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敏:机敏善识
9433800000009

第9章 “旁敲侧击”收获大(2)

于谦巧对主考官

◎对于有勇无谋的人,只能让他们做帮手,而绝不能当领袖。——名人名言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因此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曾写过一篇借物述志的《咏石灰》诗: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擅长对句。14岁那年,于谦去杭州应试。主考官虞谦点名时,他躬身站起却不答应。主考官问他为何不答,他从容不迫地说:“与大人同名,故不敢应。”

主考官感到这个小孩很懂礼貌,便随口说出一句对子: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上联连用了五个“无忌”,前三个指人:晋代大臣何无忌,战国时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唐代元勋长孙无忌。后两个是双关借用,意思是他们三人同名“无忌”,咱俩同名也不必忌讳。

于谦见主考官如此谦和,没有一点架子,便高高兴兴地思考起下联来了。

片刻之间,一句妙对脱口而出:“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回对中也用了五个“相如”,前三个同样指人: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后两个“相如”是说:这三个人名字虽然都叫“相如”,实际各有高下,并不相如,并借此表明自己实不敢与宗师大人相比。

主考官听罢,又惊又喜,暗想,这孩子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谦逊有礼,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到那时,恐怕自己真的难以与他“相如”了。

◎故事感悟

少年于谦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了如此精准的回答,不仅需要广博的学识,同时也需要机智的头脑。假如将该事例延伸至今天,对成人、儿童都会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史海撷英

于谦得罪权宦王振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从前那个“于谦”和现在这个于谦搞错了,才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20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于谦前后在任共19年,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文苑拾萃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徐渭猜谜斗太师

◎如果没有机遇的合作,就不会产生任何难得的妙言隽语。所以机智和勇敢应该满足于同幸运分享它的荣光。——名言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又到府试之年,明朝廷派窦太师到江南主持考务。

一天,徐渭到杭州西湖宜园游耍,这里正举行灯谜盛会,他见园门口高高悬挂一首诗谜:“二人抬头不见天,一女之中半口田;八王问我田多少,土字上面一千田。”

当时不少人围在那里,苦苦思索,谁也没能猜出谜底。徐渭读罢微微一笑:“不难,不难。”说了句:“但愿人间家家如此。”便嘻笑而去。

有个诗人仔细品味徐渭的话,恍然大悟,他对众人道破谜底:“‘二人抬头不见天’是个‘夫’字;‘一女之中半口田’是个‘妻’字;‘八王问我田多少’是个‘义(義)’字;‘土字上面一千田’是个‘重’字,合起来就是‘夫妻义重’。这不正是家家所盼望的吗?”

墨客骚人们一听,抚掌称赞:“徐渭真乃‘天下才子’也!”

这消息传到那骄矜的窦太师耳中,气得胡子翘起,愤然道:“徐渭不过一介布衣,小小百姓,竟然比我多‘天下’二字!”于是,他派人请徐渭到西湖游船上饮酒赋诗。

席间,窦太师笑道:“本官有一谜语,谜面是,‘摸着无节,看着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猜一物。”

徐渭淡淡一笑道:“谜底是那‘历书’,连杭州的三尺幼童都知道。”

窦太师表面上对徐渭称赞了一番,心中妒火更旺。

几日后开考了。

主考官窦太师到贡院巡视了一遍,见徐渭也在考生中,冷冷一笑,拿起把剪刀,笔直插入木柱上,说声:“诸生开笔吧!”说完扭头便走了。

没有试题,只插一剪刀,好一个奇怪的考试。一时弄得诸考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持笔发呆。

徐渭见大家都在发呆,就提醒道:“太师拿起剪刀,戳破木头,这不是‘起剪破木’吗?他出的试题就是论战国时的四员大将——白起、王翦(与剪同音)、廉颇和李牧哩!没有错,大家赶快动手吧!”

考生们经徐渭一点拨,个个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不久,窦太师又进来了,见诸考生缩手端坐着,以为这次真的被他难倒了,才慢慢地念出《论起翦颇牧》这一试题。

诸考生一听,果然与徐渭说的分毫不差。一不会儿,大家随徐渭交了卷。

窦太师接过考卷,顿时愣住了。他心想:才念了题目,怎么一下子就都写好了?抽卷阅读,篇篇扣题,他特地抽出徐渭的考卷来看,更是妙笔生花,不禁暗暗惊叹。但是到了卷末,忽然看见上面画着祭桌和灵牌。窦太师十分生气,心里骂道:“好一个自负的小子!还没考中,就想做官祭祖了!”于是,他提笔批道:“文章虽好,祭祖太早。不取。”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次批卷的事,徐渭听了哈哈大笑道:“真是个昏头的太师!我哪里是想做官祭祖,因为老母生病,我一边应考一边在记挂她,写好文章看看时间有多,才画了这点东西,我是在祷告祖先保佑她老人家玉体无恙哩!”

◎故事感悟

聪明的人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而是剖去表面的浮土,认识到其真正本质所在。徐渭站在一个特定的高度,审时度势,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出题人的本意不谋而合,而该事例也足可以看出徐渭机智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

◎史海撷英

徐渭善画

明代(1368—1644)时期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文苑拾萃

廿八日雪

(明)徐渭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

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

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

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

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

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

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首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

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

于成龙诓驾为民请命

◎失掉理智就是失去了做人的一切。——佚名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于成龙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并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是清汉军镶红旗人,累官至知府、直隶巡抚、河道总督。

康熙皇帝很喜欢到外巡游。

一天,在上早朝时他问群臣:“我很想离开京城到外边走走,你们给我介绍介绍,哪些地方值得去看看呀?”

这时,直隶巡抚于成龙站出来说道:“固安值得陛下一游。”

康熙又问:“固安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于成龙回答道:“固安的奇观美景太多了,既有西湖二景(前西湖、后西湖),又有太子三公(太子务、北公田、中公田、南公田),更有玉带两条(浑河、大清河)、牛头马面(牛驼、马庄)。”

康熙心中大喜,就起驾来到固安,于成龙等大臣陪同。

“陛下先看‘两条玉带’怎么样?”于成龙请求康熙定出旅游路线。

“好哇,爱卿在前面带路。”康熙兴致高极了。

他们踏着浑河的堤岸往东慢慢地走着,出现在眼帘的哪里有“玉带”的美景?河中滚动着浑浊的河水,汹涌咆哮。河堤年久失修,高低不平,泥土疏松,还有不少缺口。两岸的田地比浑河的水位低得多,奔腾的河水随时都会冲破堤岸,淹没两岸的田地村庄。一片荒凉景象,让人看了好不心酸。

“爱卿,这就是你要让我看的固安胜景吗?”康熙沉着脸,很不高兴地责怪于成龙。

于成龙看到皇上生气,连忙跪在河堤上说:“古人说:闻景不见景,见景更稀松。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正是这样吗?陛下是聪明人,难道想不出更深一层的意思吗?”

康熙低头一想,顿时悟出于成龙的用意,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于爱卿把我骗到这里,用心良苦,我不怪罪于你。现在,我命令你负责治理这条浑河,不把它变成永定河,不要进京见我!”

于成龙不惜犯欺君之罪把康熙诓骗到固安,正是为民请命,不就是想得到皇上的这一句话吗?他高兴极了,连连答道:“我一定遵从陛下的命令,把浑河治理好。感谢陛下对固安人民的浩荡恩典!”

于成龙专心致志地领导当地人民向浑河开战,填平故漕,开挖新道,高筑堤岸,从此减轻了水患。浑河也因为康熙的一句话,改名为永定河,一直沿用至今。

◎故事感悟

于成龙借康熙欲出游之机将两条河美化成“两条玉带”,诱导康熙皇帝前往该处游玩,让皇帝看到待治理的荒凉景象。于成龙不仅机智,并且机智之下还有难得的忠心。古往今来,为国为民请命的大臣举不胜举,然而如何合理化地请命则成了一个问题,于成龙为后人作出了典范。

◎史海撷英

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属于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史料记载,在唐宋时,该官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人们通常将之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文苑拾萃

乾清宫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所建。而乾清宫的用途则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纪晓岚口出“狂言”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佚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82岁。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官。他官位虽大,但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人情味很浓,所以交游甚广,其朋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是乾隆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喜爱。纪晓岚也在乾隆面前无所顾忌,经常口出“狂言”。

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突然来到军机处。此时的纪晓岚正光着膀子和军机处的几个办事人员闲聊。其他人老远就看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驾。纪晓岚是高度近视,刚开始没看见走在最后面的乾隆,等他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乾隆就快到了。纪晓岚心中暗想:如果就这样光着膀子接驾,岂不是冒犯龙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纪晓岚趁着别人不注意钻到桌子底下躲了起来。

这一切,早被乾隆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心中一阵好笑,有心想“整整”纪晓岚。