度实在难以言表,张敏媛兴奋地回答:“我们都活着!大家挺好的,挺好的……”说话间,眼中的泪水却流了下来……

根据车上旅客的要求,在7月24日的旅客代表会议中,通过了两项决定:一是全列车开展卫生大清扫活动,清洁12次列车的车容车貌;二是举办全列车的文艺晚会,庆祝12次列车战胜洪水。

7月24日午夜时分,被冲毁的通讯线路开始恢复正常,12次列车与前卫车站同时接到上级命令:列车明日返回沈阳。

7月25日8点30分,与洪水顽强拼搏、奋战了3昼夜的12次列车,在一声长鸣之后,满载着胜利的凯歌,驶回沈阳。

◎故事感悟

12次列车在突然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时,列车司乘人员团结一致,凭着勇敢智慧和高度责任心,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这场近千条生命的获救过程,也创造出新中国铁路史上的抢险奇迹!

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凯歌,一件令全球为之惊愕和瞩目的抢险奇迹。

◎史海撷英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1876—1893年为开创时期,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1894—1948年是帝国主义争夺路权,中国铁路缓慢发展时期。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八国联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建铁路,从而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

1949—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1952年6月18日,满洲里至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多公里畅通无阻。到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876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802.24亿吨公里。

1953—1978年是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时期。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79年以来,我国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间,铁路经过了六次提速。

◎文苑拾萃

电影《12次列车》

1959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署表彰命令并颁发了“铁道部一号奖状”,把新中国诞生后铁路系统的最高荣誉奖授予12次列车。

1960年9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同名话剧改编并摄制成电影故事片《12次列车》,再现出12次特快列车当年战胜洪水的感人场面。是新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首映国产大片。12次列车的列车长当年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典范,成为整整一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那种“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12次列车精神”,备受全国人民的崇敬,早已成为人民铁路的精神旗帜。

12次列车曾是新中国铁路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品牌列车”,它的“12次列车精神”至今依然如故,并将继续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位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

草原英雄小姐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姐姐龙梅,1970年入伍,转业后曾在达茂旗团委、包头东河区团委、人大工作,现任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妹妹玉荣,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曾在乌兰察布盟团委、教育局、内蒙古残联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

姐妹俩曾多次参加过各种英模会、报告会、先进人物代表会,先后被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龙梅参加了党的十大,玉容参加了共青团的十一大,十二大和中国残联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龙梅去过法国、日本访问。玉容去过罗马尼亚、韩国等国访问。她们还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传递。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拼死搏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她们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从内蒙古草原传遍大江南北。

1964年2月9日(腊月二十六),正是春节的前夕,塞北草原冰雪严寒的季节。那时龙梅才11岁,妹妹只有9岁,她们俩正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到了中午的时候,天空突然变暗,西北风卷着一场罕见的暴雪向草原袭来,气温立刻降到零下37℃,羊群惊恐四散,开始顺着越来越猛烈的西北风狂奔。龙梅和妹妹想,现在只有拢住羊群,跟着羊跑,才能避免它们被暴风雪吞没。于是,姐妹俩拼命聚拢四散逃命的羊群。其实,她们当时有机会和时间丢下羊群逃命,也能跑回去找阿爸前来援助。可是,姐妹俩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两个小姑娘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

天慢慢黑了下来,积雪已经很厚。那时她们真是累极了,零下近40℃的严寒,脚步越来越沉重,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羊群还在奔跑,她们也不能停下,就这样一直走到天慢慢亮了,寒风仍然很猛烈,积雪已深达一尺。她们已经跑了30多公里,来到了白云鄂博车站附近。妹妹这时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点体力,一下晕倒在雪地上。龙梅把妹妹拖到一处避风的大石头旁,聚拢羊群向车站走去。这时候,龙梅也已经累得两眼发黑,快坚持不住了。正在这时,他们大队到车站送朋友的大爷哈斯朝鲁和他儿子娜仁满都拉最先发现了她们,随后又和几位铁路工人一起救了龙梅和妹妹。

2月10日下午,她们被送到了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