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定于7月19日发动,计划先由秋瑾在金华发难,引诱清军调杭州的兵力救援,然后再以主力进攻杭州。如果失败,再挥师北上安庆与徐锡麟会合。
但由于机密泄露出去,使清政府有所警觉,并开始搜捕党人。在这危急时刻,徐锡麟于7月6日在安庆仓促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牺牲。
敌人在徐锡麟的住处搜到大批义军的文件和一些书信,从中发现这次起义与秋瑾有关。于是浙江巡抚张曾扬急令清军300余人,于7月13日包围了大通学堂,将秋瑾等革命党人逮捕。
秋瑾被捕后,受到百般折磨,敌人用尽酷刑要她供出同党。但是秋瑾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她大声回答:“革命党的事,不必多言”,“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就杀”。敌人套不出口供,只得编造秋瑾口供,于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将秋瑾杀害。
秋瑾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出后,外界舆论同声谴责清政府的残暴罪行,海外留学生也纷纷通电声讨。烈士的血没有白流,秋瑾的英勇行为极大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浙江会党和光复会余部在一年内发动了十多次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指示将秋瑾烈士遗体重新安葬在杭州西子湖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又在绍兴建立秋瑾纪念馆,永远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故事感悟
在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有多少女中豪杰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们为彻底推翻为清朝卖国政府而献身,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纪念。
◎史海撷英
黄花岗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抗日英雄赵一曼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陈毅《梅岭三章》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现宜宾市二中)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1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故事感悟
赵一曼,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受尽敌人种种酷刑。面对死亡,她无所畏惧;为了正义事业,她视死如归,用一腔热血誓将天地染红!让我们永远记住她吧!
◎史海撷英
华北事变
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了“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文苑拾萃
何梅协定
1935年5月,已签订的《塘沽停战协定》将其侵略势力渗透到华北的日本帝国主义,又向中国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淫威面前又一次屈服。5月29日,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方代表开始秘密谈判。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何应钦提出备忘录(日文为“觉书”),限三日答复。何应钦经与日方秘密会商后,于7月6日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接受日方要求。何梅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被称为“何梅协定”。
党的女儿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
刘胡兰(1932—1947),山西省文水县人,1932年10月8日生。刘胡兰13岁参加革命,14岁入党,任云周西村妇女会主任。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捕,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光荣牺牲,年仅15岁。
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文水县城,国民党的军队和政府机关跑得无影无踪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进这里,领导文水人民组织了抗日游击队,文水很快成了抗日游击区。云周西村也不断有抗日武装和共产党干部进出,看到共产党和八路军坚决抗日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穷苦的农民纷纷起来,加入抗日的行列。云周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战村”。刘胡兰就是在这种革命熏陶中长大的。后来,文水县第五区要培训一批妇女干部,刘胡兰高兴地报了名。
在四十天的培训中,她听讲课、学文件、学唱歌,参加村里的各种斗争。她懂了不少革命道理,学会了用阶级观点看问题,知道了抗日斗争的意义。她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
1946年5月,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为了让刘胡兰接受更多的锻炼,区里决定让她参加县里的试点——大象村的土改工作。她在大象村走家串户,对群众宣讲党的土地改革政策,鼓动他们起来揭发地主、富农的剥削罪行,夺回自己的土地。很快,群众起来了,斗倒了恶霸地主吕德芳,许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和房子。
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正式向区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区党委委员们反复讨论她的情况,大家认为,刘胡兰的工作表现完全达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考虑到云周西村妇女工作的需要,应该吸收她为党员。最后,区党委决定:批准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到她年满18岁时转为正式党员。
入党了!刘胡兰心里多高兴啊!她感到眼更明了、心更亮了,自己已经同党、同人民的解放事业融为一体了。她暗暗下定决心:党啊,您的女儿一定要为您奋斗终生!
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12月,我军主力为了在晋西同敌人作战,暂时撤离了文水一带,敌人接踵而至。阎锡山的国民党军队在离云周西村五里的大象村扎下了据点。被清算过的地主恶霸吕德芳等人,也组织了复仇队,同国民党勾结起来,疯狂地向分过他们土地、财物的农民反攻倒算,并四处捕杀我共产党干部和积极分子,形势极其严峻。
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上级下令让多数干部撤进了西山,区委决定让刘胡兰转移上山,但她想:自己刚入党,正是接受战火考验的时候,怎能在危急关头先考虑自己呢?她恳切地对组织说:“我是共产党员,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再说,大批干部转移之后,敌人肯定要对群众进行报复,更需要人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铲除坏人,传送消息。我年龄小,目标不大,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并且人地两熟,便于隐蔽。我请求组织上考虑我的要求。”
区党委研究后,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马上投入到最严酷的斗争中了。刘胡兰和村干部研究了对敌斗争的办法,组织群众把抢收回来的粮食打完,把公粮埋藏在可靠的群众家里,布置民兵监视石廷璞等地主分子的活动,严防他们勾结敌人,搞破坏活动。
1947年1月12日清晨,刘胡兰刚要离家,街上响起了锣声。原来,驻在大象村的敌人已偷偷包围了村子,正在赶人去大庙前集合。刘胡兰无法脱险,只得跟着人群,来到了大庙前。在人群里,刘胡兰挤到了母亲跟前,拉了拉她的衣襟。她把手绢和一个清凉油盒交给妈妈,又脱下了手上的指环,这是奶奶临死时给她的。妈妈一切都明白了,抓住女儿的手,喊了声“胡兰……”泪水夺眶而出。这时,敌人过来了,不由分说,把刘胡兰推到了大庙里。敌人见她年纪轻轻,有机可乘,便凶煞似的问:“你就是刘胡兰?”
“我就是!”刘胡兰毫不畏惧地回答道。
“最近有哪些八路来过你们村?”
“不知道!”
“村里的公粮和布匹放在谁家?”
“不知道!”
“有人说你是共产党员,你是不是?”
“说我是我就是!”
“你们村还有谁是共产党员?”
“就我一个!”
“你才15岁,难道就不怕死?”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刘胡兰句句刚硬,掷地有声。敌人气急败坏,狂吼道:“杀,把他们都杀掉!”
刘胡兰同被捕的六位同志被押到了庙外。敌人扛来了两口铡刀,一捆柳木棍子。敌人色厉内荏地对刘胡兰说:“你怕不怕?到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鄙夷地哼了一声,大步向铡刀走去。
她眼望蓝天,身暖大地,默默地说:“别了,妈妈;别了,乡亲们;党啊,我没给你丢脸……”
在刽子手的屠刀下,一个15岁的生命在这里戛然而止!但她的英名,她的豪气,将永存人间。
◎故事感悟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为她英勇不屈的精神感动。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这种不怕牺牲的革命党人,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史海撷英
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文苑拾萃
刘胡兰烈士陵园
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距太原市区85公里。建于1956年,后于1957年、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占地6万平方米。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烈士被捕处、斥敌处、就义处等。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1996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唯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