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拾萃
永裕陵
永裕陵是北宋第六代皇帝赵顼的陵墓(1085年建造),位于今河南巩县。该陵石刻是宋陵晚期造型的代表,造型技法比较成熟。
该墓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每边60米左右,高约18米。原来上下有两层台阶,底层原用砖石围砌,上层密植松柏长绿植株,陵上这些设置现已无存。现在的永裕陵,在高高的陵台上只有丛生的荆棘和参差的乱草。陵前石雕像还存有17件,是晚期宋陵石刻的代表作品,造型生动,技法纯熟、流畅。南神门外的石狮,雕刻得刚健、浑厚,生气勃勃。
钱勰机敏办公事
◎机敏以博识为前提。——格言
钱勰(1034—1097)字穆父,杭州人。吴越武肃王六世孙。积官至朝议大夫,熏上柱国,爵会稽郡开国侯。文章雄深雅健。作诗清新遒丽。工书,正书师欧阳询,草书造王献之阃域。尝自爱重,未尝轻以与人。卒年六十四岁。
元祐(1086—1093)初年,钱勰升任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身份任开封府知府。那些老官吏害怕他的聪敏,要用繁琐的事务来困扰他,叫一些人投来诉讼状子达七百份之多。钱勰马上处理,选出那些诉讼不合理的,封起来作以标记,告诉起诉的人不要再来。过了一月,钱勰在堂上审理诉讼时,一个人又来起诉,钱勰叫过他来问他:“我已经告诉你不要再来了,怎能再来欺骗我呢?”那个人撒谎说:“没有啊。”钱勰说:“你上次的诉状说如何如何,我用某字作了标记。”顺手把上次封好的标记拿给他看,确实如此,上下的人都非常吃惊。
皇帝宗室和贵戚都因此有所收敛,即使丞相府的门吏来府中求请,钱勰照样严加处置。渐渐地钱勰被众人所怨恨,因而出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郡守,又迁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后又召回京城任工部、户部侍郎,升任尚书,加封龙图阁直学士,又任开封知府,处理政事更加精当。苏轼趁着他在伏案工作时赠给他诗,钱勰拿起笔来马上写好诗答他。苏轼叹道:“像闪电一样扫清诉状,像回声一样还答诗章,近年来从没有见到能这样的。”
◎故事感悟
钱勰的机敏是以博学多才为基础的。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时的积累,只凭小聪明,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大事的。
◎史海撷英
县令捕蝗
钱勰担任如皋的县令,适逢当地爆发蝗虫引起的旱灾,而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当地没有蝗虫。”不久,蝗虫成灾,郡长官责问,泰兴的管县无话可说,说当地的蝗虫大概是从如皋飞来的。于是下公文给如皋的县官要求捕捉蝗虫,不能让它侵害邻近的地区。钱勰拿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了写了首诗回复他:“蝗虫原本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本县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文苑拾萃
成都诗
(宋)钱勰
武侯千载有馀灵,磐石刀痕尚未平。
巴妇自饶丹穴富,汉庭还负碧砮征。
雨经蜀市应和酒,琴到临邛别寄情。
知有忠臣能叱驭,不论云栈更峥嵘。
慕容彦当铺破案
◎机敏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格言
慕容彦(生卒年不详),五代后汉时人。曾任郓州主帅。
五代后汉时,郓州主帅慕容彦机智过人,以善捕盗贼而著称。
当时,郓州城内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当铺,生意很兴隆,信誉也非常好。一天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都躲在树荫下乘凉,街上的行人非常少。当铺里伙计见没有什么客人,天气又是如此炎热,便熬不住瞌睡,昏昏欲睡。正在迷迷糊糊之间,只听得铺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伙计睁眼一看,走进来的是一位衣着华丽的青年,他从衣兜里取出明晃晃的两锭大银道:“在下因急需现钱,不知你这里是否可以暂典兑付,过不了几天我就前来赎回。”
伙计一瞧那两锭大银,就吓了一跳。乖乖,好分量,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他估摸一下,起码能当10万钱。这么大的数目他不敢擅自做主,便招呼老板出来定夺。老板问明缘由,便欣然应允。他命伙计将两锭大银当即过秤,两锭大银价值20万钱,开出当票后,兑付了10万钱。青年拿了钱后说声谢谢就走了,临走之前还留下话说,不出10天就来赎银。
青年走后,老板非常高兴,认为这笔生意很合算。回到后房跟老板娘一讲,老板娘就好奇地到店里拿银子来看。没想到老板娘在看的时候一不小心竟将一锭银子掉在了地上。等她再捡起来一看,顿时吓得目瞪口呆,只见那银子表面脱落了一块,里面黑乎乎的根本就不是银子。老板见状,大吃一惊,立即前往官府报案。
慕容彦听完当铺老板的叙述后,便对老板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不过片刻,郓城街头就出现了一张张的布告。布告上说:某当铺因遇到了盗贼,很多值钱的抵押品都被抢走,请各界人士协助捕盗,发现可疑迹象立即告官。
几天之后,持假银骗典的那个青年又出现在当铺内,他取出当票就要求赎取两锭大银。伙计见此,立即高呼擒拿骗子,众人一起上前把他擒到官府,不消片刻的工夫,他就认罪伏法了。原来,他曾经用这种方法先后在各地作案数起,这次在郓城诈骗竟然也获成功。当他从街头看见布告,得知那家当铺被盗的消息后,心中大喜,认为可趁此机会再敲诈一笔钱财。因为假银被盗,无证可对,当票上写明原价20万钱,而他只兑付了10万钱,另外10万钱不怕当铺不赔。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没想到竟中了慕容彦的计谋,自投罗网。
◎故事感悟
贪欲是人类普遍的通病。在这个故事中,慕容彦抓住了人性中的这一弱点,从而达到了短时间内抓获罪犯的目的,其机敏能力令人慨叹。
◎史海撷英
郓 州
隋开皇十年(590)置郓州,隋大业二年(606)改郓州为东平郡。唐武德五年(622),置郓州为总管府,统、濮、兖、戴、曹五州,共30县。唐武德七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撤府。唐乾元元年(758)复为郓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郓州为东平府。至此不复置郓州。故址在今山东郓城县。
◎文苑拾萃
《花间集》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张允济蒙面讨牛
◎光有机敏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它。——谚语
张允济(生卒年不详),唐朝官员。青州北海(治今潍城)人。隋大业中为武阳令,甚有政绩。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男,擢幽州刺史,不久卒。
唐代武阳县令张允济,一向以善于断案而为百姓所称道。
一天,张允济正在衙门里审阅公文,忽然听到县衙外有“咚咚”的击鼓声,他知道是有人告状,于是当即就让衙役传呼来人上堂。告状人是个农民,见了张允济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呼道:“青天大老爷,你可要帮我讨还我的黄牛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还请速速道来。”张允济疑惑地问。这个农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他说:“大老爷有所不知,我去年曾到岳父家帮忙耕地。去的时候带着一头母牛,谁料刚耕过田地不久,母牛就生养了几头小牛犊。岳父家见了非常眼红,就想把牛留下。因为我家穷得很,而岳父家却有百万家财,所以我就没有同意。等到我要告辞回家的时候,岳父硬扣下了我的母牛和牛犊,还说:‘空口无凭,你凭什么说这些牛就是你的?’我心想,没有了黄牛,我拿什么耕地,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所以我非常生气,就想请县令大人给我做主。”
张允济听罢农民的申诉,对他颇为同情,眨眼间就心生一计。他当即让差役将这个农民五花大绑,又用黑布将他的头脸包好,然后吩咐道:“你不要乱说乱动,一切听从我们的安排,本官自会将牛儿悉数交还于你。”接着,张允济就坐上官轿,带着农民和差役直奔那农民的岳父家。到了农民的岳父家门口,差役们高声传唤道:“县太爷到,家里人速速出来迎接!”
岳父在屋内听到传唤声,吃了一惊,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跑出大门迎接。张允济掀开轿帘,对他的岳父说道:“本官刚刚捉到了一个偷牛贼,请你将家里的牛全部赶出来,以便查核它们的来历。”那岳父看着那个蒙面盖脸的偷牛贼,吓得魂飞魄散,他生怕自己给牵连到偷牛案件里去,连连向张允济磕头,还拍着胸脯,指天发誓道:“大人,我们家里的牛都是自己养的,决不是偷窃的,这个偷牛贼和我可没有任何关系!”张允济追问道:“喔!既然你的牛不是偷的,又是从哪里来的?”那岳父赶紧回答道:“其实,这牛是我女婿家的,母牛是他前些时候帮我耕地时带来的,而牛犊则是后来在我家生养的。”
张允济听了便断喝道:“还不快把偷牛贼的蒙头布撕开!”差役听令立即揭开了农民头上的黑布。岳父见状大惊,刚要狡辩,便听得张允济冷笑道:“既然你已经承认牛儿是你女婿家的,那就把它们统统还给他吧。”岳父没有办法,只得乖乖地吩咐家人将牛儿们赶出牛圈,交还女婿。
◎故事感悟
张允济没有正面与农民的岳父交涉,而是机智地运用了一个计谋,一举达到了物归原主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相近的事例,这就需要首先要理清事情的原委,然后动脑筋,争取以最简便的方法取胜。
◎史海撷英
武阳县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置郡县,置武阳县(县治地在今四川彭山县江口镇平茯村),属蜀郡。《扬雄蜀记》“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获之”,即此。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改置灵石县(约今彭山县境)。大同十年(544),改灵石县为犍为县(一说为江阳县),属江阳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撤犍为县置隆山县(约今彭山、新津两县地)。县治地由岷江东岸迁到岷江西岸(今彭山县凤鸣镇),属江州。历北周至隋,县名无变动。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因犯李隆基讳,改名彭山县(以境内彭女山为名),属眉州。
◎文苑拾萃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王戎早慧
◎仅仅拥有机智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拥有足够的机智来使自己避免拥有太多的机智。——名言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北)。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之一。
晋代的王戎,小时候就很有见识。他7岁的时候,有一天与一群小孩在游玩。玩了半天,大家都觉得累了,口干舌燥,想找水喝。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发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大家一听说,就争先恐后一窝蜂地向李子树跑去,生怕去迟了摘不着似的。
只有王戎不去。有个小孩十分奇怪,他问王戎为什么不去。王戎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那个小孩没有听他的,也跑着去了。
大家先后跑到李子树下,只见树上果实累累,黄生生的,十分爱人。他们有的爬到树上摘,有的把树枝坠下来按在地上摘。年纪小个子矮的小孩不会爬树,在地上又够不着摘,就叫在树上的小孩摇,然后捡落下地来的。直到树上的李子一个不剩,他们才罢休。
摘完李子,他们高高兴兴地坐在树下吃起来。谁知,这个咬一口,连忙吐出来,还用手捂着下巴;那个咬一口,也吃不下去。
原来,这李子又苦又涩,简直不能入口。吃一个是苦的,连捡几个吃,也是苦的。咬多了,口中难受,大家都不断地吐口水。
这时,王戎慢慢悠悠地信步走来,问大家:“怎么样,好吃吗?”
有人说:“好吃极了,来,给你尝尝。”说着就递一个给他。
王戎没有去接,有个小孩硬塞在他的手里。王戎把李子扔在地上,说:“不吃,我也知道它的滋味。”
送李子给王戎的那个小孩说:“你怎么知道这李子是苦的?过去你吃过?”
王戎说:“我从来不知道这里有棵李子树,更没有吃过。不过你们也不动脑筋想想,长在路边的李子树,结了这样多的李子,而没有人去摘吃,必定是棵苦李子。如果是好吃的,早被过路的人摘吃完了,还等得到你们?”
小孩们听后,都很佩服王戎的见识。
◎故事感悟
王戎见微识著,透过现象看本质。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要使自己思考问题时少犯错误,就必须遵循它。当然,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史海撷英
王戎选官
王戎仰慕古人蘧伯玉,看到天下将乱,于是“与时舒卷”,不以世事名节为意,甚至故意败坏声名以求自保。史载,王戎“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而产业过丰,论者以为台辅之望不重”。在吏部任上,王戎依门第高低铨选官吏,“户调门选”,任司徒时,王戎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常骑着小马从便门出游。虽然地位尊贵,但王戎总是独自出行,巡视田园地产时,以手巾插腰,不带随从。王戎的很多门生故吏也做了大官,在路上遇到王戎只好“下道避之”。元康九年,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王戎也没有一言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