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敏:机敏善识
9433800000018

第18章 小机智大智慧(7)

这年冬天,河南尹李腾出任荆州刺史,他向司马懿辞行。来到太傅府,等了好半天,才见司马懿由两个婢女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挪了出来。一个婢女捧着衣服让司马懿更衣。司马懿接过来,还没穿上,手一抖,衣服就掉在地下。好容易才穿戴整齐,他又缓缓抬起手,哆里哆嗦地指指嘴,表示口渴。一个婢女赶紧端上一碗粥来,司马懿拿不动碗,只能让婢女端着,他自己把嘴凑到碗边喝。一边喝着,一边从嘴角往下淌,弄得胡子、下巴、衣襟哪儿都是粥汤。李腾见他这样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心中有点不忍,便说:“没想到太傅竟病成这样。”

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我本来就年老体弱,加上这场病,活不多久……你做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注意防备……”

李腾说:“太傅,不是并州,是我的故乡!”

司马懿皱皱眉,说:“什么?你刚刚去过并州?情况还好吗?”

李腾无可奈何地苦笑一声,提高嗓门说:“是荆州。”

司马懿这才听明白,笑着点点头,说:“好,荆州好……你回到家乡,正好可以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说着,他又落下泪来,指指自己说,“可惜我是看不到啦。”

李腾离开司马府,马上禀告曹爽说:“司马公只剩下一口气,他思维混乱,离死不远了,用不着担心。”

曹爽放心了,他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司马懿却在暗地里和他的儿子、中护军司马师以及散骑常侍司马昭加紧活动,准备诛杀曹爽。

梅尧臣读书石

◎在众多的才华中,机智却更加罕见。——名言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梅尧臣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梅尧臣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家乡在梅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好地方。梅山脚下梅溪旁,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梅尧臣小时候,常和伙伴们以此为桌,读书写字。年长日久,这石板竟磨得精光溜滑。村里人都敬重地称它为“读书石”。

梅尧臣13岁那年,宛陵一个姓方的举人死了父亲。他和风水先生选择坟地,路过梅溪村,一眼看上了这块平洁光滑的读书石,硬要家丁抬回去给老子做墓碑。村里人哪里舍得?于是纷纷上前劝阻。有几个小孩干脆趴在青石上喊叫起来:“这是我们的读书石!”

“什么读书石!”方举人火了,边喊边动起了拳脚。眨眼工夫,好几个孩子被打倒在地。梅溪旁哭声、喊声响成一片。

此时,梅尧臣正在家中吟诗诵赋,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急忙跑了出来。只见两个家丁在方举人的指挥下,正要动手抬走“读书石”。梅尧臣怒火中烧,“噔”地一步窜上前,两手叉腰,大声喝道:“圣俞读书石,谁敢动手!”

方举人一听,如雷贯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青石板连连叩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望万岁恕罪。”接着,头也不敢抬地夹着尾巴跑了。

原来,方举人把“圣俞”当成了皇帝的文告——“圣谕”。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在皇帝老子头上动土哇!

事后,村里人都夸梅尧臣勇敢、机智,并改称这块青石板为“圣俞读书石”。

◎故事感悟

关键时刻,梅尧臣巧妙地借用谐音化解了危机,受到百姓的额手称赞。生活当中,类似的事件并不鲜见,甚至会因之而受骗,因此应提高警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机敏善识的传统美德。

◎史海撷英

太常博士

一种古官职名。太常寺属官有博士,掌教弟子,分经任职,如《诗》,分鲁、齐、韩三家,各置一人;国有疑事,则备咨询,秩400石,汉宣帝增为比600石。其职相当于后世的国子博士。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吉、嘉、宾、军、凶)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晋以后沿置,职称清要,而品级不高,唐从七品上。宋太常博博士职守同前代。明、清亦置,均正七品。然谥法掌于内阁,重大礼仪由廷臣讨论,博士地位降低。

蔡锷智讨风筝

◎机智是一种信仰。——名言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总指挥,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1915年底,卖国军阀袁世凯复辟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和反对,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先后燃烧起反袁的烽火。在席卷半个中国的讨袁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蔡锷。

蔡锷出身贫寒,小时候无力上学堂求学,只好刻苦自学。当时有个叫樊雉的读书人,见蔡锷资质聪慧,勤奋好学,便主动上门辅导。在樊雉的热情指导下,蔡锷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了不起的才华。

一次,蔡锷和小伙伴们外出放风筝,玩得正高兴时,风筝断了线,掉进了知府家的花园之中。小伙伴们都不敢去要,唯有蔡锷不怕。他翻身跃过花园的围墙,跳到园中准备捡回风筝。正巧知府在园中漫步,见一个小孩跳了进来,以为是谁家的淘气鬼故意捣乱,便命令家人上前驱赶。蔡锷没拿到风筝,哪里肯走,便大声嚷道:“我的风筝掉到这儿了!”知府向周围扫视了一番,发现小亭子旁边果然有个断了线的风筝,也就消了火气,慢悠悠地说:“如果你能对得上我出的对子,风筝自然还你。”蔡锷一扬头,自信地说:“对就对,你快出吧,我们还等着玩哩!”

知府皱起眉头,正要思索,忽见墙外又冒出几个小脑袋。他触景生情,马上吟出一句上联:“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意思是,在这六七个孩子中,顶数你蔡锷的心眼多啦!蔡锷一听,暗想,你说我“狡”,今天就“狡”给你看看,于是,便不慌不忙地对起下联:“知府二千石,唯有公……”他故意留下一字没说。知府以为蔡锷没词了,便得意地追问道:“唯有公什么?”

蔡锷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回答:“我已想好两字,现在由你来挑。如果你把风筝还给我,那就是‘唯有公廉’。”知府忙又问道:“如果我不还呢?”蔡锷说:“那我就对‘唯有公贪’。”

知府没料到蔡锷一个小孩子家竟如此足智多谋。面对这一“廉”一“贪”的选择,他只有将风筝送还。

◎故事感悟

蔡锷以对对子的方式将知府引入“陷阱”中,以机智赢回了自己的风筝,勇气可嘉、聪慧可嘉。换言之,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答出一份有着弦外之音的答卷,其机敏程度可见一斑。

◎史海撷英

重九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同年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会员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布置起义事宜,推举新军协统(旅长)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30日晚8时许,昆明北校场士兵准备枪弹时,计划暴露,提前于晚9时发动起义。因10月30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故称重九起义。李根源赶到北校场带新军73标中的起义者从北门攻城。正在巫家坝做准备的蔡锷、罗佩金、唐继尧等闻讯,立即召集74标官兵,宣布革命宗旨和作战方略,整队出发,由东南方向攻城。激战至31日中午,起义军完全占领昆明,昆明“重九起义”获得成功。11月1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任云南都督,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

云南是武昌起义之后最早举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推动了贵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独立,为推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给,建立中华民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云南人民“重九”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云南各族人民的斗争,不仅直接埋葬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文苑拾萃

登岳麓山

蔡 锷

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

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错出的经典

◎大事不糊涂之谓才。——魏源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梅兰芳的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曾讲述了一件梅兰芳的往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那个错误已经成为沿用至今的经典。

那是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说的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在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她、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心中五味杂陈,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